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沈斓曦的铁血操作,沈家再无人提过继的事。
也因为这次震慑,三房半句不敢提让沈元昊续弦的事。
一场醉酒过后,沈元昊感觉无脸面对家中人,留下一封家书,就偷偷返回驻地了。
周如渊大封的消息传到周心柔耳朵里,她心中又有了计划。
很快沈斓曦就收到一封举荐黄玉的家信,名曰,让她把黄玉培植成亲信。
“陛下,黄玉之前武举夺魁的前后跟上任京卫前后,确实结交了不少京城的达官显贵还有他们的家眷,最近不知为何,有所收敛,偶尔只是约上同僚饮茶,大多数也只是在茶摊上,简单的喝了几杯茶之后,就散场了。”
“会不会是被她察觉了?”
暗卫始终不明白陛下为什么让他们监视此人,是想重用,还是此人有疑?
“近一个月,她总共接触了三百六十人,其中两百二十五人都是京卫跟熟悉的人,剩余的都是办案时候碰到的犯人或者嫌犯家眷。”
沈斓曦静静的听着。
“目前,并未看到她接触可疑的人。那些跟她有接触的人,我们也暗中派人调查过,都没有问题。”
沈斓曦:“她在京卫中威望如何?”
暗卫:“威望甚高!”
“你觉得是什么原因,让她有如此威望?”
暗卫猜测:“或许是因为她以女子之身夺得武举魁首。”
“错,此人擅结交!”沈斓曦更正。
暗卫并不是谋士,能想到这些,已经是暗卫中的佼佼者。
沈斓曦:“继续盯着她。”
暗卫:“还是从严吗?”
“对!”
虽然耗费不少人力物力,好在她现在最不缺的就是这个。
在沈家送来第二封家信的时候,沈斓曦给黄玉派了一项任务。
“今日潘云山地界传来消息,那里地处偏僻,人迹罕至,因此滋生了流寇。母亲向朕举荐了你,你去把流寇灭了,回来以后就是京卫副统领!”
黄玉心情激动道:“臣领旨谢恩!”
终于到了能大展身手的时候了,太平盛世里面,想要立功太难了。
有句话叫做打铁还需自身硬,她虽然结交了不少人脉,那些都是虚的。
只有她身在高位,手中握有权势,那些人脉才会给她提供力量。
如果她一直像现在一样,只是在京卫中当个小喽啰,时间长了,那些人脉早晚会冷淡。
“潘云山作为我大周边陲,与外族交接的地方,朕打算在那里修建一条商路,以后跟邻国通商,互惠互利,如果能尽快剿灭流寇,乃是利国利民的好事。”
也是大功一件。
黄玉懂!
事不宜迟,黄玉决定快些出发。
只是~
沈斓曦是不是忘了什么?
“陛下,臣要带多少兵马过去?”
最好把护城营交给她,护城营乃是魏东逐亲自训练,想来不少人会对沈斓曦翻脸不认人,把魏东逐赶去西北的事,心有怨怼。
“兵马?”沈斓曦轻笑了一声。
“现在京城的兵力全部都集中去了津门,剩下的都是保卫皇城,保卫朕的亲兵。你想要跟朕要多少兵马?”
黄玉赶紧把头低垂下。
沈斓曦竟然想不给她一兵一卒,让她单枪匹马去剿灭流寇?
她是想让她去送死吗?
“要不朕把守卫皇城的这些御林军全都交给你吧!”沈斓曦一句。
黄玉立即道:“陛下,不用!”
“臣一人单枪匹马就能剿灭潘云山的流寇。”
沈斓曦不动声色道:“黄玉,你可是说大话?”
“臣不敢,臣一个人行动,不会被人注意。”
“臣的计划是这样,先去探路,摸清楚流寇老巢在哪里,查明他们多少人,然后再逐一击破。”
沈斓曦就是故意的,如果她再坚持要兵马,肯定会落得一个不顾帝王安危的罪名。
她为什么要如此针对她?
“如此也好,如果你以一人之力,拿下流寇,诉请潘云山,到时朕再封你为京卫副统领,肯定无人敢站出来反对!”
黄玉眼神微动。
“之前母亲三番两次让人送信,要朕提拔你。”
“不是朕不愿,而是不能!”
“沈家的这些血亲,朕提拔他们的时候,尚且要让他们建功立业好堵住朝臣们的嘴,更不要说你这个母亲的干女儿,你说对吧?”
黄玉明白了。
沈斓曦针对她,有。
但是,这也是个机会。
如果她能诉请潘云山,不止能堵住朝臣们的嘴,还能堵住沈斓曦的嘴。
她应该是被自己母亲接连催促越权给激怒了,回去以后一定要好好敲打周心柔。
不要每次都自作主张的打乱她的计划。
“你下去吧,如果流寇人数太多,可向周边驻军求援!”
黄玉:“是!”
求援是不可能求援的,一旦求援,功劳就要分出去。
这次的功劳,她要一个人独享!
……
津门来信了。
沈斓曦看过以后给了回信。
“可惜,那么精彩的擂台,朕无缘看到!”
车明远又开始拉着周如渊的家人出来与周如渊谈判了。
周如渊会怎么选择呢?
血脉相连的亲人,还是权利?
很快津门快报就传来了此次精彩的对决。
“周如渊不认女人孩子就算了,竟然连自己母亲的遗物,都不屑一顾,简直忤逆不孝!”
沈斓曦也没有想到车明远竟然会把淑妃的灵牌给搬出来。
“车军师,真乃人才!”
吴彦之:“陛下,老臣觉得,应该从快报中独立分出一支快报,专门讲草庐传人与周栖梧母女的风流韵事!”
朝堂上议论声响起。
沈斓曦不动声色的看了吴彦之一眼,最近吴彦之私底下小动作不断,真当她耳聋眼瞎什么都不知道吗?
“众卿以为如何?”
柳雁回:“臣觉得可行,去年一年快报的收益就抵得上往年一季度的农税。但是,臣觉得此快报只能应用于一时,待诛杀逆贼以后,就要停止。”
“老太师,以为如何?”
梅南华斟酌后道:“臣觉得柳尚书所言极是,大周朝不需要太多声音。”
快报上多为利国利民,积极向上的声音,大周朝只需要这一种声音。
沈斓曦:“那就准奏,由吴丞相,全权负责此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