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光五年夏,第一次出海的人员终于全部回京,朱予焕下旨准许宫中开宴犒劳船队成员,又特意命周寿去后宫拜见姐姐周盈盈,报个平安。
作为船队的首领,张忠单独拜见皇帝,将满剌加外府的情况详细汇报了一番。
东西本就是当初郑和下西洋修建的,如今朱予焕派出去的船队只需要简单修缮一番,是以并未在这件事上消耗太多资源。
在此期间,张忠组织船员观察当地气候物产,定期巡逻监视海上来往的船队,查看是否有外来人口驶入大明管控的海域。
但这一年以来,确实没有什么意外收获。
朱予焕将张忠勘探测绘的舆图拿在手中,不由陷入了思考。
她固然考虑过等欧洲的那群人过来,但按照两次船队的报告来看,那群鸟人在哪个角落里蹲着还说不定,时不我待,看来只能她来想办法了。
张忠见朱予焕久久没有说话,一时间也不敢过多言语。没想到不到片刻,朱予焕已经露出了惊喜的表情,让张忠更加摸不着头脑。
朱予焕起身走到书桌边,让宫人为自己铺纸研墨,四五笔便将张忠所呈舆图的轮廓勾勒在纸上,随后朱予焕又在那幅舆图下面补了几笔,很快就在纸上画出几块陆地的形状。
“你来。”
张忠见朱予焕冲自己招手,小心翼翼地上前。
朱予焕这才指着图对他道:“朕夜半做梦,梦到先祖在田间劳作播种,想必是意在告诉朕,一定要振兴农事,朕本是要与他们一同耕种的,不曾想先祖们竟然带朕进了一间屋内,里面供奉着泰山娘娘碧霞元君的神位。朕少年时曾经修建泰山娘娘庙,也是缘法,便跟随祖先一同祭拜娘娘,没想到娘娘竟然显灵了。”
旁边的宋翠莲掐了掐掌心,以免自己有失礼之举。
张忠其实很清楚朱予焕的个性,她是绝对不会轻易相信什么神明的,这些不过是朱予焕想要借神明之口说出的话。
果不其然,朱予焕接着说道:“娘娘给朕看了一幅图,其中一部分恰巧和这幅图有重合之处。”
张忠认真地盯着这幅图许久,还是不由问道:“陛下,下面这几块地是……?”
他自己目测了一番,下面那两块陆地的面积明显要比大明的疆土还要大,与满剌加这样的小国截然不同,若是当真有这样的土地存在,上面或许也会有大明这样的国家,实力恐怕不容小觑,不是大明周边的这些小国可以比拟。
更加麻烦的是,大明和这些地方的距离比和周边国家的距离更远,也没有前人探索留下的经验,前方可以说是一片未知,不仅是船队要面临巨大的考验,朱予焕这个计划的主要制定者也一样存在压力。
朱予焕自然是察觉到张忠的担忧,但却并没有解释什么,只是接着说道:“娘娘所言,中国自古以来便以农耕为生,而如今国富民强,但土地有限,已非自古以来中国所拥有的作物可以满足,所以要前往未曾前往过的土地寻找新的作物,如此才能保佑我大明百姓暖衣饱食。”
张忠这下算是明白了,朱予焕的意思是希望大明的船队能够去往更远的地方,甚至是先前大明未曾去过的地方,找到她口中的新作物。
他原本还觉得朱予焕应该是假借神仙之口来达成自己的目的,可朱予焕却又能如此精准地下达任务,以她没有把握不会轻易出手的个性,绝不会无的放矢……
难道还真有神仙出面指点了?
