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绍青并未多问什么,想来只是想试试裴温韦的见识。
他话锋一转,问道:“知道最近开始流传于街巷的诗歌吗?”
蔚渺翻了翻记忆,答道:“陛下指的应是那首谶言诗。”
但这内容……她是万万不能念的。
右手指尖有节奏地敲着桌面,卢绍青风轻云淡地说道:“世事多艰,大疫将至。紫微落陷,孽龙出世。斩恶除奸,改天换日。”
蔚渺垂眸看着微漾的茶水。别看从卢绍青的语气中听不出什么异样,但他惯常喜怒不形于色,难以揣测。
既然他主动提及此事,说明他应是有几分上心的。
“前日,司天监上奏此事,言江湖上的门派浪客皆闻此诗,近几日齐聚京城,暗中探听消息。”
“不少朝中旧臣,亦是目达耳通。”
“你可与顾监正一同查办,准你们二人先斩后奏之权。”
隐于话语背后的滚滚杀气已然笼罩在整个京城之上。
蔚渺心下领会了卢绍青的暗示。
司天监与典秘仪一同行事,朝廷与江湖双管齐下,两个特务机构合力,杀伤力无与伦比。
上次整顿朝堂还是在两年前,这两年统治安稳,一些臣子蛰伏在角落中,平日里纵然有所不满,碍于典秘仪的威势也不敢声张。
但这次的谶言诗,锋芒直指圣上,背后的活动者肯定有些想法,难免令他们心思活络。
卢绍青不仅想查清幕后主使,也想借此机会肃清一些反对势力。
“臣,遵旨。”
领受口头谕令后,蔚渺就此告退。
卢绍青依然盘坐在榻上,沉沉地看着她离去的背影。
“只允许到达七宗吗……”他流露出思索之色,“心魔既是恩赐,也是牢笼。如何能毁掉地基又建起高楼呢?”
有悲喜色从他的面上一闪而过,如同一张割裂的面具。
蔚渺行走在宫中,一路上碰见熟悉的宦官宫女时,都会微笑着寒暄几句。
与内侍们搞好关系几乎是宦官的本能,即使当上了典秘仪督主,已经是参政的臣子,裴温韦依旧没有放弃宫中的钻营。
宦官们在宫中交织出复杂的关系网,凭此生存。
没有人能比他们的消息更灵通。
当然,裴温韦从未动用这张关系网探听任何宫内辛秘,这只会徒增猜忌。
他所寻求的是在有朝一日陷入危机时,或许能从宫中获得一丝自救的机会。
这一朝的宦官对皇帝的影响力恐怕还不如钟鼓司的戏子。卢绍青虽然不勤政,但处理政务的效率和准确率相当惊人,心思敏捷,进献谗言的后果往往是血溅蟠龙柱。
典秘仪的总部设于宫城东门外,雄踞一隅,高墙深院,青黑色的砖瓦坚固沉郁。
朱漆大门前摆有两头威武石狮,准确来说,是机关石狮,石皮下藏有金属驱动齿轮和传导纹路,必要时可以化身机关巨兽,战力不俗。
这对典秘仪的护院之狮出自机枢院,其威能罕为人知,控制权正在裴温韦手上。
这个世界除了神像体系外,还有一门超凡技艺,名为铭纹机关术,从事机关术研究的人员被称为机关师。
据记载,最早的机关师名为公输墨,他从神像“机关兽”处传承了铭文机关术,广收门徒。后人又不断钻研,将这门技艺发扬光大,其作品多用于军事。
如今,铭文机关术已是一股不可忽视的力量,不乏有一流武者死于机关造物之下。各国也将钻研机关术作为一项不可动摇的国策,机枢院正是大荣官方的研究机构,由姚王卢衡领导,聚集了全国最精英的机关师。
蔚渺越过向她恭敬行礼的守卫,斗篷的衣角微撩过门槛。目光扫过院内各处,熟悉感油然而生。
庭院内青砖铺道,纵然经过反复清洗,依然有股微不可察的血腥味。两侧廊庑幽深,有人抱着卷宗步履匆匆地走过。
整座府邸分为前院和后院,建筑林立。前院大门朝西,大堂用于接待来宾、召开会议等公事。
大堂后有一栋三层高的楼阁,名为飞鸟阁,因楼阁前一座铜鸟像而简单得名。天下情报皆被送入此地,有专人分析整理,再呈给督主审阅。
后院处又大致分为两部分。北侧是住宅区,裴温韦把这里当常驻处。南侧是典秘仪恶名昭彰的私狱,名为奉常狱。可将官员先行下狱,再交由刑部审查,私刑的限度与司天监一致。
总的来说,典秘仪的机构设置与司天监类似,但更为精简,权力更为集中。
典秘仪初立时,从司天监中挪了一批人,并额外向江湖或民间招募,最终在一两年的运营下初具规模,
行动层统称奉常侍,九人一小队,队长称为奉常侍旗令。三队为一组,领头者称为总令。
典秘仪刺探天下百官,依照十二行省设置十二片区,每个区域又设一名判官,统领区内诸事。
判官之上便是两位典秘使。其中一位是潘菌扬,主要负责京内,虽然区域小,但京城中盘根错节的关系已经足够复杂。
京外地方官与诸王主要由另一位典秘使鹿辞负责。
这两位每天都要写工作报告,送呈裴温韦。
另外,奉常狱中,还有掌刑官等不属于常规体系的人,这些人通常是从其他执法机关中调任过来的,直接对督主负责。
由于奉常狱过于臭名昭着,江湖上惯常讽称奉常侍为狱卒,称旗令为狱卒头子。
蔚渺走进飞鸟阁旁侧的书房,这里是裴温韦日常的办公地。
黑檀书桌上还放着今早刚送来的情报文书。
“在游戏中上班,也是很有生活了。”
蔚渺自嘲着入座,开始翻阅今日份报告。
一个时辰后,她放松地靠在椅背上,若有所思,面前是已写好的奏折。
她傍晚还需入宫一趟,将奏折直呈卢绍青。
他喜欢书面化的报告,便于留档且清晰分明。
各部门领袖,包括裴温韦,都需要在上午或傍晚前将奏折递呈宫内。一般会先经内阁票拟,票拟完成后,才经皇帝审阅。部分涉密机要可以绕过这个制度,入宫面呈。
典秘仪与司天监都是直接对皇帝负责,督典御史与监正的奏章一向是面呈或代呈,只经皇帝之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