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梦瑶把每个手工艺人对她工作室装修和布置的具体要求一条条记下来,连同他们随手画的草图一起整整齐齐地收进文件夹里。她一边整理一边琢磨:这栋艺术大楼环境不错,交通也方便,但真不适合让那些要用大型机器的手艺人长期待在这儿。电锯一开、打磨机一响,那动静可不是开玩笑的,周围都得受影响,邻居说不定还得投诉。她可不想刚起步就惹麻烦。
“还是得分个类。”她心里盘算着,“像编织、剪纸、绘画、书法这些安静的手艺,完全可以在市区这栋楼里做,既方便交流,又不影响别人。可雕塑、木工、金属加工这些需要大设备、有噪音的项目,得换个地方。”
她越想越觉得有必要单独建一个专门的手工作坊。等她把所有艺人的手艺类别和人数统计清楚后,再根据实际需求设计详细的建筑图纸也不迟。如果市区这栋楼实在不够用,她干脆打算去郊区找个宽敞的地方——最好是废弃的工厂或者闲置的老厂房。买地从头盖房当然也可以,但太费时间,审批流程也复杂。相比之下,改造旧厂房更现实,省时省力,还能保留一些工业风的质感。
“要是能建成那种老式的四合院风格就好了。”她脑子里浮现出画面,“分成好几个院子,每个院子专门安排一种工艺。比如东边是木工区,西边是陶艺坊,南边搞金属铸造,北边留给石雕……每个院子都能容纳好几位师傅一起干活,互相切磋,又有独立空间,互不打扰。”
她越想越兴奋,甚至开始设想生活配套。“院子里还能腾出一块地种菜,养点鸡鸭,再搭个猪圈,养两头猪。反正人多了,吃饭也是个问题,自给自足多好!空气新鲜,环境安静,大家也能沉下心来创作。没有车水马龙的吵闹,只有风吹树叶的声音和工具敲打的节奏,那才叫真正的艺术氛围。”
她把这个想法告诉了欧阳寒。欧阳寒听完直点头:“你这思路挺清晰啊。市区确实不适合搞那些吵的项目,尤其是晚上,万一有人投诉扰民,后续麻烦一大堆。郊区空地多,随便怎么折腾都没人管。而且集中管理也方便,安全、水电、材料运输都能统一安排。”
“对吧?”陈梦瑶笑了,“我就怕一开始贪方便,结果后面问题一堆。所以宁可前期多花点心思,把场地分清楚。”
“那你打算什么时候开始找地方?”欧阳寒问。
“等我把名单和人数统计完,大概三四天内就能定方向。”她说,“不过我现在最缺的是资源——有没有现成的废弃厂房?谁手里有这类信息?”
“这事不难。”欧阳寒想了想,“今晚周杰泉不是要过来吃饭吗?他在房地产公司上班,认识的人多,地产、工业用地这块他多少有点门道。你趁机问问,让他帮忙留意一下。”
陈梦瑶点点头:“行,我正有这个打算。”
于是她在随身带的笔记本上写下:“联系周杰泉,寻找郊区废弃厂房或空置工业建筑,优先考虑结构稳固、面积足够、交通尚可的位置,用于建立手工艺集中创作基地。”
写完这一条,她又翻到新的一页,开始列明天的计划。
“上午先接待王先生,交接好艺术联盟的大楼事宜,中午请他吃顿午饭;下午去艺术馆找二哥,告诉他展览场地已经确定下来的事,让他到时直接跟李玟萱这个负责人联系具体的工作安排。还得让他尽快把展品整理成册,最好配上照片和简介,方便后期宣传。另外,宣传必须提前启动,下周就要开展览了,时间紧得很。海报、公众号推文、短视频预告都得安排上。”
她停了一下,笔尖在纸上轻轻顿了顿,接着继续写:“展览馆的门票得赶紧安排上了,到底用纸质票还是电子票?这个得定下来。要不要搞个分级制度?比如普通票和VIp票,毕竟不同人群的需求不一样。另外,艺术馆那场中秋过后的演出,票务设计也得同步推进,不能拖,设计完就得马上投入制作,尽早开始售票。这些事都得开个会专门讨论,不能靠一个人拍脑袋决定。”
她皱了皱眉,又补充道:“还有节目单的事必须抓紧——现在那几家艺术学院有没有把参演人选出来?人定了没?表演内容有没有初步方案?这些信息一天不到手,节目单就做不了,后续宣传、排练、场地布置全都得跟着卡住。”
