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2年1月22日,下午五点,第八集团军的摩托化步兵师已经抵达了卡尔塔尼塞塔城外,与意大利守军的防线仅隔着八公里的距离,他们炮兵配备的VZ37型150mm榴弹炮甚至可以直接打击到防线后方的城区,己方营地的位置太过窄小,还没有找到合适的阵地部署。
意大利炮兵观测员从战壕里冒出头,用手中的望远镜观察远处的多瑙军队布置阵地,因为距离太远,他手中的军用望远镜的放大倍率和直径只有8x50,有些看不大清。
“狗屎,安吉洛,我看到了几辆坦克,他们的卡车也有好多,我感觉敌人一股脑冲上来就可以把我们淹死在这。”观测员一边吐槽一边对身边的通讯员回报数据,“距离大概8.4公里,兵力分散,似乎在挖掘工事,没有发现火炮,可以报告了。”
通讯员点了点头,抄起野战电话向着后方传去口令:“观测点A3,方向角192,距离8400,发现大量卡车,坦克4辆,没有发现火炮,请求炮击。”
观测小组等待了一阵,正打算再打个电话过去时,在他们后方大概5公里的炮兵指挥部才打电话回应:“距离炮兵阵地太远,风险太大,不批准。”
两人面面相觑,最终无奈地接受了这个事实,意大利的火炮技术确实不怎么样,黑衫军第七师的师属炮兵现在还用着cannone da 105\/28火炮,这些仿制一战法国施耐德的火炮,最大射程也就是12公里,在极限距离下炮击,精度和杀伤效果都不会太好,先行炮击还会有暴露阵地位置的风险,指挥部拒绝也是正确的选择。
“要是我们有更好的火炮就好了。”观测员感叹了一声,很快就招致通讯员的嘲讽:“有好的火炮也是北方的战线先用上,我们这些驻守在西西里的部队,想换装新装备得等到两年后。”
双方就这样默契地互不打扰,直到晚上。
晚上九点,天色已经完全黑了下来,双方的阵地上都亮起了探照灯,扫视起战场中间的空旷地带,提防敌人夜袭或是趁夜拆除己方的防御工事。
这个时间点,大部分士兵都应该吃过晚饭准备休息了,多瑙联邦的魔导士兵却在营地后方的空地捣鼓着一堆巨大的帆布与吊篮——他们在组装热气球。
“队长,这计划能成功吗,我还是感觉这些热气球不太安全,一点防护都没有……”一名士兵慢悠悠地扯着热气球的球囊帆布,向自己的班长发出疑问。
“啧,你小子问多少遍了,指挥官又没让我们坐着这玩意去突袭敌人阵地,防空炮也打不到我们,明白吗?”他的班长不满地给士兵背上拍了一巴掌,让对方继续干活。
晚上十点半,二十个中小型的热气球从空地升起,每个热气球上都载着7名魔导士兵,也就是一个小队,他们都穿着一身黑色的厚重连体服装,身上还绑着武器弹药,队长身上携带着以太通讯器,根据指挥官给他们下达的任务命令,他们会在半小时内抵达八千米左右的高度,借着东北风向敌方阵地,这段时间要保持完全静默,快要抵达敌方阵地时,穿着这身叫做翼装的衣服跳下去,悄无声息地飞到敌人的后方,五个小队为一组,在敌后组织袭击,破坏后勤运输。
十一点,已经完全进入深夜,今晚恰好是个阴天,云雾浓重,阵地上顶着困意操纵探照灯的意大利士兵完全没发觉对方营地正有上百名魔导士兵坐着热气球朝他们飞来,过了几分钟,热气球快飞到双方阵地中间时,意大利人的雷达才观测到了这些小型的不明物体,没有注意到那些高速滑行的“鸟类”,被匆忙叫醒的防空炮兵只击落了一堆空空的热气球,让士兵过了个提心吊胆的夜晚。
晚上十一点十分,最先跳下的一个小队已经接近了地面,他们的小队长在离地还有五百米时调整了体态,启动身上的魔导装备,在离地50米的高度完成了悬停,身边的小队成员也同样进行了这般操作,缓缓降落到地面——他们已经飞到了卡尔塔尼塞塔的北方,脱离了以太雷达的探测范围。
接下来的十分钟,完成降落的小队就通过以太通讯器联系,聚集在一起,分成四个行动队伍,根据地图与周围环境,分析所在位置,讨论作战目标与撤离地点,完成讨论后立刻分散,前去执行计划:炸毁桥梁,袭击岗哨,寻找敌人的野战机场并摧毁目标。
1942年1月23日,早上八点。
第八集团军的第一轮进攻正式发起,十几辆工兵坦克与一个步兵营协同前进,慢悠悠地拆除路上的铁丝网与地雷,完成部署的多瑙联邦炮兵则等待着意大利人先行开火,准备在第一时间反击敌方炮兵阵地。
等到多瑙陆军靠近到前线1500米距离时,意大利人终于按耐不住了,靠近前线的81mm迫击炮发射出长距离炮弹,对着正在破障的工兵坦克开火。
“当!当!”接连不断的炮弹落在一辆工兵坦克四周,破片和爆炸杀伤了十几名步兵,却无法攻破工兵坦克的防御,20mm的侧面装甲能挡住破片的冲击,凹凸不平的地势也在一定程度上保护了坦克的履带,除了一辆倒霉的坦克被打中了引擎舱的顶甲导致暂时瘫痪以外,其他坦克依然有条不紊地推进。
