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浪书院 通过搜索各大小说站为您自动抓取各类小说的最快更新供您阅读!

在路过一片田地时,朱慈烺看到一位穿着锦衣素服的老人,他昂首挺胸站在田地边。

见到有军队到来,老人没有丝毫紧张,盯着军队看半响,然后点点头转身继续看向一片麦田。

无论看气质还是穿着,此人都不像一般百姓,见老人看着麦田衣服若有所思的模样,朱慈烺感觉有些面熟,急忙让队伍停下。

队伍停下后,朱慈烺下了马车,带着岳洋和沈云英走向老人。

曹变蛟担心神武皇帝安全,刚想多派几个人跟过去,却被周遇吉拦住:

“不用,一个老人而已,有岳洋和沈姑娘足够应付,陛下不喜欢虚张声势……”

周遇吉跟随朱慈烺时间最长,他很了解皇帝,皇帝平时身边就不喜欢太多人跟随,他自己有自保能力,还有岳洋在身边,绝对万无一失!

看到一个年轻公子走来,身边还跟着两个侍卫,老人还以为是哪家勋贵后人,当然也不知道是来找他的,因此并未理解朱慈烺。

“老人家,你应该不是农民,为何一直看着田里小麦出神?”

朱慈烺说话间,已经来到老人身边。

老人没有想到年轻人是来和他说话的,当时不禁一愣神,不过很快反应过来,他呵呵一笑,说道:

“本人虽然不是农民,但家族还是有些土地的,前面这块田以前就是,不过已经分给乡亲们了……”

听到此人如此说,朱慈烺就知道此人肯定非贵即富,估计土地被分掉心中不爽。

他淡淡一笑道:

“老人家认为土改是否利国利民?”

老人没有回头看朱慈烺,点点头头只说了两个字:

“壮举!”

两个字虽然很少,却表达他对土地改革的认可!

朱慈烺总感觉此人有些眼熟,可一直想不起在哪里见过,于是问道:

“请问老人家尊姓大名,我们是否见过面?”

老人很是诧异,回头看看朱慈烺,随后摇摇头笑道:

“年纪大了,记性不好,没有什么印象,本人侯询,不知公子是哪家勋贵之后!”

“侯询?怪不得总是感觉有些眼熟……”

侯恂,字大真,号若谷。归德府人。明万历丙辰年进士,授山西道御史。

天启年间因与阉党魏忠贤斗争,父子三人曾遭罢官,崇祯元年再次启用任河南道御史,次年任太仆少卿。

崇祯三年任兵部右侍郎督治昌平。

崇祯六年任户部尚书。

崇祯八年朱慈烺监国时,侯询还是户部尚书,朱慈烺用程国祥取代了侯询,他们在朝堂上见过一面。

侯询变化不大,所以朱慈烺总感觉他很眼熟。

可两年多来,朱慈烺变化很大,从一个孩子直接变成少年将军。

特别御驾亲征后,经历风吹日晒,他和崇祯八年刚走出皇宫的孩子几乎天差地别,侯询认不出很正常。

一般皇帝出行都很排场,朱慈烺连个皇帝依仗都没有,侯询哪里能想到眼前之人居然是大明神武皇帝。

早知道是侯询,朱慈烺就不会过来问话,当初可是他让侯询下岗的,顿时感觉有些尴尬。

朱慈烺毕竟还是朱慈烺,既然见到了侯询,他也没有必要转身就走,微微一笑道:

“原来是侯爱卿,不会怪朕当年让你致仕吧?”

侯询大吃一惊,急忙上下打量一番眼前少年,这时也感觉好像有些眼熟,再想到刚才那句自称朕,他急忙就要跪倒拜见:

“草民侯询,拜见陛下!”

朱慈烺一把扶住他:

“侯大人,荒郊野外无需大礼,快平身!”

侯询急忙躬身施礼:

“谢陛下,陛下日理万机,为何来到小小的归德府?”

朱慈烺当然不会说去江南大土豪劣绅,淡淡笑道:

“当年河南赤壁千里饿殍遍野,朕想知道在土改后,百姓生活如何,所以下乡巡查而来。”

侯询知道崇祯皇帝和天启皇帝从未出过京师,神武皇帝御驾亲征后,竟然又悄悄跑到河南来巡查。

看来文官集团日子以后更难过了,幸亏他早就致士返乡养老……

侯询急忙再次躬身说道:

“陛下文能治国安邦,武能平定天下,真乃盛世之君也!”

