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浪书院 通过搜索各大小说站为您自动抓取各类小说的最快更新供您阅读!

庞大的运输舰队浩浩荡荡,第一拨远赴西南太平洋战区参战的中国远征军官兵多达二十万,此刻谈论国民政府治下与南华不同的,远不止朱培德与詹焕琪翁婿俩。

护航舰队排水量9100吨的“轩辕”级重巡洋舰“管仲”号军官舱室内,黄埔一、二期的宋希濂、黄杰、郑洞国、陈明仁、钟彬、甘丽初、方天等人凑在一起,一边就着海味喝着从国内带来的美酒,一边讨论此次南下次大陆的所见所闻。

这一批出征的二十万远征军官兵中,中央军只占了不到一万人,只是开拔前简单地从蒋介石嫡系的各集团军中抽调一些连队,再把各级军官派到前线充充脸第二一九五章追忆与对比面就行了,主要作战任务还是由杂牌军担任。

到底比起朱培德年轻许多,虽然几名黄埔将领都有晕船反应,但还坚持得住,精神尚佳。

“今非昔比啊!”

第十一集团军副司令长官黄杰颇为感慨地说:“真没想到,当初广州城里一名商行里的伙计,被我们硬拉着参加**,一晃二十年过去,到今天竟然开创出偌大的基业。此前我经常从广播和报纸上见到南华这个由小毅一手创立的国家,总觉得云里雾里,没有多少真实感,此番南下亲眼见证,才发现一名黄埔四期生早已经把我们这些师兄远远抛到身后了!令人唏嘘不已!”

“老黄,你还记得那次我俩回广州城侦查,无法靠近瘦狗岭,小毅给你的那份地图吗?”站在黄杰身侧的宋希濂,如今已经是第十一集团军司令长官,舱室里的黄埔生几乎都是他的部下,可谓位高权重。

“怎么可能会忘记?”

黄杰有些激动地说:“就是因为有了那份地图,我们从潮梅回师的**军进攻广州城才会那么顺利……那一仗可第二一九五章追忆与对比真够刺激的,我记得你们把车给开进河里了?这极大地方面了我们的渡河行动!”

“枪林弹雨的,九死一生啊!”

宋希濂脑海里顿时浮现安毅当初和他一起开车冲击滇军后队时的情形,由衷地说:“小毅做事情有股子狠劲……而且,他做事认真负责,喜欢把什么事情都钻研透,当伙计时如此,在四期工兵科学习时也是如此,而且他会活学活用,所以才会从众多的师兄弟中脱颖而出。从连长、营长、团长到独立师师师长,再到后来独领一方……我记得中原大战之前,他就已经是我们黄埔第一人了吧?”

“确切地说,应该是蒋桂大战!”

新一军军长郑洞国追忆说:“那时候我所在的第九军教导团刚刚解散,前途未卜,心灰意冷之时忽然听到小毅出任第一路军参谋长兼前敌总指挥,负责南线湘赣战区,指挥六个师与桂军作战时,我整个人都惊呆了,顿时立下志愿毕生以小毅为学习的目标。

“要知道,那时候就算是我们一期生中进步最快的胡宗南,也仅仅只是第一师第二旅少将旅长,等到三〇年中原大战前,小毅出任第五军团司令长官,专营鄂西作战,那时候就与我们这些师兄弟彻底拉开距离了!”

“小毅一路走来,也非一帆风顺!”

第七十一军军长陈明仁还记得第一次见到安毅时的情景:“听说小毅差点儿在广州商团叛乱中被当做乱军给杀掉,后来也是几起几伏,最悲壮的就是江北千里回撤……他总能咬牙坚持下去!

“我还依稀第一次见到他,是和李默庵、刘戡、李文他们到黄埔军校招生处询问我们这些大本营陆军讲武堂学员的安置问题,当时他身穿一身由军装改成的打着补丁的衣裤,看起来很落魄,但一双眼睛非常明亮,给人的印象很深刻。

“就是在小毅的指点下,我们去求蒋巫山和贺君山帮忙,成功转入黄埔军校一期。第二次碰到小毅时,他已经被‘泰昌’商行录取,并领到了第一个月工资。小毅为人慷慨,毫不犹豫就请我们这些肚子里缺少油水的黄埔穷学生吃牛肉米粉,慢慢地大家就混熟了……”

第六军军长甘丽初和第二军军长钟彬两个黄埔一期生,也提及了一些当初在黄埔军校时关于安毅的趣事,特别是提到“匪兵乙”时,大家嘴角都露出由衷的笑容。

“小毅越挫越勇,每一次沉沦总是爆发的开始,及至抗战到来,终于一飞冲天,成就了我们这些人想都不敢想的伟业!”

