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庆功宴结束的第二日,楚国举办了一场大朝会。
因为理政殿、大将军府两大军政机构的设立,军政基本上都在这两大机构之中得到处理。
所以如今楚国的大朝会已经彻底成为了摆设,一年也办不了两三次,除非是重大的庆典或者是如今日的这般场景,楚王熊章才会召开大朝会。
只有这种时候,襄郢城中那些五品以上的官员才会有机会看见楚王一面,不然,数年内都不见得有机会被楚王召见,聆听王讯。
在朝会召开之际,熊章就例行公事一般,询问殿下诸卿是否有政事禀报。
殿内诸卿平日的政务都是逐级上报,而且他们也都知道今天是什么日子,自然不敢在这个时候犯了规矩。
在确认诸卿没有政务上禀之后,熊章就给寺人伍一个眼色,这时候寺人伍自熊章的身后走出,拿出一道召令。
“征北将军白毅,击退犯境之西齐国,毁其宗庙,亡其国祚,有灭国大功,封尔为武成君,官晋左将军,入大将军府参赞军务,提督京营,钦此!”,寺人伍念完熊章的诏命之后,殿内所有人的目光都看向白毅。
众人之前就都明白,白毅本是少君爵位,如今有灭齐之功,此次封君是必然。
此番大王的诏命就封其爵为武成君,让其入大将军府参赞军务也是应有之事,但之后还让其提督京营,这是所有人都没有想到的。
当初,上将军孙念执掌大将军府之后,也是基本上就不再直接统领军队,除非大王让其挂帅出征。
就连上将军白毅听到之后也是略感诧异,这可见大王对白毅的信任。
单论权势,白毅已经是军方的第一人。
“臣领旨谢恩”,白毅此时也是心情十分激荡,强忍着欢喜出列谢恩。
今日受封的当然不止白毅一人,只不过对白毅的封赏乃是最为丰厚的。
伐齐军副将李威原本是徐州将军,从四品,在伐齐之后,爵位连升两级,还被封为镇北将军,领兵三万驻守于帝丘。
孙平将军先是救援东齐国有功,之后又带领齐楚联军牵制住了西齐国主力,积功爵位连升三级,还被封为征东将军,兼任青州将军,领兵八万镇守齐地。
孙平的功劳在灭齐之战中仅次于白毅,所以他的封赏也是仅次于白毅。
如今的孙平已经是跟征北将军荆云一个等级的军方大佬了。
驻守在洛邑的原镇东将军李木击退来犯的秦军,斩首三万,又配合理政大臣范蠡平息洛邑的叛乱,爵位被提升一级,还被封为征南将军,被楚王熊章调回襄郢担任京营的副将。
京营的主将理论上是左将军白毅,但白毅现在已经是进入大将军参赞军务,肯定无法对京营进行有效管理,所以李木将军将会承担起京营的主将之责。
益州将军公孙庆夺取秦国的汉中,斩首秦军六万,功劳甚大,被封为镇东将军,统辖三万虎豹骑镇守洛邑。
洛邑作为天下之中,距离襄郢也不算远,不论是增援前线,还是守护襄郢都是极为方便。
此次大朝会除了封赏功臣之外,也有不少的人事变动。
益州刺史黄永治理巴蜀有功,又因为此番动员巴蜀子弟攻秦,熊章将其升为户部尚书。
前不久工部尚书辛简和工部尚书姚列已经致仕,所以这两个位置就空出来了。
原户部左侍郎公孙朝这次就成为了工部尚书。
黄永从从四品的益州刺史到从三品的吏部尚书,可谓是连升两级,可见其这些年的付出都没有白费。
只是因为黄永现在还离不开益州,所以黄永上表熊章请辞户部尚书之职,但被熊章给拒绝了,熊章表示愿意再给黄永一年的时间稳定益州,一年后,就必须回都。
所以目前黄永虽然已经是户部尚书,但还兼任着益州刺史这个职位。
养由喜将军因为协助公孙庆攻下汉中有功,被封为益州将军,领兵三万镇守汉中和益州。
征北将军荆云依旧领兵五万驻守在宜阳,跟两年前一样。
镇南将军孙恪已经镇守越地已经有十年了,这次因为其父亲孙武已经年老体衰,身体不佳,所以特向熊章请辞回家照顾其父亲。
熊章知道这是为人子的孝道,所以熊章就同意了,但孙恪身上的镇南将军之职还给其保留着。
之后熊章就让武关的冉求前往越地,担任扬州将军,领兵两万。
自从越国国君勾践去世之后,其子鹿郢继位,鹿郢虽然这一年多的时间里对于楚国依旧恭顺,前不久还派出其儿子来使襄郢,特意恭贺楚国不仅取得了晋楚之战的胜利,还攻灭了齐国。
但熊章依旧没有放松对越国的警惕。
楚国在会稽的驻军虽然已经多次被削减,但一直没有低过两万之数。
除却益州、兖州、豫州、还有新得的青州外,其他各州兵力已经降低到了五千。
为了让楚国尽快休养生息,恢复元气,在总理大臣弥生等人的建议下,并征得大将军府的同意后,楚国开始了一系列的削减军队数量的政策。
楚国如今在青州有八万大军,豫州有五万大军,兖州有两万大军,洛邑三万大军,益州三万大军,扬州两万大军,荆州、徐州共一万大军,再加上五万水师,再加上新筹建一万黄河水师,再加上十万京营,楚国目前应有的水陆大军合计四十万,比起晋楚大战之时,楚军已经裁撤了超过三十万大军。
之所以筹建黄河水师,主要是因为此番晋楚大战期间,晋国在黄河之上占据了绝对优势,以至于楚军每次渡河都需要花费极大的代价。
晋楚之战耗时两年依旧没有取得突破,有很大一部分的原因就是楚军没有在黄河的制水权。
按照大将军府和理政殿的提议,楚国应该还要继续裁撤军队,至少还要裁撤十万之数。
比如青州稳定之后,楚军在青州的军队可以降低到三万,甚至是更低。
兖州、益州、荆州、徐州还可以继续减少常备军的数量。
楚王熊章也觉得以京营十万精锐驻守在襄郢,襄郢周边的州郡的防务确实可以再降低一些,于是就同意了大将军府的裁军方案。
但是这十万大军不会一下子裁撤,按照大将军府的意思,半年之内会有序的进行裁撤。
若是裁军之后,楚国水陆大军合计就只有三十万了。
这三十万大军看似很多,但楚国的敌人也多,如秦国、晋国、燕国甚至是北戎都是楚国的敌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