“该死的,让反坦克炮开火吧,不然敌人的坦克真的要开到我们脸上了!”意大利前沿阵地的团长看着逐渐靠近的工兵坦克,下达了命令。
部署在阵地四处的47mm反坦克炮开始寻找目标,对着工兵坦克开火,这些装备了穿甲弹的火炮在700米距离就能击穿40mm均质钢,在成功击毁数辆工兵坦克以后,终于停滞了多瑙联邦的第一轮进攻,但也将己方的反坦克炮位置暴露出了大半,一直跟随在坦克后方的步兵营也调用了迫击炮攻击,损失了好几门。
双方就这样僵持在650米的距离上互相射击,直到多瑙联邦派出第二支部队,一个正规的坦克连,二十三辆轻中型坦克配合一个步兵团发起进攻。
五辆拉德茨基中型坦克与十五辆Lt-40一同前进,拉德茨基坦克为进攻箭头,每一辆后面都跟着三辆Lt-40,连部在行列的中间,指挥着全连的行动。
远远观测到那些己方反坦克炮无法击毁的坦克出现,意大利人终于着急忙慌地呼叫了后方的炮兵指挥部,位于阵地中后方的105mm火炮阵地将炮口扬起,向着坦克连前进的方向开火。
高爆弹落在拉德茨基中型坦克的附近,每一发都能扬起大量的尘土,近炸的破片与冲击波却也无法击穿这坦克厚重的装甲,掩护在拉德茨基坦克左右的Lt-40则迅速分散开来,防护相对薄弱的他们可不能像拉德茨基一样硬扛105mm火炮的覆盖轰炸。
“观测点c1,发现目标,视线左翼,方向角326°,距离5900至6000,炮口焰闪光3,阵地烟尘上升,请求反炮击,急促射覆盖,优先等级为A!”战场中的一处小山坡上,多瑙联邦的炮兵观测员架着观测镜,使用通讯器向后方的炮兵指挥部发去消息。
“收到,同意炮击。”炮兵指挥部迅速接收了几个观测小队回报的情况,将炮击讯息传给各个阵地,等待他们计算好射击诸元后就能执行反炮任务。
“目标:反炮击任务,射击诸元:方位角353°,距离米,装药六号,基准仰角750密位,全连试射一发,执行!”分配到刚才报告观测目标的炮兵阵地立刻根据己方得到的讯息进行调整,照着射表算出了正确的炮击仰角与敌人阵地位置后,迅速进行炮击。
“轰!轰!轰!轰!”四门VZ35式105mm榴弹炮发射出炮弹,撕裂空气的尖啸声飞驰而去,在二十秒后落到了目标附近,炸到了一处阵地上,引起火光冲天,不过在观测员的视野里,他们的炮击还是偏差不小。
“试射落点向左偏差300米,目标区域无击毁,建议方位右移0-4-5,距离不变,追加急促射,阻止敌方火炮撤离!”
听从观测员的调整,将方向密位向右调整了四圈半,炮兵阵地立刻进行了急促射,一分钟内就将十二发炮弹投射出去,拉上火炮刚准备逃跑的意大利牵引车马上就跟着阵地一起被炮弹淹没,一个炮兵阵地就这样被摧毁了。
“我们的空军呢?让卡塔尼亚和后方野战机场的飞机快些赶过来,不然我们的防线就要完蛋了!”莫雷蒂在通信部内催促电报员,让他立刻给司令部请求支援。
“恩纳和维拉罗莎的野战机场已经起飞战机,很快就能赶到,卡塔尼亚方面正在支援锡拉库萨的四十九师防线,无法调动增援!”通信员将最新的电报告诉给莫雷蒂。
“那帮***的混蛋!”莫雷蒂咆哮着摔出自己的水壶。
二十分钟后,从野战机场起飞的轰炸机与战斗机终于赶来,整整一个中队的ba.65攻击机与四架Sm.79中型轰炸机对着地面的目标丢出了大量的炸弹,他们本想先去打击炮兵阵地,但多瑙联邦阵地上的防空火力与魔导兵拦截力度太强,一架攻击机刚完成投弹就被击毁,最后只能对前线的多瑙步兵下手,杀伤了上百名士兵,扬长而去。
“为了多瑙联邦,冲锋!”一名塞尔维亚族裔的突击排长挥舞着手臂,带领士兵冲上了意大利防线上的一处高地,跳进战壕与意大利士兵近身接战,用冲锋枪解决两名猝不及防的士兵,带着几名士兵冲向坡顶,随即就被不远处的机枪手一个短点射全部夺去生命,那名机枪手也在几分钟后被手榴弹炸死,双方的士兵前赴后继地争夺这处阵地,每一分钟都有生命逝去。
“敌人的坦克开上来了,快拆了他!”驻守高地的意大利连长发现了碾着尸体冲上来的Lt-40,大叫着让士兵炸毁这辆坦克。
打红了眼的意大利士兵丢出集束手榴弹,想要炸断坦克的履带,马上就被后撤的Lt-40避开,又有一人抱着炸药包想要冲上去同归于尽,被旁边掩护的步兵乱枪击杀。
为了击毁那辆坦克,他们付出了十四名士兵探出去吸引掩护,才让一名士兵找到机会用磁性反坦克雷炸毁他。
双方为争夺这个高地派出了不止一次增援,绞肉一直持续到了下午六点,天色转暗后,多瑙联邦才选择了后撤,走之前还给阵地上的意大利人进行了一轮炮击,持续了一天的交战才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