廉颇身旁,乐乘同样也是战意昂扬,挥舞着长剑大吼。
“赵国儿郎们,反击的时刻到了!”
无数赵军士兵们精神振作,拼命地跟随着两名主将的脚步,对面前的燕军发起凌厉反攻。
“杀燕狗!”
呼喊声惊天动地。
此刻的燕军已经乱成一团。
侧翼被赵军骑兵进攻,不断溃散。
正面迎来了赵国主力的疯狂反击,举步维艰。
两路夹击之下,燕军整体阵型不停动摇。
许多燕国将军见状也非常焦急。
“栗腹大人,该怎么办?”
“大人,快下命令吧!”
栗腹脸色惨白,对部下们的催促充耳不闻,身体摇摇欲坠。
他压根就没有任何办法!
随机应变这四个字说得容易,真正能做到的有几人?
更何况栗腹已经让燕军主力全部压上,此刻再想要变阵也来不及了。
手足无措的栗腹过了好一会才回过神来,不断下达命令,妄图挽回败局。
但为时已晚。
两路赵军的猛攻彻底撕裂了燕军,无数燕军将士开始夺路而逃,再没有人愿意听从栗腹的命令。
“杀!”
廉颇一剑斩落,将面前一名燕军骑兵刺死当场。
鲜血喷溅在老将军的脸庞上,热乎乎,暖烘烘,还带着刺鼻的腥味,将他的白发都染成红色。
红发廉颇猛抬头,注视着不远处的燕军帅旗,露出一丝狞笑。
“栗腹,拿命来!”
话音落下,廉颇犹如离弦利箭,继续发起冲击。
“不好,快撤!”
栗腹也看到了廉颇,吓得肝胆俱裂,立刻将马缰一拉,转身就逃。
廉颇怎么可能让他逃!
这位老将军人挡杀人,神挡杀神。
一路击穿了不知道燕军多少道防线,狂奔到了栗腹身后不足百步。
“栗腹,今日就是你的死期!”
廉颇的声音犹如狮子吼一般传来,栗腹差点被吓晕过去,凭借着心中的求生意志拼命地奔跑着。
廉颇弯弓搭箭,不断射向栗腹。
栗腹身上穿着盔甲,叮叮当当全部挡下。
廉颇大怒,将长弓放回腰间,继续策马狂追。
两人的焦点全在对方身上,都未发现不远处一名赵国少年骑士正跟随着诸多友军策马逼近。
冲在最前方的李牧打量了一下廉颇和栗腹的距离,果断下令。
“所有人都有,齐射!”
司马尚呼出一口气,从箭篓中拿出最后一支箭矢。
少年的手掌已经被勒出了一线伤口,伴随着拉弓这个动作,伤口被撕裂,鲜血滴滴流出。
疼痛侵袭着司马尚,但他却全然不顾。
为爹,为大父报仇!
“发射!”
听着李牧的命令,司马尚毫不犹豫地松开了弓弦。
铺天盖地的箭雨落下,覆盖了栗腹。
栗腹胯下战马当场被射成刺猬,惨嘶倒地。
烟尘漫天,廉颇随后赶到,看到栗腹已经躺在地上,气绝身亡。
廉颇露出笑容,看向随后赶到的李牧。
“干得不错!”
“你叫什么名字?”
已经是大将军的廉颇当然不会和属下们争抢这点功劳。
李牧在马上对廉颇拱手行礼。
“九原郡高阙塞五百将李牧,见过大将军!”
廉颇笑着点头。
“很好,大赵有你这样的年轻人,老夫就放心了!”
李牧身后,司马尚激动地看着廉颇。
这位大将军,可是所有赵国士兵心中的偶像!
今日能为父祖报仇,还见到了大将军,值了!
廉颇目光落在司马尚身上,咦了一声,对李牧道:
“九原郡怎么还有未成年的孩子来打仗?”
李牧解释道:
“这少年并非我麾下,是末将半路冲杀时搭救的。”
司马尚赶忙行礼。
“小卒司马尚见过大将军!”
廉颇若有所思,几秒后开口道:
“司马平、司马临是你什么人?”