他这句话绝对不是拍马屁,神武皇帝的功劳摆在那里,谁敢质疑。

朱慈烺含笑道:

“爱卿过奖,身为大明之君,理应为天下黎民作想,朕想听听爱卿对土改的建议!”

侯询对着四周麦田一挥手道:

“壮举,草民不知是否有来者,但绝对前无古人,曾经的赤壁千里,此时却一片碧绿,曾经流民遍地,如今百姓安居乐业,这就是陛下土改之功!”

朱慈烺呵呵一笑:

“不要光给朕歌功颂德,朕把你们土地分给百姓,难道你心里没有埋怨朕?朕想听实话!”

“这……”

侯询顿时一愣,随后躬身说道:

“实不相瞒,最初确实不理解,若士绅的优待不见,以后谁还愿意入朝为官。可如今草民已知自己想法太自私,百姓有饭吃,何来流寇,百姓安居乐业,才有大明繁华盛世……”

侯询在商丘有土地八万亩,当然也有一些土地是别人为了避税挂靠,最终被分掉近七万多亩,当时又急又气差点上吊,儿子侯方域更是气的骂娘。

现在看到百姓日子好过了,侯询渐渐解开心结,可侯方域却气的离家出走(其实在秦淮河畔醉生梦死)

虽然侯询家族现在还有万亩土地,可都是他祖上传下来的,他在户部尚书位置上还算清廉。

朱慈烺用程国祥,主要程国祥是铁公鸡,他真的是一文不贪,户部其他官员也不敢乱来。

又和侯询闲谈一会,朱慈烺回到马车上,队伍再次开始继续南下……

看着威风凛凛整齐的队伍继续南下,侯询突然笑了:

“谣传,都是谣传,神武皇帝如此亲民,哪里像传言中的小煞星,分明是盛世之君……”

……

三天后,南下队伍来到信阳州光州县,渡过小潢河向东五十里停下休息,这里就是后世潢川县,朱慈烺穿越前的家乡。

此地向东再走一天的路程,即将进入凤阳府六安州地界。

上次剿匪朱慈烺曾经来过此地,县城很小,人口也不多,城外几乎是一片荒芜。

此时这里景象与河南其他地方略有不同,因为靠近湖北省,小麦已经开始收割,接下来要种植水稻。

路上和田地里农忙的百姓很多,看到有军队到来,不少人都停下手中活看向护国军将士。

朱慈烺也很奇怪,光州应该没有如此多人口,为何此时人流明显比以前增多。

“岳洋,去打听一下,为何光州人口增多如此明显,注意口气!”

“遵旨!”

岳洋领旨,立即向一个人多的地方走去,胡宝见状急忙笑道:

“皇爷,奴婢和岳大人一起去?”

朱慈烺微笑点点头:

“去吧!”

“谢皇爷!”

胡宝闻言立即露出笑容,急忙屁颠屁颠追上岳洋……

别看一个是锦衣卫高官,一个是乾清宫小太监,可岳洋和胡宝关系很好,可能是曾经一起扛过ak47共同抗敌的原因……

半柱香时间,岳洋和胡宝回来,岳洋拱手回禀:

“皇爷,此地距离凤阳府六安州不远,因为凤阳府还未土改,很多没有土地的百姓,为了吃口饭,他们来河南帮助收割小麦和插秧……”

河南在分土地后,一家人至少三十亩田地,肯定是够吃了,有人免费帮忙只为一顿饭,河南百姓应该不会拒绝。

“这样也好,至少他们暂时不会饿死……”

