方浪书院 通过搜索各大小说站为您自动抓取各类小说的最快更新供您阅读!

朱元璋见此情形,甚是满意,今天是大孙第一次来到这个朝堂之上,这贤明的名声还是要给的。

朱元璋看了一眼一旁的太子朱标和朱雄英,随后起身来到御案前,是时候给了。

“自古帝王继天立极、抚御寰区,必建立元储、懋隆国本,以绵宗社无疆之休。朕缵膺鸿绪、夙夜兢兢,仰惟祖宗谟烈昭垂,付托至重。承祧衍庆、端在元良。

太子嫡子朱雄英,为宗室首嗣,日表英奇,天资粹美,献国策而利社稷。兹恪遵道祖法旨,尤善百姓。载稽典礼,俯顺舆情。

谨告天地、宗庙、社稷,今立皇长孙朱雄英为我大明之皇太孙,授以册宝,以重万年之统,以繁四海之心。

着宗正府、礼部、太常寺、钦天监择吉日,行册封皇太孙大典。”

在古代,帝王通常是不会亲自动手书写或宣读圣旨的。毕竟圣旨是一种正式的官方文件,用以传达帝王的命令和旨意。

而这些旨令通常由专人负责起草和朗读,此刻朱元璋亲自口述圣旨内容可谓是让大殿群臣震惊不已。

底下的大臣不仅心惊朱元璋亲身口述圣旨内容,更是震惊这朱雄英竟如此之快被立为皇太孙,第三代国本已立,那些有非分之想的人也不知道会不会有所行动。

也正如一些大臣心中所想,殿外一侍卫听到如此重要的讯息,就找了个时间和由头,去往某处。

朱元璋看着此刻还在震惊当中的朱雄英,笑着说道:“大孙,你还不领旨谢恩吗?”

朱雄英闻言也回过神来,他实在是难以相信第一次出现在朝堂上,就被自己的皇爷爷立为皇太孙,他更是难以相信堂堂的洪武大帝竟然会亲自口述册封圣旨。

此刻,底下的大臣也随着朱元璋这句话而回过神来,只见一御史言官出班陈奏道:“陛下,臣有本启奏。”

朱元璋闻言目光一睁,帝王霸气显露无疑,怎么滴,难道就这么想死不成,你咋就这样蒲种!

“准奏!”

这名御史言官开口劝谏道:“臣侍御史陈言明,劝谏陛下收回成命。古之帝王,从未亲身口述圣旨过,陛下又何必亲身口述呢?此乃于礼不合啊,陛下!”

待这名御史言官说完,又一都察院言官出班陈奏:“陛下,陛下乃是九五之尊,万金之躯也,此等册封之事,皆乃臣下之事。陛下大可下一道谕旨,着相关官吏草拟颁布即可。”

朱元璋听闻这两名言官的劝谏,也觉得有些道理,但他自己是谁啊,大明的开国皇帝,自己想怎么做,难道还不可以吗?再何况大孙是道祖老人家钦定的好圣孙,未来的大明皇太孙。

督察院言官见朱元璋好似还在犹豫,接着劝谏道:“陛下,孟子有言,不以规矩,无以成方圆。望陛下以大明江山社稷虑,三思而行啊!”

朱元璋闻言,陷入沉思。这言官说的其实没啥没毛病,自己若是胡乱更改,后世子孙岂不是也会胡搞乱搞?置大明江山社稷于不顾?

标儿、大孙是绝对不会不遵从咱的祖训的,但难保大孙的后代子孙不会啊?不然自己也就不会编写祖训录来告诫后代子孙了。

正所谓上梁不正下梁歪,咱自己都这样做了,那后代子孙更是会学自己,置于礼法而不顾。到那时候,国本动荡,大明江山社稷不保。

作为大明开国皇帝,朱元璋之所以能在元末群雄逐鹿天下之时,自然是在众多因素之下,善于听进劝谏,才能得到这大明江山的。

朱元璋叹了一口气,这才开口说道:“也罢,着中书舍人写这道旨意吧。”