朱予焕见张忠神情有些许变幻,不由在心底叹了一口气,随后道:“你好不容易回国,回去见你的父母、妻子吧。”说罢,她又对身旁的宫人吩咐道:“去知会一声,让张懋和张杰跟着一同回张家。”
“是。”
张忠见状行礼道:“陛下的吩咐,臣都记在心上了。”
朱予焕只是摆摆手,示意他退下。
张忠犹豫片刻,还是开口道:“臣恳请陛下准许臣回学堂再深造一段时日,臣必定不会辜负陛下所托,与南洋学堂培养的人才再度出海,完成陛下的心愿。”
朱予焕微微一愣,已经明白了张忠的意思。
他是要按照朱予焕所说,一力完成这个重任。
待到张忠离开,宋翠莲这才走到朱予焕的身边,道:“陛下当真如此笃定吗?”
她跟在朱予焕身边已经三年了,自然也很清楚这位和道家颇有缘分的皇帝,心中并不相信所谓的神鬼之说,刚才和张忠说的那些话都是皇帝刻意编造出来的,无非是希望师出有名罢了,如同当初皇帝去宗庙占卜祈求是一样的。
按照图上的比例,要去那么遥远的地方,还要跨过一大片海洋,要消耗的人力物力恐怕要和当年建设安南不相上下,大明已经在这方面有过“吃亏”的经历,只怕这一招在此时此刻未必好用。
朱予焕闻言,开玩笑似的反问道:“难道你也不相信朕的梦?”
宋翠莲急忙道:“臣不敢。”
朱予焕抬手示意她起身,这才像是喃喃自语一般道:“朕确实有过这么一场梦,梦里的世界和真的一般,在那个世界,真的有这样的陆地,在那陆地之上,有着我们所没有的作物,只要能将它带回我们的国家,挨饿的百姓会越来越少。”
其实在务农寺如今的培育下,稻谷、麦子、高粱等作物的亩产量比之先前已经有了大幅度的增长,但繁育仍然需要一定的时间,更不用说推广全国了。
况且朱予焕对印象中的明朝遇上小冰河期的说法印象深刻,先前冬日里京城遭受雪灾也在隐隐印证这个说法,但人口不可能会因此而减少,想要喂饱这么多的百姓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只能通过移民和新作物来暂缓矛盾。
朱予焕无所谓如今的大明会比历史上的延续得更长还是更短,但她很在意这些百姓的死活。
不论大明走得是否“体面”,她都不希望不会有“遗民”的产生,更不希望在此基础上会有更多无辜百姓受苦受难。
朱予焕叹了一口气,道:“就和太子的事情一般,慢慢来吧。”
听她提起皇太子的事情,宋翠莲有些犹豫,还是道:“陛下……还要争太子的事情吗?”
其实她很清楚,这件事是争不过他们的,立长不立贤里面从未包括女子,否则朱予焕早就可以做皇帝了。如今朱予焕打破宗法的禁锢,册封两位长公主做藩王,就是在给大臣们一个信号,要将女子也纳入继承的范围内,也正因如此,大臣们都激烈反对皇帝的册封。
“你认为朕封两位长公主为藩王是为了太子的位置吗?”
宋翠莲察觉到皇帝的目光,还是摇了摇头。
要是朱予焕想要让皇位落到一母同胞的妹妹的身上,何必册立与自己并非一个母亲的常德长公主?
