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浪书院 通过搜索各大小说站为您自动抓取各类小说的最快更新供您阅读!

第一七三章国事不密酿大祸

因为“宝庆”这个年号是史弥远一党拟定的,故此是否继续使用这个年号,在朝堂上起了一番争执,大臣们各疏己见,然后拟了数个他们认为合适的年号出来,呈给赵与莒选择。

赵与莒看得眉眼直跳,年号之事,他原本不放在心上,但想到这个年号从此便要不停地出现于各种需要记年的地方,他心中又是一动。

“绍定、端平……”

这两个年号也出现在他面前,他摇了摇头,提起笔,在纸上另写下两个字:“炎黄”。

他选用这个年号原因很简单,必须在大宋国民心中培养国民意识与民族意识。有近代民族主义,方有近代国家,若不如此,对于国中百姓而言,蛮族入侵,也不过是改朝换代罢了。

“炎黄?”

对于天子选用这个年号,群臣却另有想法,“炎黄”在某些学说中,为上古三皇五帝,特别是在《尚书》中,对黄帝更是推崇为三皇之帝,这都是古时圣明睿智之君,有大功于天下者。天子钦定“炎黄”为年号,也颇有以功业自诩之意。故此,他们对于这个年号并无抵触之心,而《周刊》等报纸,又是刊登署名为“赵一”的文章,将炎黄奉为人文之初祖。

炎黄元年正月十九日,刚刚经过狂欢一般的元宵节,临安城大街小巷之上,还有各种报纸之上,都出现了一则消息:继昌隆纺织厂大量招募工匠,凡罗织工人,只须考验合格,便可入厂。

此前继昌隆之名便在绸缎界极响亮,谁都知道这其实便是流求的丝织坊,如今不但将生意开至大宋来,而且还改了“场”为“厂”。这让临安同行都惶惶不安起来,以前在流求时竞争便已经压得他们喘不过气,如今迁至临安来,竞争的压力更甚了。

而且更让罗织坊担忧的是,继昌隆开出的工钱极是丰厚,共分为九等,初等的是学徒,一月工钱也有一缗二百文,足够温暖之需。最高等的被称作“匠师”,工钱更是高得令人咂舌,足足是十缗——不过继昌隆也说了,最多只招两名这般的匠师。

一股隐隐的风暴便在酝酿之中。

不过,此时大家最注意的还是新被拜为参知政事的崔与之的消息,据说他曾辞参政一职,但天子早有预料,一共遣出三批使者,第一批使者前脚离开,第二批使者跟着就到。如此恩宠之下,崔与之退隐之心再坚,也不得不出山,否则只怕要被世人嘲骂是沽名钓誉了。

炎黄元年正月二十日,他抵达临安,按着规矩,天子令群臣郊迎,虽然崔与之上表推辞,可当他来到临安城外时,还是见着自葛洪、薛极以下,全朝重臣恭候于此。

这不仅仅是拜参知政事的礼仪,而是拜丞相了,这让崔与之极是惶恐。

“诸位同侪如此,崔某如何敢当?”他连连拱手,丝毫没有因为天子殊遇而傲慢,便是一个小小的郎官,他见了也颔首抱拳:“与之蒙天子错爱,暂居此职以待贤士,诸卿宜勉之。”

“崔相公过谦了。”众人都是一片寒喧。

听得唤自己“相公”,崔与之摇头苦笑,虽然本朝以来,参知政事也往往被呼为相公,但他自家却不敢应承。看着这欢迎他的群臣,他心中的感觉极是怪异,只恨不得转身离开便好。

这临安是一处险恶之地,一年之内,已经有史弥远、宣缯两个群臣之首倒下,自己会不会成为第三个?

而且官家极是年轻,却英武多智,自他倒史亲政以来,国家多有剧变,崔与之身为旁观之人,看得比朝中群臣要远些,可无论他如何琢磨,也弄不明白官家究竟想做什么。他看得出,天子布局气魄极大,无论是倒史,还是夺徐,都是妙手迭出,但这些布局最终用意,却让他疑惑。

只是中兴大宋,天子如今便可以做到。

“崔某先去拜见天子。”他暗叹了一声,然后振作起精神,对着迎接他的群臣说道。

赵与莒对于自己新任命的群臣之首也是极感兴趣,在他所了解的后世历史中,只是说他为名臣,而且他有一段极有名的箴言,让赵与莒很是欢喜,觉得几乎可以同王安石“天变不足畏、人言不足恤、祖宗之法不足守”相提并论了。

