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零三十七章联合拍摄
李松思索片刻,缓缓说道:“张导,我认为人物的成长应当是脉络清晰、有迹可循的。主角身负血海深仇,这无疑是推动他前行的初始动力。而少林寺,作为承载着深厚智慧与慈悲精神的圣地,会在潜移默化之中对他产生深远影响。在这个过程里,我特意添加了主角与寺中高僧的对话情节,同时着重刻画主角内心的挣扎,如此一来,便能使他的转变显得自然流畅,毫无突兀之感。”
向山在一旁不住点头,深表赞同:“没错没错,那些内心戏写得实在是太精彩了!我阅读的时候,仿佛能真切地感受到主角内心的纠结与挣扎,好似身临其境一般。”
张导接着发问:“还有这功夫场面,你描绘得细致入微,一招一式仿佛就在我眼前生动呈现,你是不是对功夫有着颇深的研究啊?”
李松微微一笑,坦诚相告:“实不相瞒,张导,我自幼便对武术怀有浓厚的兴趣,只可惜一直没有机会亲身练习。不过,我邻居家的孩子是什刹海体校的,小时候我常常看他在家中练习武术套路。在撰写剧本中的功夫场面时,那些儿时看到邻居练习武术的画面便会不由自主地浮现在脑海中,我再融入自己的一些理解与感悟。我觉得真实的功夫在电影里能够展现出独特的魅力,让观众切实感受到力量与美感相互交融的震撼。”
张导听闻,眼中满是赞赏之色:“妙啊!难怪这剧本里的功夫戏如此引人入胜。小李,我觉得这部电影一旦拍摄完成,必定能成为功夫片领域的经典之作。咱们可得全力以赴地筹备,争取打造出一部流芳百世的佳作。”
“张导,英雄所见略同啊!”李松忍不住竖起大拇指,紧接着说道,“对了,张导,关于电影拍摄,我有一个提议,当然,仅仅只是提议而已,您作为经验丰富的导演,一切自然还是由您做主。”
起初,张导听闻李松要对他的电影发表见解,心里难免有些不悦。但听到最后,李松强调只是建议,最终决策权仍在自己手中,脸色这才缓和过来。而且李松作为剧本创作者,或许确实会有一些独到的想法。一念至此,张导示意李松继续说下去。
向山目睹张导的反应,惊讶得无以复加。要知道,张导的电影,向来鲜少有人能指手画脚。偏偏李松做到了,向山不禁对李松竖起大拇指,赞叹道:“李松兄弟,还是你厉害啊!”
“张导您看,香江地域终究有限,即便加上湾湾的市场,与内地相比,规模还是太小了。倘若能够和内地联合拍摄,并且同时在内地和香江上映,那票房成绩绝非香江一地可比。”李松清晰地记得,前世《少林寺》上映时万人空巷的盛况。即便当时内地电影票一张仅售两毛钱,其票房依然达到了惊人的两个亿。
张导听了李松的话,眼前顿时一亮,下意识地摸着下巴陷入沉思。他不得不承认,李松这个提议极具前瞻性。内地庞大的人口基数,意味着拥有广阔无垠的电影市场。若真能实现与内地联合拍摄并同步上映,那么影片所产生的影响力与票房潜力都将不可估量。
“小李,你这个想法新颖且极具可行性。不过,与内地联合拍摄并非易事,其中涉及诸多复杂的问题,比如政策法规、合作模式、利益分配等等。”张导缓缓说道,神色间既有对新机遇的憧憬,又透露出对实际困难的担忧。
李松笑着点头,显然早已料到张导会有此顾虑:“张导,我明白此事困难重重。不过,我在内地也积累了一些人脉资源,或许可以从中帮忙牵线搭桥。而且内地相关部门一直积极支持文化产业的交流与合作,只要咱们拿出足够的诚意,精心策划合作方案,我相信这些困难是能够克服的。”
向山在一旁也激动地附和道:“是啊是啊,张导,李老弟这提议切实可行!一旦成功,咱们这部电影说不定真能创造影史奇迹。”
张导目光闪烁,心中已然有些心动。毕竟对于任何一位导演而言,打造一部传世经典都是梦寐以求的事。而李松提出的联合内地拍摄的方案,无疑为实现这个梦想增添了巨大的可能性。
“好,小李,既然你如此有信心,那这件事就麻烦你先帮忙联系一下,摸摸内地那边的态度。”张导终于下定决心,拍了拍李松的肩膀说道。
“没问题,张导,我尽快去办。”李松欣然应下。
接下来,三人又围绕电影的其他细节,诸如选角、拍摄场地等问题,展开了热烈的讨论。不知不觉间,几个小时过去,而屋内三人却依旧沉浸在对电影的美好憧憬之中,仿佛已然看到了《少林寺》上映后,在两地掀起的观影热潮。
商定好拍摄事宜之后,时间已至下午四点。张导、向山与李松站起身来,彼此握手道别,言语间满是对未来合作的殷切期待。
回去的路上,向山按捺不住心中的疑惑,侧头询问张导:“张导,您说这两地联合拍摄,真的可行吗?”
张导目光坚定,脸上洋溢着兴奋的神色,用力一拍大腿,说道:“绝对可行!你想想,内地拥有十亿人口的庞大市场,一旦我们成功打开内地市场的大门,《少林寺》这部电影的票房前景简直不可限量。只要我们在合作过程中操作得当,各个环节都安排得周密细致,这部电影极有可能成为香江有史以来票房最高的电影。”
向山听闻,眼中闪过一抹狂喜,激动地说道:“那可真是太好了!《少林寺》可是咱们永生电影公司拍摄的第一部电影,要是真能成为香江票房最高的电影,公司必定能一炮而红,届时肯定能吸引更多优秀的导演和演员加入,咱们的电影事业可就迎来大发展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