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路部队从焦作出发,他们直接朝着开封方向前进。一路上,他们遭遇了一些小股的土匪队伍,但是都被他们轻松地解决了。他们就像一把锋利的尖刀,直插敌人的心脏地带。
在三路部队前进的同时,陈振华也密切关注着战局的发展。他在指挥部里,不断地与各路部队保持着联系,根据实际情况调整着战略部署。每一次收到部队传来的捷报,他的脸上都会露出欣慰的笑容。
然而,战争总是残酷的。在前进的过程中,各路部队都遇到了不同程度的困难和挑战。敌人也在不断地加强防守,试图阻止八路军的进军。
但是,战士们并没有被困难吓倒,他们始终保持着高昂的斗志,与敌人展开了激烈的战斗。
随着129师三路部队的不断推进,豫省黄河以南的战局,很快就会发生新的变化。八路军的行动给小鬼子造成了巨大的压力,他们开始收缩防线,集中兵力进行防守。但是,八路军并没有给敌人喘息的机会,他们继续向敌人发起攻击。
1938 年底,华北战场上抗日战争进入了艰苦卓绝的战略反转阶段。在华北战场上,八路军与日军展开了激烈的交锋,每一寸土地都在战火中颤抖。
此时,八路军总部的会议室里,气氛紧张而凝重。墙上挂满了作战地图,标满了敌我双方的兵力部署和战略要地。
八路军总部首长们围坐在会议桌旁,眼神坚定而锐利,他们正在商讨一项重大的战略决策,也就是陈振华制定的八路军三路大军南下的战斗计划。
经过长时间的研究和分析,八路军总部最终同意了三路进军的路线。这三路进军路线犹如三把利刃,将直插长江以北华中地带敌人的心脏。
此次进军的目标是跨过黄河,向豫省进发,直逼武汉。这一战略行动对于打破日军的封锁,扩大抗日根据地,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所以八路军总部将此次往南进攻的任务交给了 129 师、366师和 367 师。以 129 师军神师长为主,367 师和366师为辅。
然而,实际上此次行动是以 367 师的兵力为主进行安排的。陈振华得知这一消息后,没有丝毫的怨言。
在他心中,军神师长是一位经验丰富、威望极高的将领。军神师长在战场上的英勇表现和卓越指挥,让陈振华由衷地敬佩。他深知,此次任务虽然艰巨,但也是打击日军、保卫祖国的重要机会。
陈振华回到师部后,立即召开了军事会议。他站在作战地图前,神情严肃地说道:
“同志们,此次总部将南进的重任交给我们,是对我们的信任。我们 367 师虽然作为辅助力量,但要发挥出主力的作用。我们要以坚定的信念和顽强的斗志,完成这一光荣的任务。”
会议上,大家纷纷发言,提出了各自的建议和想法。经过一番讨论,陈振华决定将整个特战旅、机动作战旅以及炮旅的一部分兵力部署前往南方。
这些部队都是 367 师的精锐力量,他们在以往的战斗中表现出色,具有丰富的作战经验和顽强的战斗精神。
而骑兵旅则主要留在冀省绥远地区,负责维护和打通往外蒙的道路。这条道路对于八路军获取外部支援和物资补给具有重要意义。
陈振华深知,此次南进任务不仅是一场军事行动,更是一场关乎民族存亡的战斗。他对战士们进行了战前动员,说道:
“我们是八路军,是人民的子弟兵。我们的使命是抗击日寇,保卫祖国。此次南进,我们将面临重重困难和危险,但我们不能退缩。我们要像钢铁一样坚强,像猛虎一样勇猛,给日军以沉重的打击。”战士们听了陈振华的动员,士气高昂,纷纷表示要坚决完成任务。
所以在安排好部队的部署后,陈振华此时亲自带领着骑兵旅的将士们前往大同。此时,120师刚刚攻克怀仁县和左云县县城,而115师也将浑源县和应县刚刚拿下,晋北地区的战斗正在此起彼伏的进行者,整个晋北战场上硝烟尚未散尽。
陈振华知道,怀仁县、应县和浑源县的战略地位十分重要,它是通往大同地区的重要门户。
等大同战斗结束后,绥远广袤的草原上,就没有了最后阻碍的坚城了,等到将张北和归绥城拿下以后,将德王消灭掉以后,后续的战斗可以交给骑兵旅旅长杜易得和 115 师的聂师长指挥。
陈振华带领着骑兵旅和一个侦察营踏上了前往大同的征程。一路上,他们穿越了崇山峻岭,跨过了湍急的河流。
经过几天几夜的行军,陈振华的部队终于接近了繁峙县城。此时,115 师的聂师长已经带领着部队在繁峙县城驻扎。两支队伍汇合在一起,场面十分壮观。战士们互相打着招呼,交流着彼此的战斗经验。
聂师长紧紧握住陈振华的手,说道:“陈师长,你们辛苦了!我们一定全力配合你们的行动。”陈振华笑着回应:“聂师长,有你们的支持,我们这次一定能打个漂亮的胜仗!”