普通人乃至不懂古代历史之人会觉得,作为一个帝王,一个封建王朝最高的统治者,掌握着千万人生死的人,随随便便都能决定一人的生死。

但稍微了解历史的会知道,其实皇帝并不能做到一言而决定生死。在这朝堂之上,本就是一群既得利益者角逐的场所,所做出的任何一条决策,本就是多方争斗下最终的结果。

朱元璋作为大明朝的开国皇帝,虽然说比大明后世帝王的权柄更大,但终究还是摆脱不了这个历史束缚。

至于一些人会说胡蓝案、南北榜案、郭桓案等等历史大案,老朱杀了多少人多少人,那也是朱雄英薨逝,太子朱标薨逝而导致的结果。

帝王一退步,一些心怀不轨之人就要进一步,又一都察院侍御史出班陈奏道:“陛下,臣都察院侍御史苏国维有本启奏。”

“准奏。”

苏国维正义凌然道:“陛下,臣死谏,望陛下收回立皇长孙为皇太孙的旨意。

陛下,按周礼,有嫡子无嫡孙,汉魏以来,皇太子在,不立太孙,但可封王耳。

陛下如此早早册立皇太孙,岂不是致太子殿下何地?陛下,微臣拳拳为了大明江山社稷,还请陛下三思。”

朱元璋闻言,暴怒:“好你个苏国维,擅议君王,该当何罪!来人,将这厮拉出午门,斩立决!”

其实在古代,皇太子和皇太孙的地位其实是有严格规定的。按照古代的礼制,“礼有嫡子无嫡孙”,这意味着在没有合法嫡长子的情况下,才可能由庶出的儿子继位,而不是通过立皇太孙的方式。

因此,如果一个朝代中有存在合法的皇太子,那么他就是法定的皇位继承人,而不应该在他还在世时立皇太孙。

然而,历史上也有过一些特例,例如唐朝的唐高宗李治。他在皇太子生前并没有立皇太孙,而是在皇太子去世后,才立了他的儿子为皇太孙。

这表明虽然原则上皇太子在世不应立皇太孙,但在特殊情况下,这一规定可能会有所变动。

所以综上所述,此刻的朱元璋在太子朱标在世的时候就立朱雄英是皇太孙,是不符合礼制要求的,所以说,皇太子在世就不应立皇太孙,除非是在特殊情况下,如皇太子去世后,才能立其子为皇太孙。

尚未立下任命制书的礼部尚书李叔正出班劝谏道:“陛下,还请息怒。苏大人此言在理,毕竟事关大明江山社稷,望陛下三思。

陛下,臣引用故李元嘉之诗。

乾象开层构,离明启少阳。

卜征从献吉,守器属元良。

逖矣凌周诵,遥哉掩汉庄。

好士倾南洛,多才盛北场。

地分丹鹫岭,途间白云乡。

储诚虔晓夕,宸爱积炎凉。

珠璧连霄汉,万物仰重光。

陛下,太子殿下正值壮年,且仁孝爱民,品德更是无从挑剔。此刻立皇长孙为皇太孙,实乃不妥,还请陛下三思。”

站在一旁的朱雄英此刻是懵懵的,他也觉得这么早立皇太孙实在是不妥,虽说历史上的太子朱标确实早早薨逝,但这一世不是有道祖赐下的仙酿嘛,小病小灾都不会危害到其寿命。

等等,不对,这整件事情都充满着不对劲的味道,虽然说这表面上确实是符合古代宗族礼法,但是这里面有阴谋,或者说是阳谋。

自己一日不是皇太孙,那么那朱允炆就还有机会。这件事难道真的和那吕氏有关?先是搞死历史上的朱雄英,然后再皇后马氏,太子朱标,而后二皇子朱樉,三皇子朱棡。

等这些人都因各种原因死亡的时候,这朱允炆就能名正言顺的成为皇太孙。然后这朱允炆登基称帝之后,就能更加名正言顺的削藩,削北方那位四叔。

那也不对啊,虽然说这样做确实可行,但如果这样做的话,正如底下这位大臣所说,这燕王朱棣也是可以合法的继承皇位的,他们这样搞,岂不是在帮着朱棣?

嘶……,这古代权谋还是玩的很厉害啊,并不是说随随便便一个现代人就能说仗着现代人的知识,就能如鱼得水的。

朱元璋此刻很是生气,不就是立皇太孙嘛,虽说这中华几千年来确实有这个礼法,但那高宗李治咋说?他不是也立了皇太孙?

既然有人立皇太孙,那么他作为大明的开国皇帝,自然也是可以立自己的大孙为皇太孙的!