在大庆殿朝拜之后,依着成例,崔与之要进宫拜谢。他被内侍引至勤政殿,赵与莒面带微笑正等着他。

“臣……”

“崔相公,不必多礼,相公年长,一切从简吧。”见崔与之有意下拜,赵与莒立刻挥手,早有内侍将崔与之掺住,接着给他搬来座位。

“臣驽钝,牛马齿长,不知为何为天子选中,竟居高位。”崔与之也不是个拘礼之人,他坐下之后道:“官家隆恩,臣虽九死亦无足为报,只能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呵呵,崔相公还是多礼了。”赵与莒笑道:“朕有一事想问崔卿,也不知其事是真是假。”

“陛下请问,臣知无不言。”

“据闻崔卿有一座右铭,上言‘无以嗜欲杀身,无以财货杀子孙,无以政事杀民,无以学术杀天下后世。’不知真乎伪乎,其典何出?”

“却是臣自《复斋漫录》中所见,臣略改之罢了。”崔与之心中一动,向来听闻这位天子不甚喜好读书的,但他连自己的座右铭都知道了,显然不喜读书之事为讹言了。

“朕拜卿为参政,便是因为这座右铭了。”赵与莒一笑道。

崔与之默然无语,天子这句话解开了他心中疑惑,总算明白为何自己僻倨故乡,天子却接二连三地要将自己拉出来。

“朕知卿极善与人相处的,朕年轻,有时难免气火旺盛,有得罪大臣之举,卿在朕身侧,时时劝勉,朕便安心了。”

崔与之起身拜倒道:“臣惶恐,愿为吾皇效牛马。”

“朕不与你来虚的,实话实说,朕不喜以一家之学禁断他学的。”赵与莒这次没有扶起他,只是叫他起来,然后收敛住面上笑意:“朝中理学诸卿,每以朱晦庵之说为标尺,排斥他学,似乎这朱子足堪万世之表,有如仲尼一般。”

听得天子批评理学之人,崔与之唯有默然。赵与莒瞄了他一眼,也不为己甚:“崔卿,想必已经知道宣缯为和去位吧?”

崔与之这一路上早已探听清楚,闻言点头,却还是不肯说话。

“卿觉得宣缯所为是对是错?”

“臣不妄言宰执之对错,臣唯本心。”崔与之终于开口了。

赵与莒哈哈大笑起来,心中却暗骂了一声“老狐狸”。崔与之这话既不批评前任,又表明自己将会与之有所区别,着实让赵与莒无隙可乘。

他也不指望自己仅凭天子之位,便足以让崔与之这般在宦海中浮沉了四十年的老家伙拜服,只要他少些阳奉阴违,那么便是个好的宰辅人选了。

以大宋惯例,宰执入宫拜谢时,宫中当有所赏赐,而且这个赏赐极为丰厚。崔与之空手入宫,出来时却带着两车财货,既有来自流求的金元,也有绢帛、布匹,他自家计算,足足可值四千贯。他也不将两车财货拉回家中,而是直接去了户部,便将这两车财货交与魏了翁处置。

“天子之赐,臣不可辞,故此纳之;崔某为参政,月有俸赏,足供富贵,无须积此余财,为子孙谋祸,献之于库,正当其所。”

他这番话立刻被“梁校”刊发在周刊之上,临安士林,闻之动容,都赞天子慧眼识英,选人得当,崔与之果然宰相气度。

接着北国也传来佳音,金国皇帝完颜守绪虽是贬斥使者乌古孙弘毅,却还是签下国书,两国新盟约正式确定,大宋第一次成了金之兄国。大宋使者洪咨夔不辱使命,在汴梁祭过皇陵之后,正赶回临安途中。

在所有人看来,如今大宋国势蒸蒸日上,中兴指日可待。然而,就在这时,临安发生了一起令人震惊的大事。

继昌隆所建的纺织厂拟建在临安北的武林坊一带,这里有许多作坊,而且靠近运河码头,交通便利往来迅捷。为了建厂,他们自临安水泥窑运来大量水泥和红砖,堆积在工地之侧,而来自流求的基建工人正带着本地泥瓦匠开挖地基,准备建房。炎黄元年正月二十六日,他们一如既往开工之时,忽然一伙人闯入工地之中,见物砸物,几乎是转瞬之间,便将工地砸得稀烂。

