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朝堂内外
元帝都,大明殿内。
大元文武官员正在举行朝会,已有一个多月不见元帝了,大臣们每个人手里都捏着三五件事要启奏,这三五件事还是从几十件事体中反复选定的,都是些极其紧要,不得不议的大事,这么长时间不见元帝,事情积攒的实在不少,但文武大臣也明白,元帝太忙了,可没功夫一一听他们上奏,只能拣紧要的说。
朝会极其漫长,单单是兵部奏报,就占用了大半天的时间,待其它各部、院奏完,已近申时。
元帝抬起疲惫的眼神看了看大家,舒了口气,他是一个四十多岁身形修长男子,脸色苍白,早已看不出元人特有的风霜之色,样貌反象个文人。也许中午只进了些点心的缘故,以致于午后一段时间里他的思绪怎么也集中不起来,眼睛老是打量着这座恢宏的大殿。
先祖建立的这座大殿金壁辉煌,那飞檐、那殿柱、那青砖、那窗户、那案几,处处体现出王者霸气,却又在精心雕琢中透出灵秀,实在让人挑不出一丝瑕疵,唯一让人心情不爽的是有些帷幔似乎色泽太过灰暗,在夕阳下显得有些死气沉沉。
“……不知陛下以为是否可行?”一个大臣说完,大殿里静了下来,似乎所有的人都在盯着他。
元帝张了张嘴,刚要说句准奏,却临时又将这话咽了下去,因为他发现,旁边坐着一直闭着眼睛的八思帝师此时竟似乎醒了,正睁开眼看着那名启奏的大臣。
八思帝师是西域来的大和尚,元历代几乎都在朝堂上为帝师设座,以示尊重,帝师在大多数时间内都不会在朝堂上发表见解,但也有例外,眼前的八识大帝师便不只是个摆设,眼下他既然睁了眼,说明方才那名大臣讲的事有些不同寻常。
这名大臣讲了些什么?元帝思索着,方才走神时间太长了,几乎想不起这家伙说了些什么,他看了看那名大臣,当他认出那是礼部的一名叫不上名字的侍郎时,脑子里渐渐有了些印象。
“此事……”
元帝此话一出,其它人便明白方才那礼部侍郎所奏之事的结果了,因为这一天的朝会,元帝只会说两句话,一是“准奏”,一是“此事再议。”
“父皇!”一旁有人发话了,众人一瞧,是太子赤哥殿下,他另有别名,但自己喜欢“赤哥”这个名字。
“吾儿有何事?”元帝皱眉头道。
“父皇,方才王侍郎所奏之事,儿臣认为可以施行,眼下朝廷多事,正应该举办一场盛事,以扬国威,以示太平,佛道论辩可谓恰逢其时。”
佛道论辩?元帝终于知道了那位王侍郎所奏请的事,他脸上并没有消去那层慵懒的状态,但心中却是一震,他眼神扫过群臣,见众臣子的眼睛也似乎无形中睁大了几分。
“哼!”元帝冷哼一声,“我朝以佛为教,此是祖制,又何必论辩,太子难道连这个也不知道么?”
赤哥一躬身:“父皇,儿臣自然知道以佛为国教,但眼下邪教纷起,尤其以道教为甚,致使许多普通百姓叛佛归道,此风断不可长,朝廷近些年除了取缔邪教外,还应通过佛道论辩这等盛事,以正视听,何况佛道论辩先王也曾有过,儿臣以为可以为之。”
“如此说来……”元帝沉吟一下,扭头看看旁边的和尚,“帝师以为如何?”
那大和尚早已重新闭上眼睛,此时也不知是不是睡着了,半天没有动静,元帝等了片刻,刚要开口再问,却见八思帝师轻轻地点了点头。
“准奏!就按礼部所议。”元帝开口道,随后看了看众人:“今天朝会到这儿吧,退朝。”
说罢,元帝也不等众人施礼完毕,从龙座上站起身来,伸了个懒腰,便向殿后走去。
元帝到了后殿,有太监帮忙除下袍带,略略洗漱一下,便躺在床上休息,几个太监在旁边默默准备着茶水和点心,竟是一点声音也没有。
大约过了半个时辰,元帝方才睁开眼睛,他仰面躺着,动也不动,开口问道:“你说太子的这番举动,会不会惹出什么麻烦?”
