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出门,贾宝玉就见到一认识的下人,他忙问道:“拴儿,出什么事儿了?”】
【拴儿回答道:“蓉大奶奶的丫鬟瑞珠一头撞死了。”】
【大堂里。】
【贾珍得知瑞珠死讯,满意点头:“好,好啊!”】
【贾政、贾赦不解其意,还以为贾珍伤心过度,胡言乱语。】
【“来人。”贾珍唤来下人,“瑞珠姑娘殉主,传我的话,她就是我的孙女儿。”】
【贾政、贾赦这才点头,赞赏贾珍的做法。】
【贾政感叹:“好一个义婢,是个烈女子啊。”】
【“可惜,可叹呐……”】
弹幕:
——“瑞珠:并不是很想烈。”
——“贾珍还叫好呢,目击证人死了,你开心了是吧?”
——“想不到吧!还有一个宝珠。”
——“唉,瑞珠也是个可怜人。”
——“这贾珍就是最坏的,害死两个人,自己老婆也郁病不起。”
——“傻孩子瑞珠,葬礼上这么多人,把事情捅出来,让贾珍颜面扫地啊。说不定还能求来一线生机。”
——“不可能的,就封建时代那种主仆关系,奴才就必须为主子保守秘密。就算瑞珠抖搂出来,也不会有新主家敢用她的,奴才又是主家的私人财产,没人赎走的话,败坏主家名声,只能被打死。”
——“要是我,我就直接跑路,哪怕出门乞讨去呢,也好过直接死掉啊。”
【宝珠哭哭啼啼地进屋跪在贾珍面前,旁边的嬷嬷说道:“回大爷,宝珠说,她服侍大奶奶一场。”】
【“蓉大奶奶没儿没女,她甘心愿为义女,发誓摔丧驾灵。”】
【“好……”贾珍感动道,“传我的话,从今往后,谁也不许拿她再当丫头。”】
【一旁嬷嬷扶起宝珠:“小姐,守灵去吧。”】
【贾珍唤来后生:“芸儿、芹儿,你们两个立刻去请钦天监阴阳司,来择停灵日子。”】
【“三天后发丧送讣闻。”】
【“是。”后生们忙去办了。】
弹幕:
——“宝珠聪明啊,连吃带拿,丫鬟变小姐,牌面啊。”
——“我宝珠,飘零半生……”
——“宝珠成最大赢家。”
——“你有这好主意,咋不叫瑞珠一起呀,害瑞珠白白送掉一条命。”
——“队友祭天法力无边……”
——“贾珍知道瑞珠看见了,但不知道宝珠也知道这事儿,要是她俩一起来当义女,贾珍肯定会发现其中的猫腻。”
——“苏辰写的这个,这才是叫醒世人,不要眼馋富贵\/势利\/门面,牌坊背后都是牺牲与血泪,比鼓励宫斗高攀好得多。”
【秦可卿的葬礼规模极大,尤氏又病倒不起。】
【贾珍既要迎来送往,又要主持琐碎事宜,忙得晕头转向。】
【处理完一堆杂事后,贾珍来到前院,检查薛蟠送来的棺木。】
【贾赦看过棺木后,赞道:“纹若槟榔,味若檀麝,好板好板。”】
【薛蟠得意地对众人炫耀道:“这还是当年先父带来,原是义忠亲王老千岁要的。”】
【“后来他坏了事,就没有拿去。”】
【贾赦赞道:“我活了这么大年纪,还是头一次见到这么好的板啊。”】
【贾珍问薛蟠:“这板得卖多少钱呐?”】
【薛蟠叉着腰:“拿一千两银子来,只怕也没处买去吧。”】
【“什么价钱不价钱的,你只赏他们几两工钱,就是了嘛。”】
【“这……哎呀……”贾珍拱起手,“这叫我怎么谢你。”】
【“嗨,谢什么。”薛蟠大方道。】
【贾珍高兴道:“好,来人,赶快叫他们抬出去,开锯糊漆。”】
弹幕:
——“呆霸王真大方。。”
——“珍珠如土金如铁啊~~~。”
——“千岁爷的棺木都弄来了,贾家的实力可以呀!”
——“一个儿媳葬礼都搞这么大排场,要是贾家老爷死了,那不得搞更大。”
——“刘姥姥:瞧你们这铺张浪费的,给我赏个钱还抠抠搜搜说做衣服省下的。”
——“表面秦可卿的葬礼,事实是活人的热闹。”
【一旁的贾政见贾珍如此行事,担忧地摇了摇头。】
【待人群散去,贾政劝贾珍道:“这樯木板恐怕不是常人可以享用的,用上等杉木就可以了。”】
【“呵呵……”贾珍不以为意地想要说些什么,下人又来禀报。】
【“回大爷,齐国公诰命,襄阳侯夫人到。”】
【贾珍着急道:“哎呀,谁陪着呢?”】
【“没人陪。”下人答道。】
【贾政道:“快找人,回你们太太去……”】
——“贾政,你这就不懂了吧,就贾珍和秦可卿的关系,用点特殊棺木怎么了。”
——“就是,贾政纯属狗拿耗子多管闲事。”
——“贾珍一方面是因为和秦可卿的关系,另一方面也是给贾家挣面子,咋不行嘛。”
【丧礼的事,让贾珍忙得直不起腰。】
【下人们事事都来问他,他还要堂前堂后地招呼宾客,导致无人时,贾珍总是一副攒眉苦脸的样子。】
【贾宝玉见状,上前询问。】
【“事事都办妥帖了,大哥哥怎么还愁眉不展呢。”】
【贾珍忧愁道:“这外头倒算是妥帖了,可里头到处都是乱糟糟的。”】
【“你大嫂子偏巧又犯了老毛病,不能料理。”】
【“这会子各府的诰命少不了要来,里边儿没个人亏了礼数,人家能不笑话吗?”】
【贾宝玉低头想了想,拍拍贾珍道:“这个也不难。”】
【“有什么好主意啊?”贾珍问道。】
【贾宝玉向贾珍耳语一番。】
【贾珍听后点头道:“好,果然是个好主意。”】
——“就说那西凉马腾。”
——“尤氏故意装病的吧,毕竟通过簪子知道了贾珍和秦可卿的烂事儿,谁还愿意为小三主持葬礼。”
——“累死贾珍这个王八蛋。”
【贾宝玉带着贾珍来到荣国府拜访。】
【邢夫人见了,关切道。】
【“你身上不好,又连日事多,该歇歇才是。”】
【“又过来做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