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浪书院 通过搜索各大小说站为您自动抓取各类小说的最快更新供您阅读!

绍圣二年,正是宋哲宗赵煦亲政的第二年。

绍圣年间,北宋朝表面看似和平繁荣,实际上是暗流涌动沉滓泛起,特别是在朝堂上,党争不止,动荡不安。整个国家已是积弊甚深、沉疴已久,正处于风雨飘摇之中而不得自知。

元佑八年九月,太皇太后高氏病逝,哲宗赵煦亲政。

亲政后的哲宗赵煦,出于对高太后的不满和厌憎,一心想继承其父神宗的遗志推行新法,改元绍圣,任用新党主将章淳、曾布、李清臣、杨畏、吕惠卿、蔡卞、蔡京、许将、林希、张商英、黄履等大臣,联手对元佑旧党人进行疯狂的报复和打压,追贬文彦博、司马光、吕公着等人,司马光、吕公着不仅被追夺赠官和谥号,连哲宗赵煦当年为他们亲笔题写的碑额和奉敕撰写的碑文也被追毁。

贬谪吕大防、刘挚、赵彦若、苏轼、黄庭坚、范纯仁等元佑旧党人,甚至下令除范纯仁之外的吕大防等数十人永不录用,一贬再贬。吕大防、苏辙、刘挚等人先后被贬黜至岭南;范纯仁被贬至湖北,安置永州;黄庭坚先后被贬为涪州别驾、黔州安置;韩维罢官;苏轼被远贬于岭南惠州,又进而被贬到昌化军海南儋州;程颐也被贬往涪州;其他在世的元佑大臣也几乎都被远贬到岭南。

岭南是蛮荒之地,不服教化之地,山高路远,山穷水恶,瘴疠横行,对于被贬至岭南的人来说可谓九死一生,即使不死也会脱层皮。党争愈演愈烈,以致于后来,新党自己内部也上演狗咬狗的闹剧,李清臣、杨畏、吕惠卿、刑恕、林希等先后也被章淳贬出京城,外放地方为官。

这场所谓的以恢复新法为号召的绍圣绍述,实质上只恢复了元丰年间实施的条例,熙宁新法注重发展生产的内容被阉割了,所谓新党,并没有想着如何强国强军,所有的的心思都放在了如何打击报复元佑旧党人的身上。

绍圣绍述的这一场折腾,使积重难返的北宋朝后期政治雪上加霜,直接导致“善类空,国事乱,宗社亦繇以倾”。后面山河破碎的悲剧也就注定了。

真可谓是生逢乱世,悲催啊,竟然穿越到风雨飘摇的北宋末年来了!如果没有什么改变,自己再过二十多年就沦为亡国奴了,武植想想就觉得窝心丧气!

自己要想改变这现状,改天换命,必须要有实力才行。而实力是什么?无非就是钱、权、兵,有钱有权有兵才是立足之本!

现在要有钱有兵实在是困难,那就先从有权入手吧!而眼下的贡举就是抓住权力的敲门砖!

所以,武植一定要早点参加科举大考,争取早日当官,拿到权力,其他的再慢慢筹划。

绍圣二年五月初十八这天,夏至,巳时(上午九时),武植一个人坐在小书房里,默默地梳理着头绪,握了握拳头,暗自下定了决心。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眼下的宋朝是文官治国,一直以来都是重文轻武,以文抑武。

绍圣以后,朝廷遵循熙宁试策之制进行人才选拔,只保留进士科与制科,另设新明法科遴选司法官。文官特别是京朝官选拔的重头戏就是进士科贡举考试,每三年一开科场,一般先在各州府举行。须经解试、省试、殿试三级考试,层层选拔,及第后方可入朝为官。

解试,也叫州试,是由诸州、开封府、国子监将合格举人贡入礼部的一种考试,也是后来的明、清的乡试。地方州府所举行的解试,一般都于秋季举行,故又称“秋斌”。州试时,由诸州判官主持报考进士的士子的考试,由录事参军主持其余各科的考试。如果考官不懂经义,可选次一级的官员充任,但要经判官监考。试卷上要加盖“长官”之印,考官和监考官还要在试卷后面签名。如发现作弊考生,当场驱逐,考官受贿舞弊,要受严厉处分。

每逢科场年,解试会在八月十五日开考,连考三日,共考三场:第一场试大经义三道,《论语》、《孟子》义各一道;第二场试诗赋或词各一首;第三场是是子史论一首,时务策一道。举人解试合格,由州府或转运司、国子监等按照解额解送礼部,参加省试。