第五十三军军长方天赞佩地道:“我和小毅共事过一段时间。一次北伐小毅被李宗仁白崇禧设计,在新闻发布会上说了些列强的不是,结果被打发到新兵补充团当团长,那时候我给他当团副……可惜没过多久,独立师作战不力,校长又把小毅官复原职,我没从他身上学到多少真本事,现在想想,真遗憾啊!”

“现在还说这些陈年旧事干嘛?我们应该为小毅和我们自己感到高兴才是!”

看到大家都陷入到对往事的追忆中,陈明仁笑嘻嘻地转过话题:“政坛险恶,至少以后我们混不下去了,还可以到南华来当个富家翁,以我们和小毅的交情,他怎么也会照顾一二的。对了,这次一路南下,大家对小毅治下的南华有什么观感?”

“叹为观止!”

农民家庭出生的钟彬非常重视民生疾苦:“以前我还对南华的所谓高速发展持怀疑态度,但自看到铁路沿线工厂林立、恒河平原万里沃野的景象,便知道为什么小毅要一力向外扩张了。

“姑且不说工业,就说农业吧,这可是直接关系到我们大家吃饭的问题。多好的土地啊,从火车上向外看,沃野万里,几乎所有的良田都有极为优良的灌溉设施,加上这里得天独厚的气候,听说通常年景都可以做到一年两熟到三熟,再加上南华农业科技研究院研究出来的高产作物,今后就算国内有大的灾害,也饿不死人了……”

现在国内的粮食供应已经没有像抗战刚开始时那么紧张了,经过几年的不断推广,国统区农民种植的水稻、玉米、土豆、番薯、蔬菜等作物,大部分都是安毅集团的农业研究机构研发出来的高产品种,农民们养殖的猪、牛、羊、鸡的品种也经过改良的,有些地方的农民还走出了小农经济圈子,效法现代化农场的做法,办起了初步现代化的高效率的养猪场和养鸡场,用过去一直废弃或者拿来烧火的庄稼秸秆进行发酵作为饲料,还有的建起了沼气池,代替了沿用了几千年的柴火,极大地促进了农牧业的发展。

钟彬在陕西带兵时,就亲眼看到原本干涸的梯田,由于引进了南华生产的水泵,一层一层地把水从低处向高处送,原本只能看天吃饭的庄稼,也变得水旱由人,亩产比起以前翻了三倍都不止。

同时,由于免费获得土地的诱惑,大量农民外迁,江浙一带的地主被逼采用机械化作业,联合播种机和收割机开始在农村普及,同时化肥和农药投入使用,这更加地提高了农产品的收成。

钟彬率部进入云南,在驻地附近看到一些村民报名参加由南华农业专家举办的农业致富班,学习如何科学种植平菇、蘑菇,养蚕抽丝。

所有这些,都让钟彬有一种安毅功德无量的感觉。

“我看未必,以国内现在的情况,就算是收成好了,农民也得不到多少实惠!”

甘丽初皱着眉头说:“官场的贪腐我就不说了,就说我们军中吧!我手下有几个河南籍将领,他们说河南被汤恩伯糟蹋得不成样子了……河南本来就连续数年的自然灾害,而汤恩伯不恤民力,总是巧立名目屡屡向农民征收重税,把农民的最后儿一点存粮也强行夺走。

“河南民众现在有这样的口头禅:河南两大害,黄河和汤恩伯。中原地区自古以来就是百战之地,又面对‘两年三决堤,百年一改道’的黄河,常年水旱灾害不断。最近的一次大规模黄河水灾,是1940年的洪涝灾害,由于连续半个月内连降暴雨导致溃堤,河水奔腾而下,夺淮入海,水退后形成长达数百公里的黄泛区,豫东平原的万顷良田沃土变成沙滩河汊。

“由于小毅率部取得的淞沪和浙东会战的胜利,日本人没能打进长江口,江南最精华的地区得以保存,豫东、皖北、苏北和山东地区,成为中日交战的主战场。第一战区几十万军队在河南驻防,军粮马料及兵源补充,全靠在河南就地取材,沉重的兵役徭役赋税,使得河南民力物力财力枯竭,即使风调雨顺,农民缴纳粮赋之后,也没有什么节余。而雪上加霜的是,自四一年后连续的久旱无雨,更加重了负担。

