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道圣旨,便是关于削藩的诏书。
当这道圣旨快马加鞭送抵宁王、恒亲王、端亲王、安郡王四人曾经的封地,以及其他尚未被波及的藩王府邸时,立刻引起了轩然大波。
而圣旨的内容,更是让宁王等四位“主动请辞”的王爷,险些气得当场吐血!
圣旨开篇,先是历数了藩王制度自太祖立下以来的种种功绩,肯定了宗室藩王在拱卫中央、屏藩王室方面所起到的积极作用。
然而,话锋一转,圣旨便笔锋犀利地指出了当前藩王制度所存在的诸多弊端:诸如藩王权力过大,尾大不掉,侵占田亩,与民争利,甚至拥兵自重,威胁中央等等。这些弊端,已然成为国家安定的隐患,社稷发展的阻碍。
紧接着,圣旨以一种悲天悯人的口吻写道:
“朕夙夜忧思,寝食难安,深恐祖宗基业毁于一旦,天下苍生再遭涂炭。幸有宁王、恒亲王、端亲王、安郡王等宗室贤王,深明大义,体察朕心,更洞悉藩王制度之沉疴痼疾,为天下宗室藩王之表率,主动上书朕躬,痛陈藩王之危害,恳请朕以江山社稷为重,以万民福祉为念,行削藩之策……”
“宁王等人言辞恳切,情真意切,为国为民之心,昭然可见。其高风亮节,不恋权位,主动请辞爵位,愿为天下藩王之先导,朕览其奏章,深受感动,亦深感欣慰。有此等贤明宗室,实乃我大奉之幸,万民之福”
“故朕经再三思虑,并与内阁诸臣反复商议,决定顺应天意民心,采纳宁王等贤王之良言,自即日起,于全国范围内,逐步推行削藩之策……”
当宁王、恒亲王、端亲王、安郡王四人,在京师的府邸中,由礼部官员当众宣读完这道圣旨的内容后,四人的脸色,瞬间变得比锅底还要黑!
“噗——!”
脾气最为暴躁的端亲王,一口老血差点没直接喷出来!他指着那明晃晃的圣旨,气得浑身发抖,嘴唇哆嗦着,半天说不出一句话来。
“陛……陛下……他……他怎么可以这样?!!”宁王也是气得眼前发黑,胸口如同压了一块巨石,憋闷得几乎喘不过气来。
主动上书请求?痛陈藩王危害?为天下宗室藩王之表率?高风亮节?不恋权位?
这圣旨上的每一个字,都像是一记响亮的耳光,狠狠地抽在他们的脸上!火辣辣地疼!
他们什么时候主动上书请求削藩了?他们分明是被林尘那个小贼和陛下联手逼迫,才不得不含恨辞去爵位的!如今倒好,在这圣旨之中,他们摇身一变,竟然成了深明大义、主动为国分忧的“贤王”!成了推动削藩的“功臣”!
这分明是拿他们当挡箭牌!拿他们当替罪羊啊!
可以想象,当这道圣旨传遍天下,那些尚未被波及的藩王宗室,在看到这份将所有责任都推到他们四人头上的诏书后,会是何等的愤怒!他们四人,从此以后,将会成为天下所有藩王的公敌,被钉在历史的耻辱柱上,遗臭万年!
“陛下……好狠的心呐!”恒亲王面如死灰,喃喃自语。他终于明白,皇帝不仅要削去他们的爵位和权力,更是要彻底毁掉他们的名声,让他们永世不得翻身!
安郡王也是一脸的绝望与悲愤。他原以为,辞去爵位,便能换来一世安稳。却没想到,等待他们的,是更大的羞辱与清算!
“林尘!你们……你们欺人太甚!!”端亲王终于忍不住,发出一声悲愤欲绝的怒吼。
然而,他的怒吼,在这偌大的京师之中,显得那么的苍白无力。圣旨已下,木已成舟。
在圣旨发出的同时,京师的兵部和各地兵备道,也接到了来自中枢的紧急密令。一时间,整个大奉王朝的军事力量,都进入了一种高度戒备和快速调动的状态。
无数快马从京师的各个城门疾驰而出,马蹄声踏破了黎明前的宁静。这些都是经过精心挑选的使者,他们怀揣着措辞严厉,不容置喙的第二道圣旨,以及皇帝的亲笔信函,肩负着前往其余各藩王封地传旨的重任。
他们的任务只有一个:以最快的速度,将朝廷削藩的决心和具体指令,传达到每一个藩王的耳中,并“护送”他们即刻启程,赶赴京师“觐见陛下,共商国是”。
……
数日后,湖广省,吴王府。
吴王,年近五十,平日里在封地作威作福,生活骄奢淫逸,对于朝廷的政令,向来是阳奉阴违。他自恃封地富庶,兵强马壮,从未将远在京师的皇帝放在眼里。
此刻,他正搂着新纳的美妾,在后花园中欣赏歌舞,饮酒作乐,好不快活。
突然,一名神色慌张的管家连滚爬带地跑了进来,声音带着哭腔:“王……王爷!不好了!京师……京师来人了!是钦差!带着圣旨来的!”
吴王闻言,眉头一皱,脸上露出一丝不悦。他放下酒杯,不耐烦地说道:“慌什么慌!不就是个传旨的太监吗?打发点银子,让他滚蛋就是了!莫要扰了本王的雅兴!”
在他看来,京师来的使者,无非就是要钱要粮,以往也是这么打发的。
管家却哭丧着脸道:“王爷,这次……这次不一样啊!来的不是太监,是兵部的一位郎中,还……还带着一队京营的兵马!气势汹汹的,说是有十万火急的圣旨,要王爷您立刻接旨!”
“京营兵马?”吴王这才意识到事情有些不对劲。他挥了挥手,让歌姬美妾退下,整理了一下衣冠,沉着脸向前厅走去。
前厅之中,一名身着兵部官服,面容冷峻的中年官员,正手捧圣旨,昂然而立。他的身后,站着数十名盔甲鲜明,手持兵刃的京营士卒,个个目光锐利,神情肃杀,将整个王府前厅都衬托得气氛凝重。
“吴王接旨!”兵部郎中见吴王出来,也不多言,直接展开圣旨,朗声宣读。
圣旨的内容,与送往宁王等人封地的并无太大区别,只是在最后,语气更加严厉,措辞更加不容置疑:
“……着吴王即刻启程,三日之内,赶赴京师,不得有误!吴王封地所有田亩、人口、赋税,即日起,全数交由当地官府及州府衙门共同管理,所有兵马,原地待命,听候兵部调遣!钦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