到了这里,朱慈烺轻易不会单独外出,因为前面不远即是凤阳府辖区,不能排除有人为了土地暗杀他。

虽然朱慈烺不怕,但多一事不如少一事,他可不想还未好好享受就出现意外,至少要把男儿身先破了……

一夜无话,第二日继续南下,天黑之前进入六安州境内,朱慈烺四下观望,顿时眉头就皱起来。

一河之隔,完全两个世界,本该一片繁忙景象的六安州,此时却是一片荒芜……

土地几乎都是裸露的,田地里看不到几颗小麦,时不时能看到流民越境进入河南地界。

尽管很不爽,身为大明皇帝,朱慈烺不可能在六安州住下开始土改。

在六安州住一夜,第二日一早,大军开始继续前行,两日后大军距离凤阳还有十几里。

在凤阳城十里外,旌旗飘展,人山人海,数百名名官员和大量士绅百姓们在此迎驾。

为首之人是户部右侍郎兼右都御史、巡抚凤阳兼理海防马士英、凤阳守备太监王裕民、凤阳总兵官杨御蕃,还有十府巡抚张国维……

在他们几人身后,则是南直隶附近各府各州官员……

崇祯七年时,流寇横行中原,为了稳定以南京为中心的大后方,保证漕运畅通与军需物资供应。

崇祯任命张国维为右佥都御史兼十府巡抚。

这十府是大明最为富庶的地区,也是大明的龙兴之地,更是大明军用物资与兵员的主要供应地。

张国维临危受命,驻节苏州,上任后事事亲为,巡视农田,狠抓水利建设,取得了不错的成绩。

张国维对平乱的事情十分上心,经常亲自劝说江南的富户巨商,勋戚豪门,让他们支助钱粮物资。

在严防截堵下,张献忠等流寇在安庆没讨到任何好处,只能灰溜溜的驻扎在桐城。

参将潘可大追到桐城击溃了流寇,流寇从桐城向周边逃窜。

逃跑途中又被庐州、凤阳两地的军队阻拦,流寇被迫又逃回了桐城。

在桐城周围劫掠,史可法与潘可大率军围剿,流寇败走庐江,史可法与左良玉又在枫香驿将之击败。

听说庐州被围,史可法张国维又连忙坐镇庐州,指挥防御。

后闻拓先龄北上偷袭宿州,张献忠又撤兵过江了……

当然,此事已经过去几年,现在张献忠他们早就死翘翘,张国维被朱慈烺任命为南京兵部尚书。

后来李定国,高一功,刘国能又分别在江南混的风生水起,让张国维无能为力。

好在神武皇帝最近招降了刘国能和高一功,李定国也撤到台州。

张国维终于可以安心了,得知神武皇帝南下第一站可能是凤阳后,他立即拍马赶过来迎接圣驾……

看到神武皇帝来到,他们急忙跪下拜见:

“臣,南京兵部尚书张国维,拜见圣上!”

“臣,凤阳巡抚马士英,拜见陛下!”

…………

神武皇帝朱慈烺已经在马车上换上龙袍,看到一众官员拜见,他一挥手:

“免礼平身!”

“谢陛下,万岁万岁万万岁!”

……

见礼完毕,他们纷纷看向护国军将士,都感觉眼前军队绝对是一支劲旅。

军士们军容整肃,队列齐整,昂首挺胸站如松,一个弯腰哈背的都没有。

更让人震惊的是,上万人竟无一丝喧闹之声,显然是军纪严眀之师。

“果然都是精锐之兵,怪不得能轻松平定建奴和鞑子……”

