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宫。
御书房。
“陛下!”
“臣听闻近日朝野内外,对新政多有非议,污言秽语,不堪入耳!”
“然,他们不懂陛下,臣却深知陛下励精图治,欲成千秋伟业之苦心,此等利国利民之策,纵有万般阻力,也该施行,臣愿为陛下前驱,为社稷担当!”
崔星河一踏入御书房,便慷慨激昂的拍马屁。
这几乎是照答案抄。
他此行前来,要的就是吹捧武曌,展现出自己的良苦用心,让武曌看到。
崔星河从衣袖内掏出一封奏折,高声道,“陛下,此乃臣废寝忘食,连夜写下的推恩令,一条鞭法,银行之完善之策,臣愿为大乾,为陛下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武曌闻言,深吸了一口气。
她就像是被触动了一般,站起了身,背了过去,只给崔星河留下了一个极为孤寂的背影。
她怕看到崔星河这张慷慨激昂的脸,会忍不住的笑场。
武曌幽幽的道:“崔爱卿之忠心,之担当,朕,果然没有看错。”
“朝野上下,唯有崔爱卿……才最懂朕,他们又哪里知道朕的鸿鹄大志!”
崔星河心中一喜,几乎要按捺不住脸上的笑容。
武曌想到高阳的话,继续开口道,“朕本意立崔爱卿为相,可朕又思虑良久,觉得这宰相制度弊端太大,因此决意对朝廷中枢制度,予以革新,自即日起,废丞相制。”
本欲立他为相
又觉得丞相制不好,要改革
轰!
崔星河眼前一黑,差点倒了过去。
他毕生的追求,付出了那么多的银子,背了那么多的黑锅,就这么……没了
但武曌的话并未结束,而是接着道:“朕决意设内阁,由数名大学士与首辅协同理政,分权制衡,以集思广益,共安我大乾社稷。”
内阁
大学士
崔星河一脸茫然地抬起头。
“崔爱卿公忠体国,才干卓着,于新政推行功不可没,甚得朕心,朕特旨,擢升你为东阁大学士,入内阁办事,为朕分忧!”
嘶!
东阁大学士!
入内阁!
虽然不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丞相,但这同样是位极人臣的荣耀!
失望吗
肯定的。
毕竟是父子两代的梦想!
但狂喜吗
似乎也有!
这位置清贵,显赫,接近权力中心,而且……似乎比那个风口浪尖的丞相之位,要安全那么一点点
“臣崔星河,叩谢陛下隆恩!臣……臣定当竭尽全力,辅佐陛下,效忠大乾,万死不悔!”
“嗯,望爱卿在内阁,能一如既往,勇于任事,不畏艰险,替朕分忧。”
“臣,遵旨!”
崔星河再次叩首,这才小心翼翼地起身,退了出去。
御书房外。
崔星河站在白玉阶前,抬头看天,初春的阳光有些刺眼,令他有些睁不开眼。
崔星河深深吸了一口气,又缓缓吐出。
“高相果然没错!”
“我崔星河为陛下扛下这漫天骂名,果然是有巨大好处的,虽然丞相没了,但这内阁大学士,同样权势滔天!”
“未来,说不定能跻身首辅!”
“看来,这黑锅还得继续背,而且要背得更响亮才行!”
崔星河刚志得意满地准备离开,脚步却微微一顿,眉头不自觉地皱了起来。
“不过有些奇怪……方才陛下说话时的神态,那眉眼间的轮廓,还有那清冷的嗓音,怎么越看越觉得……跟高相身边那个戴面纱的侍女,有种说不清道不明的相似”
这个念头再次如同鬼魅般浮现,让崔星河心头一跳。
崔星河猛地甩了甩头,用力之大几乎要把脖子甩断。
“荒谬!”
“这定然是近日压力太大,出现了幻觉!”