“河南的四害‘水旱蝗汤’中,以汤为最,就是汤恩伯和他统帅的军队。他的部队连土匪都不如,凡是部队驻扎的村落,除老弱妇孺外,所有成年男子一概强制离开,村中细软、粮食、牲口也不许外运,留下的妇女、财产任由他们处置,所过之处,就像蝗虫一样把财物搜刮一空,稍有姿色的女子都逃不脱被侮辱的命运,老百姓绝望之下只得抛弃家园,前往蒙古,随后又迁网西伯利亚和中亚,在那里过上安定的生活。”

众将一听都沉默下来。

汤恩伯此人向来飞扬跋扈,与同僚的关系非常糟糕,这位日本士官学校毕业的汤司令打仗最喜欢的就是那种飘忽无常的机动战,当看到形势有利时,就迅速来个短促突击,否则便退避三舍。

每次临阵,汤恩伯的指挥部都没有固定地点,他只带少数随从和电话机四处流动,因为每逢作战,敌机总很活跃,他害怕被敌机发现而招致危险,所以不愿长时间停留于某一地点,以至于司令部的其他人员都不知道总司令在何处。

抗战爆发后汤恩伯仅有的几次战功,都是蒋委员长亲自向他下令,并严令不得后退,汤司令才硬着头皮上的,在友军几乎损失殆尽也消耗了敌军主要力量的同时,算是打了几场胜仗。因此,这个人跟同僚的关系差到了极点,反正要是他的部队出了事,大概没人愿意来救他。

不过,汤恩伯是浙江人,又是黄埔六期生,是蒋委员长的嫡系。他跟同僚的关系差、军事素质不过硬、军队祸害百姓、战时保存实力等问题在蒋委员长看来不是缺点而是优点。正因为这样,汤恩伯必须也必然对蒋委员长言听计从;不然的话,蒋委员长下条命令,汤恩伯就得完蛋。

在蒋委员长看来,反而那些跟同僚的关系好、军队秋毫无犯、又有足够实力的将领们就太危险了,他们要造反可太容易了。因此,尽管军中颇多怨言,但汤恩伯依然继续当他的河南王。

“相对于国内某些地区的黑暗,南华的民众可谓生活在天堂了!”

同样是农民家庭出身的方天感慨地说:“南华的农民只承担很少的税赋,有些地方甚至常年免税,农民生产的东西都是自己的,生产积极性很高,从这一点看,我们需要努力的地方还有很多啊!”

每一位将领心情都很沉重,相比于地主财阀控制下的国统区,生活在南华的民众和在天堂无异了。

安毅本人对于民众餐桌的关心超乎一般人地想象,早在入主川南推行全面义务教育的同时,他就强制在童子军校实施“学生每人每天一杯奶”的计划,后来入主蒙古,进军中南半岛和中亚,由于奶源地的丰富,这一条政策更是得到了强力推行,所有的大中小学都必须保证学生每天能喝到一杯奶。

民国时期各地方势力分散统治的中国,很多实力人物都推出了很多让人哭笑不得的政策,早些时候“学生每人每天一杯奶”的措施自然也被当时各方势力暗地里讽刺过,甚至安毅集团内部不少人对此也颇有微辞,因为这大大地加重了财政的负担,不过是因为安毅的威望而坚持下来。

可是进入四十年代,微辞没有了,当初嘲笑过的人现在也笑不出来了。

二十世纪前期,中国人的平均身高是一米六左右,而日军士兵早期的平均身高是一米五,后期降到了一米四五。真实历史上,七十年代之前,解放军的服役身高标准就是一米六。而到了二十一世纪初,中日两国人的平均身高都超过了一米七,跟欧美人在身高体能上没有明显的差距,这就是营养摄入量提高的结果,而日本人平均身高竟然还高过中国人,就是因为他们在二战后即使经济最困难的时候咬着牙推行了“学生每人每天一杯奶”的结果。

安毅既然知道这些,就先行强制实施了,其效果是显着的,喝牛奶长大的一代人普遍比他们的父辈高五到十厘米,有的甚至高出二十厘米以上。在充足的营养和义务教育下,这一代人体力和智力上都超过他们的父辈,也超过国统区的同胞,他们也因此衷心地拥护安毅,不愿意美好的生活被任何势力破坏。

ps:谢谢小胡子48、南谯竹叟、死人大头大大的打赏,谢谢弟兄们的订阅、推荐和月票!

天子继续求订阅等一切支持,拜谢!(未完待续!!!