省试,也称为春试,即解试通过的考生称为“举子”或“贡生”,于当年冬季集中到京师,于次年春初参加“省试”,一般安排在二三月进行,故又称“春试”。所谓“省试”是因就试尚书省而得名,实为礼部所主持。

“贡生”到京后,要向礼部报到,写明家状、年令、籍贯及参加科举次数,取得省试考试资格。试前礼部先发一“都榜”,亦称“混榜”,也就是座次表。省试考试之日,考生到达贡院后依次就座,锁院,考生不得离开,食宿其间。知举官将试题写出后,考生对题目有疑问,可以向出题人提出,出题人则须详细解答。考试完毕后,开门放考生出院,试卷入柜。另外还规定“举人除书案外,不许将茶厨、蜡烛等带入,除官员外,不得怀挟书策。犯者扶出,殿一举”。

省试考四场:第一场试本经,第二场试兼经,第三场试论一首,第四场试时务策三道,连考三天,中途不能离场。试卷要糊名、誊录,并且由多人阅卷。评卷分初阅、复阅两次。成绩合格者,由尚书省张榜公布,第一名称“省元”。落第者可以诉请复试一次。

殿试,实际上是省试的一种复试形式。本朝殿试,始于太祖开宝六年。从此,省试与殿试的名次,才有了区别,同时也出现了“省元”和“状元”的名称。取士大权进一步为朝廷掌握。

本朝中期之后,参加殿试者一般都赐及第,不再黜落,只是根据殿试成绩重新排列名次而已。本朝殿试,一般分为五甲。第一、二甲赐进士及第,第三、四甲赐进士出身,第五甲赐同进士出身。成绩出来后张挂黄榜公布,俗称为“金榜题名”。

殿试的内容,太祖时仅考诗赋,太宗时加试论一道。神宗熙宁三年,殿试进士,罢诗、赋、论三题,专以策定着,限以千字。后又加试律义、断案。哲宗元佑时,恢复诗、赋、论三题。绍圣以后,又遵熙宁试策之制。

绍圣二年后,朝廷贡举考试的内容分为经义、策论两大部分,不考诗赋,以经义策论取士。

经义是从《周易》、《诗经》、《尚书》、《礼记》、《春秋》、《大学》、《论语》、《中庸》、《孟子》等经书中断章取义来考,试经义就是出题者从儒家经书中截取一句话,请考生阐述其蕴含的义理。

试论,则类似于命题作文,通常是要求考生评论经史记载的某个典故或某一位历史人物。如嘉佑二年进士科省试的论题是“刑赏忠厚之至论”,典出《尚书》孔安国注文:“刑疑付轻,赏疑从众,忠厚之至。”换成现在的说法,这题目就是“论疑罪从轻”。当年,苏轼的应试作文《刑赏忠厚之至论》就深获主考官欧阳修的赞赏。

试策相当于问答,一般都是主考官就时务提出具体问题,让考生发表见解,所以又称“策问”,考生的回答则称“对策”。对策通常是千字文,但也有洋洋洒洒写了上万言的对策。

绍圣元年刚开科取士,离下次大考还有一两年的时间,凭着他两世为人的知识和阅历,凭着他重生前靠刷题考上大学的恐怖经历,武植再准备个一两年,进士及第应该没有问题。

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不管是蚍蜉撼树也好,还是螳臂当车也罢,他无论如何都要去博一把,搏杀出一个朗朗乾坤来。

下定决心后,武植的心反而平静了下来,不再有了先前的惶恐不安,随手拿起一本《礼记》阅读起来。

晚上在一起吃饭时,武植郑重的提出,准备明年就去参加大考。武修、凤娘听罢,都为他感到高兴,毕竟振兴武家家业的重担就压在他身上,看到他这么有勇气和信心,自然是喜上眉梢了。

第二天,武植起了个早,刷牙洗脸吃早餐,然后他带上小娥,架上牛车就赶往清河县县城。

为什么要去县城?因为经过询问得知,清河县县城才有蹴鞠(足球)卖!他要买一个蹴鞠来强化练习。他现在怀里就兜着跟凤娘要来的一百文钱用作买资。

清河县县城离武家那村不过十几里路,架着牛车不到一个时辰就到了城门口。城门耸立,城头上“清河”两个大字映入眼前,只见城门口人来人往,进进出出,城门口有两个皂吏正无精打采的看着人们进出,时而象征性的盘查一下,武植和小娥看起来还像小孩,城门皂吏看都不看他们一眼就给他们放行。

