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然一个人想不透,武从文决定集百家之长。
随着大武内部逐渐稳定,武从文不但没有感觉到轻松,反而越来越觉得力不从心了。
原因他想过,思考的结果是初期改革时,自己可以凭借威望强行搭建国家骨架,反对和阻力这不是没有,但可以铁血强推,必要的时候血流成河也在所不惜!
可是当骨架搭建完毕,一切都步入正轨之后就没法那么蛮干了,具体细碎的工作自有其内在规律,很多时候牵一发而动全身,治国没那么简单。
所谓的集百家之长,也不是召开大朝会,通常情况下越是重要的事情,就越是要开小会,人多的会议通常都是有了结果之后的走过场。
武从文圈定的参会范围有八个人,武松、岳飞、萧离统、柳谦益、李纲、张叔夜、张万来、吴用。
其中张万来代表神机营、吴用代表梁山军工集团,让这两人参会主要是为了了解目前的火器情况,确定如果远征漠北,武器弹药是否能够供应得上。
十天后,距离最远的武松赶到汴梁,武从文又突然增加了参会人数,让几个孩子也列席旁听。
此时年龄最小的武冉和武威也十二了,是时候参与一些事情了。
武从文没指望自己能长生不老,偌大个国家总是要交给新一代的,所谓教育可不仅仅是请几位好老师那么简单,以事教人、事中学事才是最好的方法。
提前交代几个孩子只带耳朵不带嘴,大武国最核心的会议正式开始,结果将决定华夏未来至少十年的走向。
武松很憔悴,曾经刚毅的脸上隐隐透着灰败,“陛下,臣有罪......”,一开口就把众人吓了一跳,那声音说不出的沙哑。
武从文明白弟弟心里的愧疚,摆手打断了他的自我批评,“有功有过日后再说,你先说一下北方的大致情况。”
武松显然在来时路上做过准备,点点头开始介绍。
蒙古人此次入侵的目标很明确,就是黄龙城里的武器储备,和黄龙钢铁厂的那些技术工人,因此并没有太过展开兵力四下劫掠。
即便如此,本就地广人稀的东北也损失了近十万人口,绝大部分死在黄龙城破之后的屠杀之中。
钢铁厂内的工人虽然奋起反抗,最后还是被掳走了近百人。
不幸中的万幸,危急时刻,负责守卫武库的士兵引爆了弹药库,没让敌人得到一发炮弹、一发子弹!
但是武库里储备的冷兵器就没办法了,足够装备两万人的兵器铠甲被蒙古人一扫而空。
武松介绍完后,李纲第一个开口,说出的话有些出乎武从文意料。
“陛下,老臣以为我朝应立即发兵北伐,报仇尚在其次,最关紧的是那些工匠,绝不能让蒙古鞑子有机会消化他们掌握的技术,否则必将后患无穷!”
武从文不动声色的暗自欣慰,看来自己这些年大力推广新学的效果还是很明显的,老夫子如今也是满口新词儿了。
柳谦益不等武从文表态,也少见的起身附和道:“臣认为李老相公所言有理。想当年契丹人就是得了我汉人的先进冶铁之法,才能一直压得赵宋抬不起头来,我大武决不能重蹈覆辙。”
此言一出,还不等萧离统有什么反应,在外围旁听的武望东立刻就不干了,直接把父亲之前的交代抛到了脑后。
耶律丹心里也有些不舒服,可还是一把拉住了儿子,低声喝道:“望东,坐下!”
柳谦益这才恍然大悟说错了话,赶忙起身打躬作揖道:“臣失言,莫怪,莫怪......”
武从文板着脸训斥道:“如今我华夏各族皆为一家、无分彼此,这话该罚!”
萧离统性格最好,赶紧起身笑着打圆场,众人随即也都会意的开始讨论,算是齐心协力的把这个小插曲糊弄过去了。
柳谦益虽然言辞不妥,但表达的意思没毛病,农耕民族对游牧民族最大的优势就是技术!
尤其是冶金技术,游牧民族只是看起来野蛮没文化,智力方面却和农耕民族没有任何差别,只要时间充足,不难消化掉那些工匠肚子里的本事。
到时候即便搞不出来热武器,完成冷兵器的升级换代是绝对没有问题的。
甚至......武从文都怀疑,历史上极其重视工匠、技术的蒙古人,说不定就能搞定最原始的前装燧发枪!
眼见三个文官两个都开口了,武从文把目光投向了张叔夜。
这老头十二年前长了教训,从那之后变得小心谨慎,近年来更是越来越少开口。
可陛下就差直接开口点名了,张叔夜只能暗叹口气起身道:“诸位说的都有理,可老臣却有些担心朝廷的财政是否能够支撑?”
武松是所有人里最着急的,闻言眼睛一瞪道:“我大武这些年来国泰民安,怎么就连个小小的蒙古都征讨不起了?”
张叔夜闻言在肚子里苦笑,“国泰民安?你可拉倒吧!看看这开国才不到十二年,真正不打仗的年头有几个?”
武从文却明白这老头心底真正的想法。
大武虽然立国后用兵不断,却没有打过任何一场拉锯战,消耗其实并不算大。再加上土改叠加初步工业化带来的活力,国库相当充盈。
对方真正担心的并不是打不起蒙古,而是和自己的担心一样----国家战略重心的转移!
武从文为什么这些年对蒙古只防备不出兵?因为征服蒙古对经济发展的帮助并不大,甚至还有反作用。
华夏生产出的粮食吃不完可以存起来,多余的工业品怎么办?只能往外卖啊!
蒙古?且不说那帮穷棒子能不能买得起,就算买得起,陆上运输成本有多高大家伙应该能想到吧。
消化产能、赚取财富最好的方式肯定是海贸,因为成本低、走得远。
这些年大武的发展重心一直在向南方转移,海贸更是重中之重。
可海贸在赚钱的同时也是头吞金的巨兽,绝对的高投入高产出行业。
北方战事一开,可以预见的,投入绝对少不了,持续的时间也绝不会短,必然挤占海上投入,这是路线之争!
武从文最纠结的点也是这个,他很清楚全面开启大航海时代是大势所趋,也是华夏制霸未来的必然选择......
既然召集众人商议,他便不想藏着掖着,直接把话挑明了。
众人随即陷入沉默,都在心里仔细消化、思索、纠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