“陛下何等尊贵,岂会便装出宫,还与高阳那厮……对,定是父亲前几日又纳了两房美妾,府上开销增大,让我忧思过甚了,得空得回去说道说道,这年纪也不小了,身体也不复当年了,怎还如此不知节制!”
“但我却年轻,身体也正值巅峰,我不必节制!”
崔星河想到这,大步朝崔府而去。
“……”
御书房内。
小鸢小心翼翼地奉上一杯新沏的热茶,轻声道:“陛下,您可是在为出兵漠北的人选为难”
武曌接过茶杯,指尖感受着温热的瓷壁,凤眸中闪过一丝凝重。
她点了点头,没有否认。
小鸢一脸了然。
如今匈奴再次犯边,大乾若毫无动作,必损国威,也惹人生疑。
但眼下,武曌和高阳谋划了一次大的,欲要一战废了匈奴,但这国战却涉及到了天量的银子,以及各种辎重。
所以眼下需要时间,陛下还要演一出戏,这就得一位特殊的将领,不但打不出什么太骇然的战果,甚至还能极为自然地迷路,乃至于无功而返。
毕竟此事关系的太大了,万万不可泄露,要是能最真实的出兵,自然是最好。
这人选毫不夸张的说,简直比挑选真正能征善战之将,还要难上几分。
小鸢顿了顿,试探着说道:“陛下,张平、张寿二位指挥使,前番不是举荐过李广利将军吗他二人举荐的人,奴婢觉得可以考虑一番。”
“李广利”
武曌闻言摇了摇头,放下茶杯,目光投向窗外,仿佛穿透了宫墙,看到了北方的烽火。
“他性子过于求稳,经验也算丰富,朕不怕他小胜,就怕他打出了什么骇然的战果,并且朕心中,已有更佳人选。”
“哦陛下属意何人”
小鸢一脸好奇。
武曌的嘴角,勾起一抹近乎冷酷的弧度:“王忠,王老将军。”
“王老将军”
小鸢先是一愣,随即脸上露出了极为古怪的神色。
王忠资历极老,一生也堪称传奇。
对内,他是重拳出击,对外,他是点子极背。
一生与匈奴六战,三次小亏退兵,两次直接迷了路,无功而返,还有一次被匈奴生擒,靠着个人武力逃了回来。
河西一战时,武曌派出多支大军,以高阳为主力,另外还有几支大军用来迷惑匈奴。
王忠因为以前的种种战绩,武曌便不太信他,只给了五千人,其中还有大部分都是步兵,但偏偏就是这一次,王忠出关没多久,就遇到了匈奴左贤王的五万主力。
这运气,没谁了。
但王忠还偏偏扛住了,只是损失略微有些惨重。
武曌开口道:“王老将军经验丰富,资历足够,由他领兵,无人会觉异常,并且他向来……点背,易迷路!”
“朕让他去,不管是无功而返,还是小有挫败,都合情合理,不会引人怀疑!”
“更重要的是,王老将军虽常陷绝境,却有极强的生存能力,不至于真的全军覆没,损我大乾元气,实乃……此局最妙之棋子。”
小鸢听得目瞪口呆,心中唯有叹服。
这人选,的确硬!
武曌皱眉道,“人选朕倒是不担忧,王老将军十分稳健,但朕现在要的是一个契机,一个令朕完美发难,暴怒,导致王忠领兵,无功而返,以至于朕去求高阳,令其假死的契机!”
“匈奴先前的入侵,理由虽然也够用,只是朕却总觉得不够完美……”
小鸢也陷入了沉默。
这正是整个计划中最微妙的一环。
发难的理由足够,那一切都会水到渠成,完美无缺!
但也就在这时。
御书房外传来一阵急促的脚步声。
“报!”
“八百里加急!”
“雁门关守将快马传书,匈奴大单于赫连察,遣使送达国书一封,那匈奴使者态度猖狂,言语无状,国书内容……内容不堪入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