而且如今临安人也知道水泥习性,走时还不忘在那堆积于一处的水泥包中倒水,不过半个钟点的时间,工地给他们破坏得一片狼籍。临安府的差役赶到之时,他们早已远遁,竟然一人都未曾抓住。

这其中,自然有猫腻存在,但对于继昌隆来说,这猫腻他们没有证据也无法摘责,而且,更重要的是,那伙人走时还扬言,此次只砸物,下回连人一起砸,要继昌隆“滚回流求”。

此事一出,周刊对此沉默不语,却有一家小报大肆鼓噪,将事情前因后果说了一遍,矛头直指流求。

当赵景云看到这小报时,不由得惊呆了。

小报上所用的资料,倒有大半来自于他的那份册子,而那份册子,他记得放在魏了翁处。魏了翁面见天子之后回来还说天子夸赞了他,但要求他对这其中所言先保密,待得日后有了解决之道之后再行刊发。可是才过没有几日,这东西便出现在一家小报之上,若是给天子知晓了,他如何自处!

他召来书僮问过,又寻了自家的底稿,确信不曾流出过,心知问题可能出在魏了翁处,便匆匆来见魏了翁。

魏了翁尚未见着那份小报,他所看的唯一一份报纸便是《周刊》,听得赵景云之语后吓得一大跳,忙看那小报,只见上面所罗列之证据,与赵景云的竟然有八成相似。

“曼卿,你果真未曾将此给旁人见过?”魏了翁脸立刻黑得有如锅底,他自然知道此事曝露出去,会遭至何等风潮。

“学生确实不曾给旁人瞧过。”赵景云肯定地回答。

魏了翁紧紧皱着眉,从自己书架中又拿出那份册子,果然那份册子还在,并无失去踪迹。

“这倒是奇了,莫非另有他人也在查此事?”魏了翁讶然道。

“恩师,这几日可有人来拜访恩师?”

魏了翁心中一动,前日崔与之便来了他家,在书房中坐了许久,记得当时他便翻过赵景云的小册子。

除了崔与之外,前日夜里,郑清之、乔行简也曾到他这来拜访,还有葛洪、岳珂——除了薛极之外,朝中重臣,这些时日几乎都到过他这里来。他宅邸局促,以书房为会客堂,故此都是被他引到这书房里来。

而且因为刚过年关,他户部事务又多,几乎每个人都有一些时间在书房独处。

可这些人都是朝中重臣,自然知道那份册子要紧之所在,如何能传出去!

魏了翁思忖许久,然后对赵景云道:“曼卿,此事你休要对人提起,若是有人问,便只管推到老夫头上。”

“恩师!”赵景云不解地望着魏了翁。

微微叹了口气,自己的这个弟子有耐心有血性,能做实事,正如官家所言,前途不可限量,无论这小册子内容是谁泄露出去,都不要牵连到他才好。想到这里,魏了翁拍了拍赵景云肩膀:“曼卿,你只管放心,天子睿智,处置此事自有安排,你先回去。”

打发走赵景云之后,魏了翁立刻唤来马车,匆匆赶往皇宫,才在半路之上,便遇见天子派来诏他的钦使。他问钦使天子何事,钦使却闭口不答,显然不会是什么好事了。

仍然是稽古堂,魏了翁一进此处,便看到放在桌子之上的那张小报。他深深吸了口气,摘下帽子跪了下来:“臣有罪。”

赵与莒原本背对着他,听得他的声音才转过身,见他这模样,怒气不但没有消褪,反而更加强烈。

“魏了翁,你给朕好好解释一番,朕等着。”他目光森冷地盯着魏了翁。

愤怒让他几乎难以自制,他费尽心机,便是为了不在全部破坏的基础进行重建——那对于人力、物力与文化的伤害实在太大,他希望能将历史引导向一个完全不同的方向,一个炎黄子孙可以扬眉吐气,不会给其它文明留下猪尾巴辫子与奴颜婢膝的印象的时代,但是,总有人要迫他拿出雷霆手段来,而且这人可能是魏了翁——虽然他不赞成理学,但对魏了翁的耿直与忠诚还是极放心的。

“臣也是方才知道此事。”魏了翁没有提起赵景云:“想必是自臣处失了机密,臣有罪,请官家重重责罚!”

