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高祖刘邦:当皇帝最基本的能力就是要让专业的人去做专业的事,赵偃怎么连这最基本的道理都不懂呢?】
【秦始皇嬴政:这个世界上的大部分人都是蠢货,赵偃也只不过是这些蠢货中的一员罢了,没什么好奇怪的。】
【光武帝刘秀:说句实话,朕每次看到赵偃这种蠢货都有一股无名火。】
【昭烈帝刘备:朕也是,每次看到这些败家子和蠢货就想要一拳糊到他们的脸上去。】
【唐太宗李世民:巧了,朕最近正在研究《第二次工业革命》中关于医学的部分,你们这种情况应该属于“厌蠢症”。】
【宋太祖赵匡胤:你们还是淡定一点,毕竟始皇帝刚刚才说过,这个世界上大部分人都是蠢货。】
【明太祖朱元璋:当皇帝的好处就是,看到蠢货就可以让他们滚得远远的,再也不能靠近自己,哈哈哈。】
历朝皇帝看到这条弹幕,也不由莞尔。
【清圣祖爱新觉罗·玄烨:朕都不敢想象那些每天都要和一群蠢货打交道的家伙有多么可怜,唉。】
武周世界。
凤台政事堂中,爆发了一场争吵。
皇太孙李隆基脸色很难看地盯着面前的武三思。
“这什么意思?为什么本宫的任命被驳回了?”
武三思欠了欠身,表情从容地开口道:
“凤台本就有资格驳回陛下各种不合理的旨意。”
言下之意很简单,连陛下的旨意都能驳回,更何况是你一个皇太孙?
李隆基大怒,拍桌道:
“本宫可没听说过凤台过去几十年里驳回过任何一道陛下的旨意!”
武承嗣呵呵一笑,阴阳怪气地开口道:
“那是因为陛下做出的决断都非常英明睿智,凤台自然就不会驳回。”
言下之意,你李隆基的决定太蠢!
李隆基双目中都要喷出火焰来了,愤怒地说道:
“宋璟在任上有功绩,也得到百姓的爱戴,同僚和下属对他也没有任何差评,为什么不能晋升?”
武三思淡淡地开口道:
“因为臣等觉得,这份名单上的其他人都比宋璟更加优秀,更值得优先晋升。”
武承嗣嗯了一声,道:
“宋璟的工作只能说是马马虎虎,他可以排队,等将来出缺了之后朝廷再考虑。”
“好,好,好。”李隆基冷笑道:
“你们非要这么做是吧?那就走着瞧!”
说完,他怒气冲冲地离开了政事堂。
武三思和武承嗣看着李隆基离开的背影,不约而同地发出冷笑。
“年轻人还是火气大啊。”
“唉,有人可能忘了这毕竟是武家的大周,可不是李家的!”
说话时,两人的目光有意无意地落在了位于最靠近皇太孙李隆基位置上的中书令狄仁杰。
狄仁杰表情很平静,仿佛李隆基的负气离去并没有发生,微笑着开口道:
“太孙殿下看来是不会参与到接下来的事项了,诸位,我们继续议事吧。”
李隆基回到了东宫,破口大骂。
“总有一天,本宫要让这两个姓武的狗东西付出代价!”
太子妃上官婉儿温柔的话音响起。
“殿下,是又和武家那两个起冲突了?”
李隆基哼了一声,冷然道:
“本宫懒得理会他们,是他们接二连三地招惹本宫。”
“之前让吏部通过一批东宫的官员任免,这两个家伙就利用宰相的权力各种拖延。”
“现在好了,宋璟一个再正常不过的晋升,他们竟然也不通过。”
“他们就是想要坏掉本宫的每一件事情!”
上官婉儿想了想,开口道:
“要不妾身入宫一趟,和陛下说说这件事情?”
只要武则天一开口,武三思和武承嗣肯定就不敢再这么猖狂了。
李隆基摇了摇头,表情森冷地开口。
“这件事情若是闹到皇祖那边去,岂不是让皇祖觉得我这个皇太孙 一点能力都没有,连武三思和武承嗣这两个废物都干不过?”