方浪书院推荐阅读:史上最强练气期方羽上唐小柔无敌小兵三国行这个书生不能惹三国:组建最强武将集团名门医女我的谍战岁月三国:我吕布一口真气可灭万军开局十选三,召唤十神将称霸异世极限保卫白马啸三国,我父公孙瓒捡到一只始皇帝大秦:哥,把刀放下帝国雄心鬼王绝宠:逆天废材妃穷不拉几的李二大唐双穿:小兕子是我的!大康:皇帝老儿非要我当驸马银河乐园之特殊契约者晚唐余晖史上最强庶子在下首席谋士,只是有点缺德大乾憨婿从我的团长开始抗日砍不平大秦哀歌三国江东霸主扛着AK闯大明悠闲王爷,太子的一生之敌从废物到大帝,你们高攀不起!召唤系统:从土匪开始称霸天下大秦:殿下,天凉加件衣服吧都穿越了,谁还娶公主啊?造反!宋晋府录天下兴亡被贬后,我三十万大军马踏皇城!红楼之万人之上大明:舞弄乾坤三国:东归志!渣男娶平妻?那就把婆家搬空了吧超时空小院:帝王俱乐部帝王战场:我朱厚照,就喜欢横推风流大宋锦衣状元朱浩三国我为尊刘大耳的春天至尊神医之帝君要下嫁重生南宋,泼皮称帝传从亮剑开始搞军工红楼:从今以后,我就是贾琏枌榆草木长朱元璋:咱大孙有帝王之姿神探狄仁杰第四卷
方浪书院搜藏榜:抗日之铁血狂兵大唐:误会了我不是你爹!万历四十八年疯鼠篮坛传奇崛起人在大隋,开局曝光穿越者身份皇帝直播间刺明大明:我真的不是皇长孙南明日不落穿越之我在流放中逆袭瀚海唐儿归吕布有扇穿越门劫貂蝉我从未见过如此厚颜无耻之徒篡儒大明:我朱雄英来了盛宠医妃刷视频给老祖宗们看新时代大明:朱元璋是我干爹恶明三造大汉,蜀之汗马特种兵穿越大明,抢座银山夺天下毕业后,忽悠大家去当雇佣兵凡尘如梦三国:我可以编辑剧本三国群雄乱舞大明:我的母亲把朱标揍惨了逼我去和亲,国库空了你哭啥?大宋河山三国:开局黄巾渠帅,阵斩关羽从靖康开始开局退婚后女帝要我做夫君藏武魂穿林冲,我化身杀神杀穿水浒汉鼎王妃想和离,王爷却是穿越人光荣使命1937我死后,给老朱直播大明烽烟再起德意志涅盘穿越之权御天下三国之汉室再兴弃妃种田:病娇王爷倾城宠替嫁之农门福妻特种兵之开局震惊唐心怡三国大曹贼,开局拯救杜夫人三国之开局偷袭孙策我真没想当阁老双穿门:被迫给女帝打工的那些年质子为王
方浪书院最新小说:大明:最后的咸鱼太子召唤天下!从流亡公子开始崛起守史人:三千年归墟纪重生:从废太子到千古魔帝重生大乾:深山打猎爆宠小娇妻让你猎山赶海,你咋就黄袍加身了?罗马暴君:我用京观堆出个帝国影响世界的百位帝王我当了七个国家的驸马小强逆袭记大明:逆鳞,从质子到摄政王开局死囚,我杀穿天下穿越后分了三个寡妇,不领犯法让你当皇帝替身,你干成了千古一帝?汉末听雨大唐:李老二你那个位置我瞧不上水浒:你一卖炊饼的,百万兵甲?唐末:从一介书生到天下共主重生之项羽崛起太子爷:开局被皇后被刺逐鹿乱世,我靠医术喂饱全家开局卖身葬母:我成了至尊小书童大秦:寒门小娇妻我在原始时代当大佬!末法时代,一道光穿越灵魂我的帝国将大宋包围了回到太平天国当王爷荒年种田:开局官府强塞五个美娇娘穿越崇祯,打造东方日不落让你和亲,你让女帝变娇妻?大梁辽王汉末:袁本初重铸霸业大明:玉佩藏龙,我在洪武当皇孙穿越赵括之西域称雄世家的上下三千年大明:签到在洪武,我靠嘴炮暴打老朱红楼之皇权枯骨大明:修仙心声被偷听,嘉靖求我当国师刘秀:左手雄兵,右手流星!疯批世子:读心后,我斩了满朝文武寒门首辅:从灵堂退婚到金榜题名后宫三千,我只想独宠你乱世:手搓大炮养妻女,随时造反亮真理大明:洪武帝的崩溃瞬间真命太子:这个皇位是我的我在元末当霸王重生房遗爱,却被李世民当成了宝废柴皇子:我在大燕修罗场杀疯了大明:从监国开始卷疯全世界王妃想和离,王爷却是穿越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