旁边一个年老太监一摆手,示意其它人退下,见殿内再无他人,方才轻声道:“陛下说的是佛道论辩吧?老奴看不出有什么麻烦。”
“蠢材!在我的面前也不说实话?若是没有麻烦,你会让其它人出去?”元帝声音里略有一丝不悦。
那老太监并无任何波动,平静道:“这一场论辩,结果早可预料,陛下又何必担心?”
元帝闻言,沉思片刻道:“你说的也是,既然结果早就定了,也就出不了什么麻烦,不过,你还是找几个人参加一下吧。”
“老奴明白。”那老太监答应一声,随即又轻声问道:“万安宫那边……”
“就算你想瞒也瞒不过,那便正大光明的去安排吧。”
御苑万安宫,一位看上去只有四十多岁的美貌妇人,正坐在象牙案前,她脸带怒容,正呵斥着另外三个人,一个太监、一个官员、一个三十多岁的女侍。
“哀家只不过就想敬奉一下佛陀,这才建了那么一所寺院,也不妨碍什么人,如何就会引起这么多人反对?说到底,这并不是冲着佛寺,倒像是冲着哀家来的。”
愤怒使美貌夫人的脸部有些扭曲,使她的年纪要老了十多岁的样子,更接近于她的真实年龄。
“你们说,事前竟然一点消息也没有探听到,朝堂上也没有什么说辞,哀家要你们这群废物又有何用?”
美貌夫人怒骂了许久,那三人始终低了头,一句话也不说。那夫人怒极,张口道:“来人,去把皇帝请来,我倒要问问他意欲何为。”
听到此话,下面的三人再也忍不住了,三人相互递了个眼色,那女侍首先说话了:“太后,还是不要惊动皇帝吧。”
“平时以为你聪明伶俐,此刻才发现也不过是小聪明罢了。”那美貌女人不耐烦道,“哼,我病了,让皇帝过来问一下难道也不行么?”
“是。”无论太后如何说,婢女先是应着,但随后却道:“此时还请太后不要惊动皇帝的好。”
呯地一声,太后捶了一下面前的案几道:“你倒说说为什么?”
婢女道:“此事可问也速大人,他与婢女看法一致。”
嗯?太后看看那婢女,转道盯着旁边的那官员。
那官员倒是不慌不忙,低头不慌不忙道:“不错,此时不该惊动皇帝。”他略停了一下又道:“此刻若不让他们跳出来,我们又怎么知道他们都有谁呢?”
太后听了一怔:“你的意思是……”
“太后。”那名太监也开口了,“帝师八思今日也上朝了,却并未制止此事,想必有所见解,何不请他来问一下?”
太后点点头,正要叫人去请帝师,却听有人通报:“帝师来了。”
太后见八思帝师坐下,让人奉上饮品,这才问道:“听闻今日朝会大师并未阻止佛道论辩,难道真如也速所说,是为了查清那些造谣生事的人?”
八思微微点头:“我佛慈悲!也速大人所说不假。本座其实还有一个意思:我朝以佛立国,本无疑义,但时至今日谬说纷纭,异端不息,老纳早就思量寻找一个机缘,大大弘扬佛法,灭掉杂端异说的势头,现在利用这个佛道论辩的机会再好不过。”
太后听了,沉吟半晌,方才慢慢道:“八思大师所说有理,但历来论辩都会引起莫大风波,若有什么意外,大师可曾想过如何处置?”
八思将眼睛一闭:“太后多虑了,不会有什么意外,有一件事正要告知太后,我师兄不日便要从佛国来大都。”
“九上活佛?他要来大都?”也速几人顿时露出惊喜的神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