“李侍郎,你倒是给朕解释解释一下这高宗立李重润为皇太孙之事,前有旧例,朕作为大明之开国皇帝,难道还比不过那高宗李治不成?

你最好给朕一个满意的答复,答不好,你这尚书也就别做了!”

此刻,太子朱标余光瞥见朱雄英想要行礼说话,赶紧用左手拉住朱雄英想要行礼的手势,并摇了摇头。傻孩子啊,避嫌懂不懂啊。朱雄英见自己的父亲打断,也就只能悻悻地不说话,毕竟这会儿他实在不太懂这权谋。

李叔正自然是知道高宗立皇太孙的事情的,但他却不能这样明说,皇帝说的意思可以说是很明显了,自己若是按照那些人的说法来劝谏的话,这礼部尚书自己不仅做不了,而且还有全家乃至全族被灭的风险。

历史上,在开耀二年正月,这李重润的父亲唐中宗李显还是太子,李重润在东宫殿内出生后。李重润的祖父唐高宗就非常高兴,在李重润满月之时,就大赦天下,改年号为永淳。

永淳元年二月,唐高宗立李重润为皇太孙。唐高宗打算为李重润开设府署,设置官属,询问吏部郎中王方庆的意见。

王方庆回答说:“晋和齐都曾立皇太孙,太子的官属就是皇太孙的官属,未曾听说太子还在东宫而另外又为皇太孙设置官属的。”

唐高宗说:“从我创始,可以吗?”王方庆回答说:“三王不互相承袭礼仪,有什么不可以!”于是王方庆奏请为李重润设置师傅等官。

虽然说这李重润确实被立为了皇太孙,但后来唐高宗疑虑这样做不合古法,始终也就没有任命官署。

“陛下,昔日高宗确实立过李重润为皇太孙,然高宗也是迫不得已而为之。

虽说高宗之前两任太子的表现还不错,可惜一位暴毙,一位牵涉谋反案件被废,在高宗李治身体越来越差的情况下,也就没有时间和精力再去培养一位出色的接班人,只能按长幼顺序,选择李显为皇太子,至少不会引起同族相残。

其次,纵观唐之历史,无不是史书昭昭,自古皇位传承,历来是血雨腥风,高宗之举正因如此。自立李重润了皇太孙之后,这个问题就很大程度上被解决了。

中宗李显为人性格软弱、能力平庸,但这位皇太孙以后是否是一代英才,还是未知数。对于李治而言,在对现任接班人不满意,但又没有选择的前提下,提前立一位隔代接班人,是保障皇权传承有序的重要保障。

陛下,今时不同往日,太子殿下正值壮年,又有道祖赐下之仙酿,自然是无病无灾。而纵观我华夏千年,唯有我大明君臣和睦,兄友弟恭,断不会出现那唐之高宗之举。

陛下,老臣自知犯下大不敬等重罪,自会自去冠冕,待陛下治罪,还望陛下留我全家一命。”

李叔正这些话可以说是大不敬乃至更加严重的罪名了,但他又不得不说,自古伴君如伴虎,谁又能在这朝堂上独善其身,屹立不倒呢?

说完,李叔正自去官帽,跪地等候朱元璋的处罚。见时机差不多,太子朱标开口劝谏道:“父皇,儿臣有话要说。”

朱元璋板着个脸,头也不回道:“有话就说,有屁就放!”

朱标心中苦笑,看来父皇这会儿还在盛怒之下啊,看来得拉雄英这孩子帮忙解围了。

“是,父皇。”

……

太子东宫

太子嫔贴身侍女急匆匆进入殿内汇报道:“娘娘,家中急信。”

吕氏闻言立刻起身将人带到偏殿处,开口询问:“什么事情?”

“娘娘,皇上刚才已经亲身口述立皇长孙为皇太孙,但似乎有大臣提出了反对,这会儿朝中大臣还在商讨中。”

吕氏一惊,她最不想看到的情况,还是发生了,但还好。只要旨意还没下来,那么允炆还是有机会的。

“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怎么陛下会突然间下达如此旨意?”

