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义县的县太爷卢文,此刻只觉得后颈窝子一阵阵发凉,手脚都有些发麻。
都说知县是百里侯,在这方圆百里之地说一不二,卢文也是这么想的。
他在这孝义县经营十年,早已将全县上下的官吏、豪绅、大户打点了一遍,编织成一张密不透风的关系网,说是一手遮天绝不为过。
这孝义县的天,就是他卢文!
便是皇帝老爷的旨意到了孝义县,也得看他卢文愿不愿意去施行。
他出身卢家支脉,家族运作将他放在这个位置上,也就不管不顾了。
家中不看重,这知县一当就是十年未挪窝,他也乐得在此当个土皇帝。
去年晋地归降新帝的消息他自然知道,也风闻新帝对世家大族颇有看法。
但那又如何?天下上千个县,九成以上的知县都是他们世家的人,陛下还能把所有人都撤了不成!
天塌了有个高的人顶着,只要主家还在,他这县太爷的位子依旧稳当得很!
就在昨日,他还刚纳了第十房小妾,是县里一个极力巴结他的富商献上的庶女,年方二八,水灵得能掐出水来。
一夜颠鸾倒凤,他今日连县衙都懒得去,索性就在新置的外宅里高卧不起。
万万没想到,天刚蒙蒙亮,就被心腹师爷急促的敲门声惊醒。
“县尊!县尊!大事不好!大事不好啊!”
卢文被从温柔乡里硬拽出来,脑袋里像是灌了浆糊,昏沉刺痛。
年过三十,精力不济,昨夜还是靠着秘制的补药才勉强成事,此刻正是头晕眼花、浑身酸软的时候。
但他能在这位置上坐十年,自有其过人之处,深知轻重缓急。
他强压下满心的怒火,在小妾的搀扶下穿戴好,哑着嗓子将心腹叫了进来:
“慌什么!天塌下来了?!慢慢说,发生了何事?”
那师爷脸色煞白,声音都在发颤:“县、县尊,有......有一支军队从南边来,已经......已经开到县衙门口了!”
“什么?!”卢文又惊又怒,睡意瞬间去了大半,“你们是死人吗?!怎么能让人把军队开进城里来?守城的兵丁是干什么吃的!”
师爷委屈得快要哭出来:“拦不住啊县尊!足足二百多号人,全是顶盔贯甲的铁骑!那杀气,那阵仗......城门守军连问都不敢多问一句,直接就放进来了!”
莫要看李彻平日里打仗动辄出动骑兵几千上万,那是影响国运级别的战场。
在日常生活中,几百骑兵便是呜泱泱一大片了,普通人根本抵抗不了那种视觉冲击力。
听闻这话,卢文脑子更乱了。
军队到孝义县这鸟不拉屎的穷乡僻壤来干嘛?
这里地处太原盆地西南边缘,要啥没啥。
打仗的时候都没人愿意来抢占,自古便是兵家不争之地。
虽说满心疑惑,但他还是不敢怠慢。
手忙脚乱地套上官袍,帽子都戴歪了,便急匆匆赶往县衙。
刚到县衙门口,他便倒吸一口凉气。
只见衙前空地上,果然肃立着百余名军士。
这些军士与他平日见到的府兵截然不同,个个身形彪悍,眼神锐利。
身着统一的制式玄甲,腰间挂着鼓鼓囊囊的火药袋,背上背着擦得锃亮的火铳!
更奇特的是,他们人人外罩一件大红袍子,肃杀之气与喜庆之色诡异交融,看得人心里发毛。
为首一人,同样身着绯色文官袍服,却手按宝剑,端坐于一匹神骏的枣红马上。
那袍服之下,隐约可见鼓胀的肌肉轮廓,与其说是文官,倒更像是个武将披了层文官的皮。
卢文心头狂跳,连滚带爬地跑上前去。
也顾不得官仪,直接拜倒在地,声音发颤:“下官孝义县知县卢文,参......参见上官,迎接来迟,万望恕罪。不知上官驾临鄙县,有何指教?”
那绯袍官员扫了他一眼,目光如同刀片子刮过,让卢文遍体生寒。
然而,对方开口的语气却还算平和:“卢知县不必惊慌,本官并非来问罪的,乃是来报喜的。”
“报......报喜?”卢文懵懵懂懂地爬起来,脑子里一团乱麻。
报喜?报什么喜?