进入门洞,街市中,一片热闹喧嚣的繁华景象就铺展在他们的眼前,凭着记忆,而且小娥显然也来过县城,两人轻车熟路的来到了售卖蹴鞠的摊位,一排排各式蹴鞠就收入了武植的眼中。

蹴鞠又名蹋鞠、蹴球、蹴圆、筑球或踢圆等,从古人对它的称谓上来看,这应该是一种类似于圆形的“球”状物体。“蹴”古义为蹋、踢;而“鞠”的含义则为外面裹着皮革、内实米糠的“球”。蹴鞠合在一起就是踢足球的意思。

蹴鞠据说发源于战国时期,汉唐开始盛行,到本朝后就更达到了顶峰,不仅宫廷的皇亲贵胄在踢,民间也已经开始流行了起来,勾栏瓦肆都非常熟悉。而且更为神奇的是,北宋时期的蹴鞠是充气的空心皮球,而不是笨重的实心球!很接近于现代的足球了。

宋人所着《皇朝事实类苑》记载:“(以前的)蹴鞠以皮为之,中实以物,蹴蹋为戏乐也,亦谓为球焉。今所作牛彘胞,纳气而张之,则喜跳跃。”意思是说,以前蹴鞠用实心球,今人所用的皮鞠,是充气的空心球,以牛或猪的膀胱为球心,充气后,外面再包以牛皮,弹跳性很好。

能弹跳的球对圆形的要求很高,唐人做的皮鞠,由八片外皮缝合而成,还不够浑圆。宋人则用十二瓣硝过的软牛皮来缝合,“香皮十二,方形地而圆象天。香胞一套,子母合气归其中”;“熟硝黄革,实料轻裁,密砌缝成,不露线角”,“碎凑十分圆”。几何学告诉我们,十二个五边形正好可以构成一个球形体。这样缝制出来的皮鞠便非常圆了。

宋人又是如何给皮鞠充气的呢?用小型鼓风机,宋人称之“打揎”。“打揎者,添气也。事虽易,而实难,不可太坚,坚则健色(即皮鞠)浮急,蹴之损力;不可太宽,宽则健色虚泛,蹴之不起;须用九分着气,乃为适中”。宋朝皮鞠还有标准重量,为“十四两”,跟现代足球的重量差不多。

是不是很神奇?宋朝时期,民众的智慧是不可低估的。

武植看的有点走神,拿起一个蹴鞠,颠了颠,觉得手感不错,在小娥不解的目光中,问好价钱,花费五十文钱买了一个,放在牛车上,然后两人驾着牛车,继续逛清河县街市。

街市两边酒肆、商铺林立,各种喧嚣声此起彼伏,各色人等光怪陆离,有吆喝买卖的商贩,有行色匆匆的路人,有慢悠悠在砍价的买家,也有耍杂卖艺的江湖人,时而看到一些抛头露面的妇人小姐,时而看到孩童嬉笑跑过,各种喝骂声不绝于耳,端的是热闹非凡。

走着走着,武植时不时停下牛车,随手买些小吃,分给小娥,小娥看起来也很兴奋,两人一边走一边吃,走的渴了,跳下牛车,两人就在街边小摊上坐下喝点茶水,倒也玩得不亦乐乎。

申时时分(即下午三时),两人才赶着牛车回到了家中。

待牛车收拾妥当,武植抱起蹴鞠,就在厅堂前的庭院里耍起来,时而踢,时而撩起颠球,转身起脚,熟悉的感觉油然而生,他的球技完全没有落下。

他玩得兴起,小娥在一旁却看得目瞪口呆,连连拍手叫好,她比武植还兴奋来着。

武修和凤娘见到他会玩蹴鞠,而且还踢的这么好,也不禁大感意外,讶异不已,唯有心中感叹:“因祸得福啊,这梦中的老神仙真是大能,教给武植的东西和本事可真不少,而且还改变了他的性格!”