朱予焕轻笑一声,像是有几分自嘲,道:“民间的妇女大规模地出来做工是这几年的事情,你们不过是帮朕处理一些简单的政务,御史们一样参奏不休,连我的皇位都是因为‘意外’才得来的,又有几百年来的规训束缚,哪有那么简单。”
况且当初有的大臣确实考虑到皇长子年纪尚小,而彼时朱予焕这个无儿无女的长公主确实是合适的人选,即便将朱见深过继到她的膝下,皇长子也一样姓朱。而郕王个性柔仁,他若是上位,要对付两宫太后不说,那时庶人朱祁镇还跟着也先在边境徘徊,只怕会重复建文之旧事……
要是到时候将朱祁镇从瓦剌接回来,皇位最后会落在谁的手里还很难说,对于追求稳定的大臣们而言,这不是一件好事,所以让绝后的朱予焕上位、过继周贵妃所生的皇长子是最好的选择,这也是为何当初周贵妃公然露面、甚至提出了要将皇长子过继给朱予焕这样“不合理”的要求,满朝文武却无人反驳。
本没有继承权的女皇帝通过过继来间接拥有继承权,作为交换,皇长子是板上钉钉的未来皇帝。
如今朱予焕有“背信毁约”的迹象,大臣们当然不会同意。
朱予焕可以拉扯、可以耍赖、可以独断专行,就像曾经是皇帝的朱祁镇一样,大臣们在明面上当然是无法阻挡皇帝的。
但无耻会有无耻的后果,不会因为皇帝是谁而有例外。
手足相残、农民起义、藩王谋反、怠政摆烂……皇帝做得,我也做得。
宋翠莲当然明白朱予焕一个人要和朝廷上的大部分臣子对抗极不容易,不论是她们这些女官还是民间的女工,在这样的事件能够发出的声音极其微弱。
换言之,宋翠莲想不到自己该如何帮助皇帝。
一时之间,宋翠莲心中竟然有几分难过。
不是因为皇帝,而是因为朱予焕。
即便朱予焕不做皇帝,她也一样有着更多的选择,以她的治理能力,想要成为千万人口中称颂的“明君”并不是什么难事。
别人的死活和她有什么关系?
朱予焕察觉到她的心绪,笑着说道:“你们的存在对我而言已经是一种帮助。”
宋翠莲闻言不由一怔。
“面对敌人,我一个人的力量强大,还是天下万民的力量强大?”
宋翠莲小声道:“自然是天下万民的力量强大。”她说完后却不忘补充道:“但若是没有人指挥,纵有千钧之力,也未必能够发挥出真正的实力。”
朱予焕并不在意她的回答,只是道:“所以我要做的是先有千军万马。”她看向宋翠莲的目光多了几分温柔,道:“没有皇帝,天下万民仍旧是天下万民,但皇帝如果没有天下万民,他还是皇帝吗?不过螳臂当车罢了。”
宋翠莲面露惊愕之色,无论如何都没有想到朱予焕会说出这么一番话。
她从未想过这些,韩桂兰对她的教导是效忠皇帝,不要询问太多。在这些年的相处中,宋翠莲也能隐约察觉到朱予焕的思想与她想象中的皇帝并不相同。
“我所能做的只有一时的庇佑,你们才是权力的来源。”朱予焕淡然道:“如果没有百姓,那便没有衣食住行、没有王侯将相,女子也是万民中的一员,我要做的是让更多人走出来,证明自己是这个国家不可或缺的一环,壮大你们本该拥有的力量,这样不论将来谁做皇帝、有无皇帝,任何人都无法轻易地将你们赶回去。”
“皇帝”的位置何尝不是父权的产物,在这样一个家天下的社会里去追求女性的平等自由的意志,本就是空中楼阁、水中明月。
促进国家生产力发展、提供更多女性就业,让更多人走到台前,叫天下人看清她们的存在,只有她们前仆后继的出现,才能真正改变这一切。
待到那个时候,她们能在笑谈里提及她一句,对于朱予焕而言已经足够。
宋翠莲垂首,看着她衣摆处的花纹,心中百感交集。
平时的皇帝是威严的、是理智的、是深不可测的,但唯有这一刻,她身上散发着一种普通的力量。
这种力量让她看起来和她们时近时远。
宋翠莲鼓起勇气,道:“陛下,臣还有一件事想要求教。”她第一次定定地注视着朱予焕的眼睛,开口问道:“陛下为什么要这么做?”
朱予焕和她对视良久,随后伸出手道:“若要从血缘来论,很久、很久之前,我们或许是同一位母亲的后代。”她说到这里,忽然轻笑一声,道:“不从血缘来论,你和我都是女子,帮助你也是在帮助我自己,仅此而已。”
宋翠莲看着那只手,有伤疤、有老茧、有几点不明显的墨渍,有足够强大的力量,不仅仅是她的身份地位,还有她的内心。
她握了上去,大着胆子用力握紧,想要将自己的力量和决心也一并传递给她。
不是作为臣子,而是作为女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