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幕式之后,电影节的日程就如同上了发条的精密仪器,在阳光、海浪与镁光灯的交替中,精准而高速地运转着。
孙羿不必从前只是单纯的自己带作品参选,只要关注好自己就行,充其量再关注一下几位同期的大热片子。
但这次,他作为评委,可每那么自由了。
主办方对评委们的要求是所有入围影片的展映式,都要有评委参加,虽然没规定全体,但总不能单不愣的就一个评委去吧,太难看了些。
所以,每一部入围影片的展映,最少都需要两个评委一同出席。
包括孙羿在内的7位评委,随心情和喜好组合,基本上做到了全覆盖。
电影宫卢米埃尔大厅,《阿黛尔的生活》首映场。
黑暗中,银幕上极致的情感与大胆的演绎,牵动着每一位观众的心神。
孙羿坐在影厅后排,紧挨着主创人人员,他的左侧是戴着黑框眼镜、神情专注的斯蒂文斯皮尔伯格,右侧则是姿态放松却目光锐利的吕克贝松。
三位不同代际、不同文化背景的导演,在此刻共同沉浸在同一个光影世界里。
影片结束,灯光亮起,掌声如同潮水般汹涌不息。斯皮尔伯格缓缓摘下眼镜,细致地擦拭着镜片,仿佛要拂去刚才影像留下的过于浓烈的情感印记,他侧过头,对孙羿感慨道:
“这两位年轻演员的表演,那种原始而充沛的情感力量,让我想起了《朱诺》里的艾莲佩奇。真是后生可畏。”
孙羿点头表示赞同,不得不承认,欧美演员尤其是年轻演员,相比于国内,在表现力上要强上一些。
这跟西方整体的文化环境是有关系的。
当然,也并不说,西方的演员就比国内的强,只是就事论事,后天的个人成长和努力才是更关键的。
比如刘天仙,她在演技这一块,就是典型的后天努力型,或者再通俗得说,就是刷经验包刷出来的。
前提是有孙羿这么个bug级别的导演,死命的喂,生生地喂出来一位威尼斯影后。
今天的展映式,刘艺菲没来,孙羿有评委身份,在电影节中需要一定程度的避嫌,但毕竟都是华夏人,该有的人情世故还是要有的。
所以,“夫人政治”的价值就在这一刻体现了出来。
今晚同样是杜琪锋导演《盲探》的展映仪式,正好小夫妻俩,一人一边,全美组合,无论是说代表的都是他们这一家子。
除了密集的看片行程,每隔三到四天,7位评委们都在斯皮尔伯格的组织下齐聚一堂,对入围作品进行封闭式的看片讨论。
通常在会上,斯皮尔伯格只是抛砖引玉,从来不做主观性的发言,很好的扮演着仲裁者的身份。
吕克贝松个性鲜明,从来不吝啬发表自己的观点,喜欢就是喜欢,不喜欢就是不喜欢。而且坚持己见,从不迎合其他评委的观点。
孙羿甚至觉得这老哥挺对他的脾气,像一位真性情的东北老大哥一样。
妮可基德曼,这位姨圈顶美,表现的极为专业,从来只在演员表演上发表看法,对影片整体很少评价,而且从态度上就能看得出她跟斯皮尔伯格是同一阵营,从来都是一副轻松的样子。
琳恩拉姆塞,脾气相当火爆,选择极为自我,孙羿觉得如果有真遇上喜欢的片子,即使评委会主席斯皮尔伯格不喜欢,她也有可能力保。
河濑直美,与孙羿同出亚洲,是这届评委中,唯二的东方面孔,对孙羿很客气,旗帜鲜明地支持本土作品,可能是为了拉拢孙羿,连带着对《天注定》也是极力称赞。
最后的克里斯蒂安蒙吉与里斯托弗瓦尔茨,两人同出欧洲,可以说是标准的戛纳电影节本土力量,注重写实、关注小人物,讲究影片和表演的情感流动。
孙羿在其中,多数时候是冷静的倾听者和观察者,偶尔发言,却总能切中要害,他兼具导演的创作视角和作为华夏电影人对不同文化的理解力,观点往往独特而富有建设性。
有时候,在其他几位评委火热的对峙中,他往往能跳出圈来,从一个全新的角度,给出评价,找到最有效的表达方式。
一来二去之后,孙羿在评委们心目中的地位,也在直线上升。
从最近两次谈论会,斯皮尔伯格在做总结性发言前,总是习惯性地再问问孙羿的看法,就能看出。
随着时间的流逝,主竞赛单元的入围影片全部展映完毕,媒体和影迷们对于本届的热门影片也逐渐清晰。
《阿黛尔的生活》这部讲述少女之爱的影片,以其极致的真实、大胆的表演和情感力量,瞬间引爆口碑,征服了大量影迷和媒体。
法国本土的《电影手册》毫不吝啬地给予《阿黛尔的生活》满分赞誉,这部影片霎时间成为本届戛纳电影节金棕榈的头号热门,“阿黛尔”的名字也同时占据了各大预测榜单的榜首。
没办法,这种少女之爱的纯情之恋,最受这帮欧洲佬喜欢,这简直就是为奖项量身定做的。
在之后,就是科恩兄弟的《醉乡民谣》,这部影片以极其精致的怀旧氛围和特有的黑色幽默,同样征服了许多影迷,获奖的呼声同样很高。
相比之下,其他几部入围影片,虽然也都获得了各种不同的关注程度,但跟这两部,都没法比。
比如《内布拉斯加》和《如父如子》以及《天注定》。
国内的影迷肯定都关注本土影片,但《天注定》虽然也获得了一定的认可和尊重,但其扎根于华夏特定社会现实的叙事,对于许多欧洲观众和评论人而言,存在着一定的理解隔阂,仿佛发生在遥远东方的、与自己无关的沉重故事,未能引发最广泛的共情。
获得的评价也两极分化,有人盛赞其勇气和现实批判力量,也有人批评其叙事松散、风格过于冷峻甚至“残忍”。
综合了各大媒体场刊的评分和博彩公司赔率的最新榜单上,前三名里,已然不见了华夏影片的身影。
形势急转直下!
国内各大电影论坛、社交媒体上,几天前还沉浸在红毯荣耀中的影迷们,心情瞬间跌入谷底。
“唉,果然还是不行吗”
“《天注定》还是太‘硬’了,老外可能看不懂或者不喜欢这种调调。”
“自从孙羿导演那年拿了金棕榈之后,咱们这都零封几年了去年更是连个入围的都没有.”
“完了完了,今年又要陪跑了”
“孙导在评委团里,能不能力挽狂澜啊”
“这个可真不好说,孙羿又不是评委会主席,只有一票,根本就不能决定什么.”
焦虑、失望、不甘的情绪开始蔓延,甚至还夹杂着一丝对孙羿作为评委能否给力的怀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