两支队伍迅速进行了整合和部署。他们召开了战前会议,详细讨论了作战计划。陈振华和聂师长根据情报,分析了大同和绥远地区日寇的兵力分布和防御工事。
他们决定采取分兵合击的策略,367 师负责主攻,115 师负责侧翼支援和切断日寇的退路。
在会议上,战士们纷纷发言,提出自己的建议和想法。大家的热情和积极性都非常高。一位年轻的战士站起来说道:“我们一定要让小鬼子知道,八路军的厉害!”他的话得到了大家的一致响应。
会议结束后,部队开始了紧张的战前准备工作。战士们检查着自己的武器装备,确保每一把枪都能够正常使用,每一颗子弹都能够发挥出最大的威力。他们擦拭着刺刀,仿佛在擦拭着即将插入日寇心脏的利刃。
后勤人员则忙着筹备物资。他们将粮食、弹药和药品等物资进行分类整理,确保在战斗中能够及时供应。
炊事班的战士们也在为战士们准备丰盛的饭菜,让大家能够在战斗前吃饱喝足,保持充沛的体力。
与此同时,部队还进行了战前动员。陈振华站在队伍前,慷慨激昂地说道:“同志们!我们这次挥师北上,是为了国家和民族的尊严而战。大同以北和绥远地区的日寇,一直在残害我们的同胞,掠夺我们的资源。我们要让他们知道,中国人民是不可战胜的!我们要像一把利剑,插入敌人的心脏,将他们彻底消灭!”
战士们听着陈振华的讲话,心中燃起了熊熊的斗志。他们高呼着口号:“打倒日寇!保家卫国!”那声音响彻云霄,仿佛能够穿透敌人的防线。
在动员大会上,还邀请了当地的群众代表发言。一位老村长激动地说:“我们老百姓盼着你们来打小鬼子已经盼了很久了。你们就是我们的救星啊!我们一定会全力支持你们的战斗。”他的话让战士们更加坚定了战斗的决心。
此时,整个部队都沉浸在一种紧张而又兴奋的氛围中。战士们知道,一场激烈的战斗即将来临。他们做好了充分的准备,迎接挑战。
随着夜幕的降临,部队开始向大同和绥远地区进发。月光洒在大地上,为战士们的身影披上了一层银色的光辉。他们小心翼翼地前进着,尽量不发出任何声响。
随着120师和115师在晋北战斗的进行,八路军逐渐控制了大同以南的大部分区域。这不仅打击了日寇的嚣张气焰,也为打通与老毛子老大哥的根据地连接奠定了基础。
通过与老毛子的联系,八路军可以获取更多的物资和技术支持,进一步提升自己的作战能力。
而且,这次行动也极大地鼓舞了华北地区人民的抗日信心。老百姓们看到八路军在战场上的英勇表现,纷纷加入到抗日的队伍中来。他们为八路军提供情报、运送物资、照顾伤员,成为了八路军的坚强后盾。
当陈振华带领着骑兵旅,来到浑源县城时,陈振华终于与 115 师的聂师长汇合了。聂师长是一位和蔼可亲、足智多谋的将领。
他热情地迎接了陈振华一行,并说道:“小陈啊,你们一路辛苦了,此次我们能够会师,是一个很好的合作机会,我们可以共同商讨下一步的作战计划。”
陈振华与聂师长在会议室里进行了深入的交谈,陈振华详细地介绍了 367 师的兵力部署和南进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