“走着瞧吧,等我找到了机会,一定让这两个王八蛋吃不了兜着走。”
上官婉儿点了点头,突然有些疑惑地开口道:
“狄卿难道就没有说什么?他可是政事堂之首,总不可能看着武家这两个家伙越俎代庖吧。”
李隆基呵了一声,吐槽道:
“狄仁杰这家伙老奸巨猾,压根就不在意武三思和武承嗣。”
“哼,他也是在考验我呢,除非我能把两个姓武的打压下去,否则的话他是不会主动提供帮助的。”
上官婉儿露出惊奇的表情,道:
“狄卿难道就不怕殿下您记恨吗?”
李隆基摇了摇头,道:
“我记恨他做什么?像他这种老油条,早就已经把退路想好了。”
“估计等我一登基,他就会立马告老还乡。”
“嘿,所有人都知道他帮我斗垮了姑姑,登基之后我不但不能处理他,还得给他荣宠退休,好安全天下臣民的心呢。”
说到这里,李隆基自己都气笑了。
“呵呵,这个狄仁杰,简直是老奸巨猾到了极点!”
上官婉儿沉吟片刻,低声道:
“那殿下就更不能得罪狄卿了,若是他铁了心站在武家两人那边,对您来说是个大麻烦。”
李隆基吐出一口气,点了点头。
“是啊,这该死的朝局……”
“哼,真以为我登基才有办法对付他们?我定要让皇祖和全天下都看看,当皇太孙我也照样有办法把他们收拾得妥妥当当的!”
……
金幕中,视频继续播放着。
赵偃躺在寝殿中,有气无力地开口道:
“快,快让庞煖卿家退兵。”
“再让李牧卿家立刻率军南下,守住阏与方向,绝对不能让秦国人继续进攻邯郸!”
郭开等人闻言,连连点头。
随后赵偃又道:
“从今日起到寡人病愈为止,由太子赵迁监国摄政,郭开为相邦辅政!”
众人闻言都愣住,不敢置信地看着郭开。
谁都知道太子赵迁才十二岁。
换句话说,辅政的郭开才是赵国实际上的最高权力掌控者!
郭开先是一愣,随后心中大喜过望。
他竭力抑制着欢喜的想法,毕恭毕敬地开口道:
“臣多谢大王赏识!”
画面一转,在邺城休整了五天时间的王翦终于确认了一个消息。
“赵国人竟然真的没有埋伏?真是活见鬼了。”
王贲兴冲冲地开口道:
“爹,既然已经确认赵国那边没有什么奸计,那咱们就直取邯郸吧!”
王翦沉吟片刻,缓缓摇头。
“不,我们要等待大王的命令。”
王贲顿时急了,道:
“爹,这又是为何啊?”
王翦注视着北方邯郸的方向,淡淡地开口道:
“邺城已经被我们夺取,李牧随时都可能南下。”
“李牧若是来了,凭借我们手中这些兵马是没办法攻克邯郸的。”
“我已经上奏章给大王,若大王愿意增派至少十万军队过来,那我们就可以正面和李牧对决。”
“若大王不愿意增派援兵的话,我们攻克了邺城和阏与等地,也能适可而止,结束这次出征了。”
“啊?”王贲闻言顿时露出极为不甘的表情。
“就这么结束?那也太可惜了。”
王翦笑了笑,悠然开口。
“可惜什么?”
“就这么结束,大秦取得了辉煌的胜利,我们也能回去接受大王的赏赐。”
“如果继续打下去,万一跟李牧决战的结果是失败,那……呵呵,你忘了王龁、王陵两位族叔当年的结局吗?”
王贲身体一震,过了几秒钟后恭敬点头。
“孩儿明白了。”
一条弹幕随之飘过。
【汉武帝刘彻:这个王翦,还真是人间清醒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