张国维和马士英等人不禁有些动容了。

不过朱慈烺并未给他们好脸色……

张国维虽然是历史上正直、廉洁、以身殉国的大忠臣。

但他们现在代表的是江南官僚和地主的利益。

尊敬归尊敬,治国归治国,二者一码归一码。

不可因私废公,若是张国维和马士英敢给他使绊子,朱慈烺不介意先除掉他们。

众人在寒喧了一番之后,便陪驾进入了凤阳城。

凤阳是明太祖朱元璋的家乡,洪武二年,朱元璋在全国调集了数万百工技艺、军士民夫等。

以南京城为蓝本在凤阳营建中都,建置城池宫阙也按照京师的规制。

中都建有宫阙、中书省、大都督府、御史台、兵马指挥司分司等衙门……

还有万岁山、社稷、太庙、钦天监等,连承天门、午门、玄武门、东华门什么的都有,几乎就是按照京师建造的。

后来造了一半就停工了,停建中都后,中都没有当做京师,被定为大明陪都。

朱元璋要求皇子宗室每年要到凤阳历练、练兵。

从南京到凤阳的三百多里路程,至少三分之一要步行,不准骑乘。

明成祖朱棣迁都北京后,北京距凤阳遥远,就不再像洪武年间那样经常派皇子到中都生活居住,这里的宫殿也逐渐荒废。

崇祯八年的一场灾难,更是让中都凤阳毁于一旦,各种建筑遭到了流寇毁灭性的烧毁,只有几座宫殿幸存。

方浪书院推荐阅读:史上最强练气期方羽上唐小柔无敌小兵三国行这个书生不能惹三国:组建最强武将集团名门医女我的谍战岁月三国:我吕布一口真气可灭万军开局十选三,召唤十神将称霸异世极限保卫白马啸三国,我父公孙瓒捡到一只始皇帝大秦:哥,把刀放下帝国雄心鬼王绝宠:逆天废材妃穷不拉几的李二大唐双穿:小兕子是我的!大康:皇帝老儿非要我当驸马银河乐园之特殊契约者晚唐余晖史上最强庶子在下首席谋士,只是有点缺德大乾憨婿从我的团长开始抗日砍不平大秦哀歌三国江东霸主扛着AK闯大明悠闲王爷,太子的一生之敌从废物到大帝,你们高攀不起!召唤系统:从土匪开始称霸天下大秦:殿下,天凉加件衣服吧都穿越了,谁还娶公主啊?造反!宋晋府录天下兴亡被贬后,我三十万大军马踏皇城!红楼之万人之上大明:舞弄乾坤三国:东归志!渣男娶平妻?那就把婆家搬空了吧超时空小院:帝王俱乐部帝王战场:我朱厚照,就喜欢横推风流大宋锦衣状元朱浩三国我为尊刘大耳的春天至尊神医之帝君要下嫁重生南宋,泼皮称帝传从亮剑开始搞军工红楼:从今以后,我就是贾琏枌榆草木长朱元璋:咱大孙有帝王之姿神探狄仁杰第四卷
方浪书院搜藏榜:抗日之铁血狂兵大唐:误会了我不是你爹!万历四十八年疯鼠篮坛传奇崛起人在大隋,开局曝光穿越者身份皇帝直播间刺明大明:我真的不是皇长孙南明日不落穿越之我在流放中逆袭瀚海唐儿归吕布有扇穿越门劫貂蝉我从未见过如此厚颜无耻之徒篡儒大明:我朱雄英来了盛宠医妃刷视频给老祖宗们看新时代大明:朱元璋是我干爹恶明三造大汉,蜀之汗马特种兵穿越大明,抢座银山夺天下毕业后,忽悠大家去当雇佣兵凡尘如梦三国:我可以编辑剧本三国群雄乱舞大明:我的母亲把朱标揍惨了逼我去和亲,国库空了你哭啥?大宋河山三国:开局黄巾渠帅,阵斩关羽从靖康开始开局退婚后女帝要我做夫君藏武魂穿林冲,我化身杀神杀穿水浒汉鼎王妃想和离,王爷却是穿越人光荣使命1937我死后,给老朱直播大明烽烟再起德意志涅盘穿越之权御天下三国之汉室再兴弃妃种田:病娇王爷倾城宠替嫁之农门福妻特种兵之开局震惊唐心怡三国大曹贼,开局拯救杜夫人三国之开局偷袭孙策我真没想当阁老双穿门:被迫给女帝打工的那些年质子为王
方浪书院最新小说:谍战之我能危险预警穿越,我能在古代和现代自由来回穿越三国,我成为了张角从成为悍匪开始重生回到家破人亡前,从赎罪开始短视频:给古人亿点点红色震撼!狗肉换江山:创业吧!刘邦三国野史!三国伏生志大宋:上皇逼朕投降?朕才是真龙寒门科举小懒娃大乾边关一小卒乱世称王:为嫂逆袭逐鹿中原开局造反,先杀皇太孙我穿越来有八十万王军不过分明末:从人民中来到人民中去老陈家祖地冒烟出状元了三大征开局和万历一起改革大明寒门小郎中太子妃今天又在演我!逐我出族?反手医圣震惊朝野!我在美利坚当兵王乱世枭雄,打猎养老婆开始启龙图:我在敌国当皇夫摄政王红楼:混在锦衣卫里财色兼收放弃出轨长公主,改选青梅世家女女帝爱上胖流氓汉节我就上山打个猎,你让我争霸天下?手握十万精兵被赐死,叫朕如何是好?驸马威武:从卑微面首到一品皇夫诗临天下:七王子的科技降维战大庆:娶范妹妹,解锁盖世绝学一来开无敌挂大乾杀猪匠大唐最强太子:开局怒怼李世民废物皇子开局拒绝系统大乾:逍遥皇太子花屋湘军传奇天幕:刷朱棣自白,老朱红温了!朕都要殡天了,你叫我赢在起跑线?娶个前朝公主,让我复国吗?穿越三国当吕布我全点了谋略太子城传奇穿越古代儿孙满堂白话三国志穿越大乾:从打猎喂饱老婆开始至尊文抄公:我在古代当书生大唐盛世重修:寰宇一统东周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