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千年的古城,很多老四九城人,跟这座城一样老。
其说话方式,行为方式,乃至丝丝毫毫仿佛民国以来就从未改变过什么。
也许是人们还没有准备好进入到一个新时代。
也许是他们明知道进入到新时代却不想改变。
也许是新时代本身变革并不足以改变所有人的思维,并没有对其现代生活进行过很大的冲击,所以他们也没有必要改变。
以至于走出总统府,就看到内城一列长的没有边际出殡的队伍。
还是跟前朝一样,他们穿着马褂,带着毡帽,手里举着各种纸扎的牛羊人等事物。
而排队走着的人脸上依然是那样的麻木,那样的没有希望,仿佛民国对于他们来说就从来没有给过他们任何的变化。
你说这是老百姓对于自己的传统维护呢,还是。。。
孙局长不知道,也无力改变什么。
只能说,这个时候的海城太好了。
范德彪刚刚去就任的时候,几乎就是一张白纸,虽然当时也有着各种的矛盾和势力,但就在这个二货蛮不讲理下,却能统统打破。
以至于像那种新移民城市,很快就会发展起来,也没有过多很复杂的传统和人与人之间的辈分,宗族关系。
“孙局长。。。请。。。我在前面开了包间,咱们谈谈这个四九城的文化产业到底应该怎么发展,我也取取经。”
微微一笑,对于袁克腚的提议孙局长没有否定。
毕竟现在,在这个节点老袁让自己跟袁克腚做这些,就是扶持袁克腚准备露露脸好为了以后接班做准备。
而他也正好借花献佛而已,俩人很快来到了包厢之中。
今天刚坐下来,就上了四九城有名的八大碗,其中最中央还有一道新菜,就是从海城传过来的麻辣烫。
这道菜现在可是相当有名了,不光在北方流行推广开来。
此时就连大江南北,各大饭店,也把这道菜作为了很多饭店的镇店佳肴。
饭店么,跟人一样,都有个跟风,跟时尚的风气。
一旦一道菜在一个牛b地方火了,那就很容易借着这个牛b地方,直接把这道菜也传播开来。
用筷子夹了一口放在嘴里。
感受一下。。。孙局长只能说,这个麻辣烫还是麻辣烫而已。
毕竟一个城市有一个城市的麻辣烫,其口感和做法,那就只能仁者见仁了。
反正都叫麻辣烫那就对了。
“怎么样?我在四九城吃了一圈,也就这家麻辣烫,堪比我爹从海城聘请的厨子做出来的,这味道,就是地道。”
放下筷子,拿起酒杯俩人喝了口黄酒。
嗯。。。别有一番风味。
“大公子,咱们现在全国文化人事虽然多,但也乱,多为批评时政,评论时政为主,所以找他们并不能达到快速提高海城文化产业的目的。”
“是啊孙局长,平时我也看报纸,也听广播,那里的报纸和广播都没有海城那边弄的专业,特别是那个评书,白眉大侠。。。我是天天晚上听,再有就是,可以打电话,点播歌曲,就这个点子也太好了,别的地方台根本就做不像,即便做的像也不摩登。”
这个时代,没有新潮,潮流,时尚一说,但已经有了摩登一说,这个也是引进词汇,是跟大佬美学的,但在此时的民国上层已经流行起来。
孙局长点点头,这是对头,毕竟论祖师爷还的是咱们海城。
人家海城那都是白嫖现代,都是开挂无敌般的存在。
吸取了后世接近上百年的经验,最终留下的精华,就你们这些土鳖怎么跟海城比。
这还要压海城文化界一头,那就是纯纯的扯淡,但人家老袁下放下来的任务那还的必须完成。
那就只能。。。
“大公子,本人的意见呢,咱们自己培养文人,引进文人很难在半年内见效,这就免不了让大总统对咱们寒心,所以我的意见是,咱们直接从海城引进成套班子,在海城在建立起一套宣传文化系统来,只有这样,那咱们的成果就会立竿见影。。。。”
袁克腚手指不断敲击着桌面,看着窗外熙熙攘攘的人群,也不知道在思索着什么。
毕竟孙局长也是海城范德彪的人。
他提出这个做法也很正常。
但如果这么做了,那自己四九城的文化产业,是属于自己的还是属于自己老爹的,还是属于范德彪的?