司马尚眼眶一热,低声道:
“是小卒的大父和父亲。”
廉颇明显顿了一下,片刻后叹了一口气。
“今后,你跟在老夫身边当个亲卫吧。”
随后,廉颇又看向地上栗腹的尸体,重新露出笑容。
“李牧,你弄匹马把这栗腹狗贼的尸体带走,我们还要送到蓟都去给燕王看呢,哈哈哈!”
画面一转,来到了代郡。
正在围攻代郡郡城的燕国大将卿秦,遭遇乘胜而来的赵军猛攻。
只不过短短半天时间,卿秦麾下的这支燕军偏师就被杀得大败,近乎全军覆没。
代郡郡城上,响起了惊天动地的欢呼声。
“大赵万胜!”
“大将军威武!”
廉颇、乐乘、李牧等人并肩而立,看着面前燕军尸横遍野的景象,都露出了发自内心的笑容。
【这一战,史称“鄗代之战”。】
【赵国大将军廉颇、乐乘等人率领在长平之战后元气大伤的赵军绝地反击,将来犯的十余万燕军打得大败,并斩杀了燕国相邦、主帅栗腹。】
【这一战的胜利,也彻底奠定了廉颇入选“战国四大名将”的基石,是这位赵国名将生涯的代表作。】
历朝皇帝看到这里,也不由感慨。
【汉高祖刘邦:廉颇这老小子,还真是把“哀兵必胜”这个词用到极致了。】
【秦始皇嬴政:廉颇还是很有能力的,也对大秦造成了不少困扰。】
【光武帝刘秀:若是赵王能坚决用廉颇,纵然赵国最终还是守不住上党郡,至少四十五万将士都能安然撤退,还能继续寻找机会和秦国博弈。】
【唐太宗李世民:其实朕觉得廉颇在长平之战的应对没有问题,赵国既然骑兵厉害,就应该把秦国军队放到平原来打。】
阏与之战就是最好的证明!
【明太祖朱元璋:赵丹还是太年轻了,如果他的父王赵何晚死个十年,局面就会完全不同。】
赵惠文王赵何可是比嬴稷更年轻的,但却比嬴稷早死了快十年。
只能说,这就是命!
大清世界,维也纳。
弘历看着怀中的黑发婴儿,不可遏制地露出了笑容。
“好孩子,真乖!”
这已经是弘历的第三个儿子,也是玛利亚·特蕾莎给弘历生的第二个孩子。
有了两个嫡子,弘历这个皇帝可以说是当得无比踏实了。
玛利亚·特蕾莎的带着笑意的声音响起。
“陛下能喜欢这个孩子,是他的福分。”
弘历哈哈一笑,捏了捏男婴的小脸,轻声道:
“他将来会是大清的亲王,全世界最尊贵的人之一。”
“好了,我们出发吧。”
将婴儿交给了奶娘,弘历夫妇两人乘坐汽车来到了维也纳火车站。
呜——
尖锐的汽笛声中,一列火车缓缓停靠在站台上。
很快,胤禛在众人的簇拥下从车厢中走出。
弘历夫妇不敢怠慢,立刻迎上前去。
“见过阿玛!”
胤禛打量了一下弘历夫妻两人,露出笑容。
“这几年,你们做得很不错。”
“走吧,回去说。”
弘历和胤禛坐在同一辆汽车的后座,玛利亚·特蕾莎则选择了另外一辆汽车跟随在后。
维也纳大街上人流熙熙攘攘,再加上数量繁多的汽车,造成不小的交通拥堵,喇叭声此起彼伏。
胤禛看着这一幕,不由露出笑容。
“这里和西安、洛阳、天津已经差不多了。”
弘历愣了一下,不敢置信地反问了一句。
“阿玛,难道维也纳还比不上那些城市?”
这里可是整个欧洲的中心!
胤禛不以为然地开口道:
“你是待在欧洲太久了,没见过世面!”
弘历一时无言。
欧洲,这个工业革命的发源地。
如今在胤禛看来,竟然已经是“没见过世面”的代表?
胤禛顿了顿,语气平缓地说道:
“这一次我来,是皇阿玛钦点,让我推动大德意志帝国和大清合并之事。”
“什么?”弘历愣了好几秒,脱口而出。
“阿玛,现在不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