尤其是刚开始的三四天,太多全新的概念灌入脑中,很多不懂的专业术语。需要一次次停下来,上网搜索一些不懂的词语、人名、问题等。拉片时来来回回暂停,同一片段看了七八遍,但仍看不出好在什么地方……
吸收有限,疑惑多,心急切,进度慢,效果甚微。
压力大,想退缩和懈怠时。刘小尘就会写日记,肯定自己现在进步的地方,自我鼓励;梳理杂绪,自我调节。
一遍遍回想左坤民说给自己的话,也想起王老师给她说的话,‘只要不是想做科学家、宇航员、奥运冠军、艺术家等这种行业顶尖人才,绝大多数行业和事情,哪怕是资质平庸的人,只要用心尽力地做,都能达到不错的程度。’
通过学习,专业知识了解的越来越多,看出很多表演背后的逻辑。但仍有很多问题和局限,暂时无法突破。背负着种种好的、不好的,尽力前行。
沈良给刘小尘发过两次信息,问她现在学得怎么样了,有没有不懂的地方,可以问他。
刘小尘诚实回复,学得勉勉强强,有很多疑惑,一两句说不清。但大多问题自己能从网上得到补充,自己学得虽浅薄、艰难,但时间、环境有限,不想麻烦沈良,想尽力靠自己去做。
刘小尘和左坤民再没打过电话,但两人都会互发信息,说些生活小事。
校园两旁高大的杨树全都萌出嫩嫩的绿芽,阳光下看,一片生机勃勃。刘小尘拍下几张照片来,各种光线和视角,发给左坤民。
左续弹琴进步了,刘小尘反复录几次,选弹得最好的那个视频,发给左坤民。
老师在群里夸奖左妍的信息,截图下来,孩子们的钢琴考级证书发下来了……一一发给左坤民,围绕这些事情,再琐琐碎碎的说几句闲话。
左坤民也发些照片,大多是透过车玻璃或会议室玻璃拍的,蓝天白云下像城堡一样的古建筑,也有像北京一样的现代高楼大厦,吃的自助餐等。回应刘小尘发来的信息,他极少说自己的处境。
他们都没说过自己眼下的困境。但刘小尘知道,他在异国他乡,有很多重要的、艰难的事要做。左坤民应该也知道她会有困境吧,也许是自顾不暇,也许是相信她能自己解决。
学习到第五天的时候,出现了转折,好像量变真的引起了质变。
刘小尘感到自己看书时,能理解吸收更多知识,拉片时也能真正明白他的表演好在哪里,心里油然生出写影评的一些观点……由此,信心慢慢建立起来。
再次相信,正面积极的行动,才是解决困惑的根本办法。
半个月转眼过去,交稿的前一天晚上,刘小尘再次写《春光明媚》的影评。
心内好像有一处泉眼,自然涌出能量来,洋洋洒洒地写了很多,中途偶有疑惑,停下来,翻开笔记本,准确快速地翻到要查的地方,密密麻麻的字迹,勾勾画画的彩色标记,看几眼继续写。
一口气写了两个多小时,写完已经快12点了。
刘小尘有了困意,知道这篇影评还需要修改,但现在心力不足、大脑麻木、眼睛酸涩。只能等明早状态好些,再修改润色。
虽还差一步,但刘小尘知道,这件事已基本算完结。
关了电脑,刘小尘整理书桌。
书、本、笔、小文具,一一整理。
整理好书桌,刘小尘又拍了一张照。
亮白的灯光里,原木色的长方形书桌上,整齐摞着厚厚一摞书,册封写着《演员的自我修养》、《雕刻时光》、《认识电影》、《你的剧本逊毙了》、《镜头的语法》……紫色素面封皮的笔记本,有一元硬币那么厚,侧面看贴着各种彩色小标签,又厚又松。橡皮由方形磨成了圆形,比原来小了一半。
刘小尘把照片发给左坤民,又发了一段话。
左老师,我写完影评了。明天早上再修改一下,就交上去。我知道还不够好,但跟我半个月前写得相比,有本质的不同。不管结果如何,我心里踏踏实实的。
发完信息,刘小尘躺在床上,虽困乏但无睡意,索性想想这件事。想着,不觉笑了,更多是自嘲的笑。
顾莉雅几次找刘小尘吃饭、逛街,刘小尘如实相告,顾莉雅不解她为什么为一篇影评如此费力,说她真是自找苦吃。
刘翠丽以为刘小尘是为了奖金,她说男友随便送她几件礼物,价格就比最高的奖金都高,侧面探问左坤民每月给她多少零花钱,平时都送她什么礼物,刘小尘笑而不语。
也就孙欣欣了解刘小尘的个性,知道她一直都这样,做什么事都过于用力,习以为常,既不打压也不鼓励,只是这段时间极少联系刘小尘。
刘小尘想到中学时,她这种过于用力的行为,就被很多人看不起。
大家赞颂的是上课睡觉、说话,作业也不写,还能取得高分数的学生,这才是真正的聪明。而像刘小尘这种,明里暗里始终埋头苦学实干的人,被定义为笨,假聪明,取得的高分好像是偷抢的,要被贬低和嘲讽。
刘小尘也曾试图不做‘笨人’,试试自己是不是‘聪明人’。
有那么两三次,刘小尘不再用功,最后成绩确实比平时差,但也算可以。只是刘小尘的心特别不安,她知道考试时,很多题是侥幸懵对的,还有测试过后,有些知识再也没机会去认真学习。
刘小尘知道幸运不常得,学习的机会有限。把知识扎扎实实地掌握在自己手里,结果无论怎样,心里都没有遗憾。
上学时是为了取得好成绩,那这次又是为什么?
虽然也想过得奖,但刘小尘知道那绝不是主因。她认真想了想自己的发心,她从那位演员身上得到了启示和能量,她想将这股能量表达出来,回向给更多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