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路除了下两场大雨,一切都很顺利。
没有那个不开眼的宗门派出高手对我下手,生活本来就是枯燥无味的,哪有那么多人前显圣的机会。
……
九月十三,我带着三千除寇军士卒已经来到了沈易东他们的后方城池——清隆城。
因为人数过少,也没有带太多的粮草,军队的速度自然很快。
处于后方处理后勤的陆津风亲自出城门迎接,他带着一众官员将领行礼:
“参见陛下。”
我没有继续坐在马背上,不是我在装仁慈和平易近人,仅仅只是因为骑马太久,屁股有些发麻。
我抬手:“做到不错,该忙的去忙,陆将军找一处屋子细说这些天的情况。”
“领命。”其他官员、将领再次行礼,但还没有人敢先离开。
陆津风小声的对我说:“陛下,可否上马进城?”
我不明白他为什么这么建议,怀疑他是不是什么意图不轨,仔细看向他,他吓了一跳,再次说道:
“城中有唐国百姓,陛下若在马上,可以威慑无数宵小。”
我骑马上去,哪怕屁股在怎么疼,我也表现得面无表情。
在皇宫里待的太久,我之前被训练出来的肌肉虽然还在,却显得有些软,骑马也无法骑太久。
街道上没有太多尘土,显然是经过的精心清扫。
不仅如此,就连平日里常见的乞丐也不见踪影,哪怕是京城,也还是可以看见乞丐。
要知道,这里可是丐帮的发源国,如今乞丐们却仿佛一夜之间消失了,这无疑是被驱赶走了。
街道两旁,百姓们被士卒们严严实实地隔开,形成了一道人墙。
这些百姓们脸上都带着些许惶恐和好奇,他们的目光不时地落在我身上,却又不敢明目张胆地直视。
街道上原本应该有许多卖肉的或者负责屠宰的摊贩,然而此刻他们的摊位上空空如也,连一把刀具都看不到。
取而代之的,是士卒们手中紧握着的那些刀具,它们在阳光下闪烁着寒光,让人不寒而栗。
这些士卒们神情严肃,他们警惕地观察着周围的环境,不放过任何一个可疑的动静。
他们的站位也很有讲究,彼此之间保持着一定的距离,既能够相互照应,又不会影响到彼此的行动。
和之前出宫时一样,街道的屋檐上也站满了士卒。他们居高临下地俯瞰着街道,将整个街道都纳入了自己的视野范围之内。
这样的布局,让人感觉仿佛整个街道都处于一种严密的监控之下。
街道两旁的百姓们虽然都被士卒们隔绝开来,但他们的好奇心并没有被完全压制住。
他们或是偷偷地从士卒们的缝隙中窥视我,或是交头接耳地低声议论着。
我能感觉到他们各种各样的目光,有好奇的、有敬畏的、也有冷漠的,甚至还有一些带着敌意的。
……
在这间屋子里,我静静地坐着,聚精会神地聆听着前方战事的最新消息。
据陆津风所说,随着军队的不断推进,从南方曲州进攻的谷将军和宿州的沈易东在行军途中不期而遇。
然而,由于唐国百姓、流寇以及山贼等因素的干扰,他们的步伐受到了严重的拖延,至今仍然滞留在卞州的边缘地带。
不过,值得庆幸的是,经过这几天的休整和整顿,谷将军和沈易东所率领的军队已经重新恢复了战斗力。
并做好了充分的准备,即将对长治郡和芦郡发起猛烈的进攻。
两路大军的攻占计划,陆津风都有参与,有很大一部分还是他为沈易东和谷将军出谋划策。
也是因为我的到来,陆津风才会来到后方整顿,否则他会继续在前线谋划。
我发现他们的计划并没有任何不好的地方,相反,这个计划非常的完美,因为集齐了无数将领的想法。
“陛下,京城来了一份急报。”
一名官员拿着一份奏书进来,奏书很快来到我的手上。
奏书是钟尚书的笔迹,他说赤昭国已经在整顿兵马,预计九月十五对北陵、唐两国发起战争。
赤昭国希望能与伊国建立盟友,只要伊国不对两国施以援手就可以,至于唐国,谁打下的城池就是谁的。
同时,还有赤昭国皇帝的书信,他说的很清楚。
赤昭国实在不想被珝国压着打,他们每一次向另外四国求援的时候,都没有获得应该得到的援助。
为此,赤昭国皇帝决定一举南下,与其让三国相互消耗,倒不如扩张赤昭国的土地。
他还希望,等平定两国后,希望伊国能出兵和赤昭国一起收复十六州。
他还威胁我,如果伊国不出兵,他也不会顾忌北边的珝国,往死里攻打伊国。
同时,他还许诺,事成之后,把与珝国接壤的两个州割让给伊国。
……
我同意赤昭皇帝的提议,但,我感觉这里面有猫腻。
赤昭国的理由很合理,可为什么要偏偏选择这个时候对唐、北陵两国动手?
这对我来说是一件好事,非常巧合的好事。
是的,巧合,但我从来不信巧合。
如果我是赤昭国皇帝,真的气愤于另外三国不作为。肯定会选择唐、北陵、伊三国疲惫的时候动手,这样的时机才是最好的。
而不是在唐国势弱,伊、北陵还没有翻脸的时候。
总之,这不符合赤昭国的利益。
明面上,我同意和赤昭国合作,但让钟尚书派人到赤昭国,去刺探赤昭军队的动向,去收买赤昭国的大臣们。
……
我品尝了陆津风安排的美食,就赶往黄鹤楼观赏风景。
黄鹤楼,本来不叫这个名的,奈何因为苏毅的诗,让这里改了名字。
从远处看,其实平平无奇,从里面看……更是平平无奇。
这破楼都比不过析县的高塔,真是徒有虚名。
我打算在这城池里休息一晚,明天再赶往前线。
……
到了晚上,将近三百来名士卒保护我,他们在房屋外面。
我找来了陆津风,询问了他原因。
他说道:“陛下,有消息传出有江湖门派要行刺陛下。”
我说:“留下一百人,人这么多,士卒们不休息吗?”
其实大可不必安排一百人,主要是太过高手的江湖人,他也还在“人”的范畴里。
这么大的院子,就算会飞,也会被士卒发现。
如果是紫虹雅和孤白澈,那就算摆上一千个人,估计我的命也很悬。
“好。”他低头回答。
我再次开口:“对了,把一个消息放出去,就说,敢对我出手的人,我必屠他的宗门。”
“这……”陆津风有些犹豫。
“万一,他们就是想让自己的宗门被灭门,故意过来刺杀陛下呢?”
我解释:“这不是我们该考虑的,而是那些宗门,他们自己管束不好门下弟子,就要付出足够的代价。”
主要是我想到了之前在悯州的经历,苏毅怂恿悯州江湖之人抵抗朝廷,保不准苏毅会故技重施。
让这些宗门替我管束唐国的江湖弟子,能少些消耗我的精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