武植自从摔伤醒来后,从一个沉默寡言、阴郁的人完完全全变成了一个阳光开朗、沉稳懂事的帅小伙,如此惊人的转变,委实有点匪夷所思,使得武修和凤娘两人也只能归结于是梦中老神仙的功劳了,自然也是喜上眉梢。

99mk.infowap.99mk.info

/135//.html

方浪书院推荐阅读:史上最强练气期方羽上唐小柔无敌小兵三国行这个书生不能惹名门医女我的谍战岁月三国:我吕布一口真气可灭万军开局十选三,召唤十神将称霸异世极限保卫捡到一只始皇帝帝国雄心穷不拉几的李二大唐双穿:小兕子是我的!大康:皇帝老儿非要我当驸马晚唐余晖史上最强庶子在下首席谋士,只是有点缺德大乾憨婿从我的团长开始抗日砍不平三国江东霸主扛着AK闯大明悠闲王爷,太子的一生之敌召唤系统:从土匪开始称霸天下大秦:殿下,天凉加件衣服吧都穿越了,谁还娶公主啊?造反!宋晋府录天下兴亡红楼之万人之上大明:舞弄乾坤三国:东归志!渣男娶平妻?那就把婆家搬空了吧帝王战场:我朱厚照,就喜欢横推锦衣状元朱浩三国我为尊刘大耳的春天至尊神医之帝君要下嫁重生南宋,泼皮称帝传红楼:从今以后,我就是贾琏枌榆草木长朱元璋:咱大孙有帝王之姿从勃兰登堡到神圣罗马帝国天命玄鸟,华夏始焉惜芳时帝王霸宠:爱妃哪里逃!仙人只想躺着震惊,我居然穿越成了大唐小地主我是科技之王包青天之奇案新妖孽兵王盛宠娇妃我是一个原始人穿越医女嫁贤夫
方浪书院搜藏榜:抗日之铁血狂兵大唐:误会了我不是你爹!万历四十八年疯鼠篮坛传奇崛起人在大隋,开局曝光穿越者身份皇帝直播间刺明大明:我真的不是皇长孙南明日不落穿越之我在流放中逆袭瀚海唐儿归吕布有扇穿越门劫貂蝉我从未见过如此厚颜无耻之徒篡儒大明:我朱雄英来了盛宠医妃刷视频给老祖宗们看新时代大明:朱元璋是我干爹恶明三造大汉,蜀之汗马特种兵穿越大明,抢座银山夺天下毕业后,忽悠大家去当雇佣兵凡尘如梦三国:我可以编辑剧本三国群雄乱舞大明:我的母亲把朱标揍惨了逼我去和亲,国库空了你哭啥?大宋河山三国:开局黄巾渠帅,阵斩关羽从靖康开始开局退婚后女帝要我做夫君藏武魂穿林冲,我化身杀神杀穿水浒汉鼎王妃想和离,王爷却是穿越人光荣使命1937我死后,给老朱直播大明烽烟再起德意志涅盘穿越之权御天下三国之汉室再兴弃妃种田:病娇王爷倾城宠替嫁之农门福妻特种兵之开局震惊唐心怡三国大曹贼,开局拯救杜夫人三国之开局偷袭孙策我真没想当阁老双穿门:被迫给女帝打工的那些年质子为王
方浪书院最新小说:你们夺嫡,我靠娇妻偷家赢麻了!大楚武信君大明:一次呼吸一两银,殖民全球!列强?大秦面前哪个敢称列强?称霸世界:从建立国防军开始穿成少帝后我靠物理登基大乾风云起苍穹带着现代军火系统闯大明寒门状元路大明国师,教朱棣治国,朱元璋来听墙根穿成农家子,妻妾越多,发家越快退婚夜,我被公主捡尸了穿越大雍:从瞎子到千古一帝大明:我是崇祯,亡国倒计时两天铜镜约大唐太子的开挂人生一身反骨,你叫我爱卿大唐:我李承乾,绝不被废唐代秘史衣冠谋冢英烈传奇灾荒年,全村啃树皮,媳妇嫌弃肉太肥了明朝的名义历史风口,我率领军队统一全球锦衣血诏道藏辑要玉符传奇落魄县男:捉奸现场成了订婚仪式?大唐:我有一个武器库史上最强县令浴血山河笔架叉将军北宋第一狠人亡国之君?朕开局就御驾亲征万浪孤舟,沧海一粟穿越之原始之路靖康前夜:帝业重光大秦帝师:狱中讲课,始皇跪求我治国驸马不要脸,骚衣夜勾栏同穿:举国随我开发异世界大明辽国公穿越后,我从厂仔变成王爷万界大暴君:开局召唤厂公雨化田红楼:带着金钱系统逆袭云起惊鸿客开局流放:从罪囚营杀到天下之主别演了娘娘,本奴才听得见你心声!水浒,高启强魂穿晁盖重生之我是大明皇太孙朱雄英陌上!乔家那位病公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