突然像是想起了什么,她提笔又加了一句:“对了,顺便跟学校那边打听一下,有没有挑选出来家庭条件困难但专业能力特别强的学生?我们可以考虑签定向培养协议,给他们提供上台表演和参与教学的机会。这不仅是帮他们找到出路,对我们来说也是提前锁定好苗子,储备未来的人才资源。这个合作比较正式,最好让律师一起参与签约流程,确保合同合法合规。还有,那些需要办签证来参加演出的学生,保险问题也得一并解决。这些事不急在这一两天,等演出结束再统一安排也来得及。”
她深吸一口气,把重点标了出来:“最关键的是,明天必须拿到参演学生的名单和节目的初步安排!只有有了这两个东西,才能做节目单。所以明天一早就要去问那几家艺术学院选人进展到哪一步了。然后立刻联系李晓,确认主持人、音响师、灯光组这些幕后团队的准备情况。这些人都是关键角色,必须提前召集起来,最好就在别墅里开个现场会,把整个流程走一遍,发现问题当场解决。”
她一边写一边盘算:“最迟后天,要把所有相关人全部聚齐开会——包括二哥、负责艺术馆宣传和策划的王明商、周予安、公关经理沈清妍、福利院院长赵佑泽,还有那四家艺术学院的院长。大家一起敲定最终的演出流程和节目顺序,确保每个环节都有人负责,不出纰漏。”
写完最后一句,她把笔记本往旁边一推,递给欧阳寒看了看。欧阳寒扫了一眼,点头说:“你安排得很清楚,节奏也把控得好,没问题。”
她这才抬起头,瞥了眼墙上的钟,已经五点多了。窗外的天色微微泛橙,楼下的大厅隐约传来打扫的声音。她合上笔记本,站起身活动了下肩膀,懒洋洋地说:“行了,差不多了,该收尾了,准备迎接客人吧。”
两人一起走出房间,朝大厅走去。刚站定没多久,墙上时钟的指针刚刚跳过六点,门铃就响了——周杰泉准时到了。
“哟,来得正好!”陈梦瑶笑着迎上去,“饭刚做好,就等你了。”
三人边聊边走进饭厅坐下。刚动筷子,陈梦瑶就主动开口:“今天真是谢谢你啊,艺术联盟大楼那边的事多亏你出面协调,不然哪这么快就谈下来。”
“小事一桩。”周杰泉摆摆手,“你也知道,我在这一片还算有点人脉。再说了,你是正经做事的人,我当然得支持。”
“那接下来还得麻烦你。”陈梦瑶夹了口菜,语气认真起来,“我打算在郊区找个地方,最好是废弃的工厂或者空厂房,改造成手工艺人的集中创作区。主要是做雕塑、木工这类要用大机器的项目,市区太吵,不适合。”
“明白。”周杰泉点头,“你想要多大面积?地段有什么要求?”
“越大越好,至少五千平以上,结构要结实,能承重,最好有现成的电力和排水系统。”她说,“价格不是问题,关键是位置不能太偏,交通还得过得去,师傅们出入比较方便。”
“行,我明天就开始打听。”周杰泉笑着说,“最近正好听说城西有个老纺织厂停用了三年,空着没人管,我去看看合不合适,拍点照片给你参考。”
“太好了!”陈梦瑶眼睛一亮,“真找到合适的,我一定好好感谢你。”
“别客气。”周杰泉笑道,“不过话说回来,这种事长期做,还是得有法律顾问。万一以后租约、产权、安全责任出了问题,没人懂法可不行。”
陈梦瑶一拍脑门:“对啊!我正想找律师呢。最好是擅长合同、知识产权和劳动法的,能给我们福利院、店铺还有未来的作坊都做个法律支持体系。”
“这没问题。”周杰泉说,“我认识几个靠谱的律所合伙人,回头让他们跟你对接。你先把需求列清楚,见面聊一次就行。”
“那就拜托你了!”陈梦瑶感激地说。
正事谈完,气氛轻松下来。欧阳寒举起杯子:“来,为咱们第一步顺利落地,干一杯。”
三人碰杯,笑声在饭厅里回荡。
吃完饭,天色已暗。送走了周杰泉后,陈梦瑶站在窗前看着外面渐起的夜灯,心里却早已飞到了未来那个理想中的手工作坊——青砖灰瓦,院落相连,匠人们在各自的小天地里专注打磨作品,孩子们在菜园里奔跑,炊烟袅袅升起,鸡鸣狗吠相伴……
她转过身,对欧阳寒说:“等那个作坊建起来,我们就在门口挂块匾,写四个字——‘匠心归处’。”
欧阳寒笑了:“听起来像个世外桃源。”
“那就把它变成真的。”陈梦瑶眼神坚定,“一步一步来,总会实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