这名贴身侍女这才从那侍卫所知道的事情转述给了吕氏,吕氏听完贴身侍女的讲述,她实在想不到那孩子竟然回来了,而回来的第一天就站在那个位置旁边。

老爷子啊,允炆难道就不是你的孙子吗?既然你都这样做了,那就别怪我无情了。

一念至此,吕氏在那名贴身侍女耳旁耳语几句,侍女行了一礼之后,缓缓离开偏殿,去往别处。

方浪书院推荐阅读:扬锋汉起三追傲娇妻通史演义抗日之铁血狂兵大唐:误会了我不是你爹!万历四十八年疯鼠篮坛传奇崛起人在大隋,开局曝光穿越者身份皇帝直播间刺明大明:我真的不是皇长孙南明日不落瀚海唐儿归吕布有扇穿越门劫貂蝉我从未见过如此厚颜无耻之徒篡儒盛宠医妃大明:朱元璋是我干爹恶明毕业后,忽悠大家去当雇佣兵凡尘如梦三国:我可以编辑剧本三国群雄乱舞大明:我的母亲把朱标揍惨了从靖康开始藏武汉鼎光荣使命1937我死后,给老朱直播大明烽烟再起德意志涅盘穿越之权御天下三国之汉室再兴弃妃种田:病娇王爷倾城宠替嫁之农门福妻特种兵之开局震惊唐心怡三国大曹贼,开局拯救杜夫人三国之开局偷袭孙策我真没想当阁老双穿门:被迫给女帝打工的那些年质子为王大明:开局太湖顿悟,时代圣人诸子百家都是子:我是例子妃常淡定:废材女玩棋迹帝国神纪小神禹月初揣着空间好修闲幻之盛唐大明:从1566开始
方浪书院搜藏榜:抗日之铁血狂兵大唐:误会了我不是你爹!万历四十八年疯鼠篮坛传奇崛起人在大隋,开局曝光穿越者身份皇帝直播间刺明大明:我真的不是皇长孙南明日不落瀚海唐儿归吕布有扇穿越门劫貂蝉我从未见过如此厚颜无耻之徒篡儒盛宠医妃大明:朱元璋是我干爹恶明毕业后,忽悠大家去当雇佣兵凡尘如梦三国:我可以编辑剧本三国群雄乱舞大明:我的母亲把朱标揍惨了从靖康开始藏武汉鼎光荣使命1937我死后,给老朱直播大明烽烟再起德意志涅盘穿越之权御天下三国之汉室再兴弃妃种田:病娇王爷倾城宠替嫁之农门福妻特种兵之开局震惊唐心怡三国大曹贼,开局拯救杜夫人三国之开局偷袭孙策我真没想当阁老双穿门:被迫给女帝打工的那些年质子为王大明:开局太湖顿悟,时代圣人诸子百家都是子:我是例子妃常淡定:废材女玩棋迹帝国神纪小神禹月初揣着空间好修闲幻之盛唐大明:从1566开始红楼医带着女神闯汉末女皇饶命:待微臣宽衣献宝
方浪书院最新小说:痴傻皇子暴躁妃:这个皇子只想苟隋唐:我握玉而生,成中兴之主旅唐真以为爱你?为了系统奖励啊傻瓜陛下,北王的封地比国家还要大了三国:我是帝师王越之子我家娘子太体贴我在三国捡尸成神重生为赵昺,我为大宋续命五百年我在外星球成为国王大明好王爷乱说天国唐贺时空搅屎棍当官哪有种地香楚汉战争五代:这个小国太能打大唐:天道太子李承乾双穿门:人在诡异世界当压寨夫君太子监国:我的权利比皇帝大!学霸穿越大明带木匠皇帝大杀四方大顺宝藏明末之开局攻下菲律宾红楼:重生贾环文武双全大明无敌电商诸天万界:我在影视世界的人生开局发老婆,乱世收留万千美人拥兵百万让交权?朕这生如履薄冰寒门潜龙三国:我有无限锐士,可复辟大秦盛唐华章三国:三分天下我被王莽拉着穿越我在洪武开商铺大唐:寒门成侯爷,揭秘卷轴疑案开局送老婆,她是宰相千金从封地开始,到拥兵百万雄霸天下古代小村长的上进日常盘点历史:朕的老赢家去哪了三国:羊奶肉包,我竟黄袍加身了地主想躺平,系统请我在末世开荒李隆基:逆子,你敢弑父?千户万界召唤之最强神朝枌榆草木长重生红楼之庶子贾环重生之明朝朱瞻基夙志在下朱雄英:认钱不认人大唐小说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