这就有待商榷了,养虎为患的顾虑他还是有的。
也别把袁克腚看成笨蛋,其实他在民国早期很多大事件上,也有着自己的作用。
可以说,除了他的野心大点之外,也算是一位比较清醒的政治人物。
“嗯。。。我们也不能全靠从海城引进,我们要保证咱们四九城的普世性,不光要引进海城人才,更要引进全国人才,毕竟我们针对的文化产业是要面对全国的,这海城的人才我感觉在每个行业最多只能引进三分之一。。。。”
引进三分之一那就够了。
孙局长边听边笑。
是的。。引进三分之一就够了。
袁克腚跟他的父亲一样,政治大于市场规律,大于对于这个社会变革的决心。
就造成做点什么都不彻底。
当新时代的文化跟旧时代的文化,习惯碰撞时,就会造成一个现象,谁也扳不倒谁,而把所有的问题会沉淀在整个系统中空耗,这就带来了极大的行政成本。
他们这一家人也就这个眼光了。
既想把所有握在手里,又害怕一家独大,有损他们的权威。
那最后所做的一切就是注定了的失败。
只不过他们不自知而已。
有时候在高位的人喜欢中庸,以他来平衡各方面的势力,以达到稳定的目的。
中庸本身呢?其实没什么问题,也会让整个环节变得更加稳定。
但也就是这样的稳定却。。。。。
笔者有一句话,那就是改革不彻底,不如不改革,有时候我们必须感谢五六十年前那场红色狂潮,有了它我们才真正为了将来的腾飞打好基础,如果没有。。。我们将会有太多的包袱,很难达到如今的成就。
直到华灯初上,孙局长才拖着疲惫的身体回到家中。
坐在办公桌前面的他,要思考的问题更多。
这次绝对是一次机遇,在四九城文化局工作了这么长时间的他,也做出了不少成就,至少统一了国内的报业,新闻业,和出版业。
让海城在这些媒体之中都有了一定的股份。
这就等于此时的海城直接控制了全国的出版行业。
当然了,这只是说绝大多数,那些太小的,是不在考虑范围之内。
而他以工作之便,更是推进了整个华夏国内的广播业的发展和电视行业的发展与起步,可以说,如今的华夏民国时代,要比历史上在新闻出版方面发达的多,对于媒体的管控力度,更是比历史上的民国时代,强了不知道多少倍。
拿起笔思考了会就开始书写计划书。
这一写不知不觉就过去一个晚上,直到第二天天亮。
在他的身边地上不知道被丢了多少纸团。
此时的孙局长双眼有点红肿,起身推开窗户,呼吸那独属于清晨的新鲜空气,让他本来十分疲惫的神经放松了些。
终于他的写了一页的两份文件被摆放到两个人的书桌前。
一个是袁克腚,另一个就是陈书记。
给陈书记写的这封加密电报十分简单,就草草几个字。
“老袁似要推动文化产业,袁克腚早已动作,如今正欲控制文化界,我方应加速劝进。”
陈书记看着电报中的几个字,直起身点了一根烟。
也许真应该借着此时老袁如日中天的声望,自己这方也含糊的表明态度,让历史进程加快进展了。
如果提前一年多整合全国,那华夏就会早一年的吃到时代红利。
这样更有助于以后的发展。
拿起笔,在一张信纸上,写了一个字。
“可。。。”
把信纸递给身边秘书,陈书记大步走出自己的办公室,来到小型会议室之中。
此时老张跟五六名将领早已在此等候了。
看到陈书记到来,集体起立敬了一个军礼。
这才纷纷坐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