注1:崔与之的座右铭可见于《宋元学案》,个人觉得极为洒脱大气,也极是喜欢。

方浪书院推荐阅读:无敌小兵三国行这个书生不能惹名门医女三国:我吕布一口真气可灭万军开局十选三,召唤十神将称霸异世极限保卫捡到一只始皇帝帝国雄心穷不拉几的李二大唐双穿:小兕子是我的!大康:皇帝老儿非要我当驸马晚唐余晖在下首席谋士,只是有点缺德大乾憨婿从我的团长开始抗日砍不平三国江东霸主扛着AK闯大明悠闲王爷,太子的一生之敌大秦:殿下,天凉加件衣服吧都穿越了,谁还娶公主啊?造反!宋晋府录天下兴亡红楼之万人之上大明:舞弄乾坤三国:东归志!帝王战场:我朱厚照,就喜欢横推锦衣状元朱浩三国我为尊刘大耳的春天至尊神医之帝君要下嫁重生南宋,泼皮称帝传红楼:从今以后,我就是贾琏枌榆草木长朱元璋:咱大孙有帝王之姿从勃兰登堡到神圣罗马帝国天命玄鸟,华夏始焉惜芳时帝王霸宠:爱妃哪里逃!仙人只想躺着震惊,我居然穿越成了大唐小地主我是科技之王新妖孽兵王盛宠娇妃我是一个原始人穿越医女嫁贤夫干宋明末之从千户到辽东王大唐:迎娶毁容公主,我乐麻了!重生1926:开局深谷野人穿越成童生,靠摸鱼抓虾养活全家我真不是亮剑楚云飞
方浪书院搜藏榜:抗日之铁血狂兵大唐:误会了我不是你爹!万历四十八年疯鼠篮坛传奇崛起人在大隋,开局曝光穿越者身份皇帝直播间刺明大明:我真的不是皇长孙南明日不落穿越之我在流放中逆袭瀚海唐儿归吕布有扇穿越门劫貂蝉我从未见过如此厚颜无耻之徒篡儒大明:我朱雄英来了盛宠医妃刷视频给老祖宗们看新时代大明:朱元璋是我干爹恶明三造大汉,蜀之汗马特种兵穿越大明,抢座银山夺天下毕业后,忽悠大家去当雇佣兵凡尘如梦三国:我可以编辑剧本三国群雄乱舞大明:我的母亲把朱标揍惨了逼我去和亲,国库空了你哭啥?大宋河山三国:开局黄巾渠帅,阵斩关羽从靖康开始开局退婚后女帝要我做夫君藏武魂穿林冲,我化身杀神杀穿水浒汉鼎王妃想和离,王爷却是穿越人光荣使命1937我死后,给老朱直播大明烽烟再起德意志涅盘穿越之权御天下三国之汉室再兴弃妃种田:病娇王爷倾城宠替嫁之农门福妻特种兵之开局震惊唐心怡三国大曹贼,开局拯救杜夫人三国之开局偷袭孙策我真没想当阁老双穿门:被迫给女帝打工的那些年质子为王
方浪书院最新小说:朱棣的麒麟逆子镇压梁山:开局建立天策府隋未:我穿越皇孙,携系统复隋三国:从平原开始,三兴炎汉美利坚望族画启乾坤宫闱明君路外卖侠闯大周玷污公主被问罪?我掏出AK开局发老婆,我靠妻妾成银河主宰红楼:开局融合项羽模板红楼第一宗师躺平失败,被迫在曹营当大佬活捉宋徽宗父子俘虏皇后汉末立志传让你当山匪,你抢天下美人建神朝高铭远传奇快穿:救世成神,但我是被迫的!魂穿大唐我娶了异父异母的亲姐妹从神龙政变开始建立千年世家反击皇宫洪武嫡皇孙:家父朱标永镇山河萨尔浒幸存者:大明中兴第一战神三国:三姓家奴与大耳贼共谋天下蟠龙谜局大明神医北洋钢铁军魂放羊娃捡到金凤钗天下大乱我无敌铁血逆袭:从楚云飞开始红楼:从灭十国到一字并肩王三国渔皇我也太倒霉了,竟然穿越成了溥仪崇祯:我的大明工业帝国神女转世,平定四方穿越崇祯:开局拯救大明软饭太子逆袭记:双妃护航咸鱼帝开局被屠村,我靠暴击成燕云南王这穿越成猎户?从玄幻大陆开始打造华夏天庭穿越大夏秀诗词汉土新谋无系统逆定三国李世民:选你当官,你怎么邪修啊大明:朕有双系统,全球霸主!华夏旌旗:全球俯首异世界的大明天下天幕降临:我的短视频惊动了千古天道好长生飞刀圣剑2天幕通古代,播放星穹铁道阿飘有什么可怕?明明都是小可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