他硬着头皮,小心翼翼地问道:“敢问上官......所报何喜?”
那绯袍官员淡淡道:“本官礼部少卿刘大封,奉陛下之命,特来你孝义县张家村,为新科状元张谦报喜!”
刘大封,正是和赢布一起来投靠李彻的游侠中的一员。
此人和赢布走的是截然不同的两条道路,当年随张泛一同出使靺鞨立了功劳,从此就成了礼部属官。
虽然没有赢布从龙之功显赫,但礼官毕竟是文臣的路子,且是文臣中最清贵的,两者哪个前途更广阔还真不好说。
“礼部少卿......新科状元郎......”
这两个词在卢文脑子里各自炸响了一次。
礼部少卿,正四品的大员!
普通人面见一次都是十世积德,竟然只是来......报喜的?!
而新科状元,竟然出在他这小小的孝义县?!
卢文自然听说过科举之事,但他一直没太当回事。
在他看来,就算让那些寒门子弟考中了又如何,还能比得上他们世家千年积累的底蕴?
可直到此刻亲眼见到这阵仗,他才意识到,当今陛下对这次科举,重视到了何等地步。
来报喜的都是四品高官,那状元郎本人在帝都该是何等风光。
怕不是天子的座上宾,帝都新贵?
还有那张家村!
乃是县里最穷、最偏的一个村子,那里竟然能飞出金凤凰了,出了个状元?!
卢文甚至连张家村里面有读书人都不知道。
尽管卢文心中翻江倒海,但在面上却不敢有丝毫怠慢,连忙堆起笑容:“原来是刘大人!失敬失敬!”
“状元郎出自我县,实乃全县之荣光!上官稍候,下官这就召集三班衙役,为您前头带路,敲锣打鼓,风光前往张家村!”
“不必如此,本官自带了吹打队伍。”刘大封抬手制止道,“县衙的人另有他用,在城中寻一处显眼宽敞之地,平整出来。”
“稍后,本官要亲自为状元郎选址立碑,以彰其荣,你现在随本官一同前往张家村。”
立......立碑?!
卢文眼睛瞬间就红了,心里酸得直冒泡。
他娘的!好大的排场!
本官在这当了十年知县,都没敢给自己立块碑,这泥腿子出身的状元,何德何能?!
可他却不敢在面上有丝毫表示,只能连声应喏:“是是是,下官遵命,这就去安排。”
一行人马在刘大封的带领下,浩浩荡荡开往张家村。
到达村口时,那里早已被闻讯而来的村民围得水泄不通。
张家村这穷乡僻壤,平日里最大的新闻就是谁家丢了一只鸡,谁家卖田嫁了闺女。
如今见到京中大官到来,还有县太爷陪同,跟着这么多盔明甲亮、如同天兵天将般的军士,自是新鲜得不行。
几乎全村男女老少都跑了出来,挤在路边议论纷纷。
之前与张父争吵的那几个长舌妇人也挤在人群后面,伸着脖子张望,嘴里还不忘低声嚼舌根。
张父却没来。
他趁着这阵骚乱,想着赶紧去地里把剩下的活干完,免得再碰上那些糟心的人和事,平白受气。
却听人群嗡嗡作响:
“发生啥事了?咋来了这么多官军?”
“不知道啊,这排场,比当年县尊来赈灾还大!”
“莫不是咱村谁犯了王法,来抓人的?”
“不好说,你看那些军爷,带着火铳呢,吓人得很......”
“莫不是闹了匪患,不是说最近朝廷抓匪呢吗?”
就在这时,刘大封翻身下马。
看着眼前贫瘠的村庄,也不由得叹了口气,深感张谦的不易。
他也是出自大山中,深知从底层爬上来有多么不容易。
若非心中憋着一口气,谁会去做游侠,好人谁当游侠啊?
而张状元比自己还难,游侠虽然不入流,但走南闯北至少还有一群伙伴相伴。
而张状元独自游学,这些年来走南闯北不说经历多少危险,这份魄力就已经是常人所不能及的了。
想到这里,刘大封运足中气,开口道:
“捷报——贵府张老爷,讳谦,高中天兴元年恩科殿试,一甲第一名,状元及第!”
“皇恩浩荡,特此报喜——”
声音落下,村口却陷入了一种诡异的寂静。
百姓们面面相觑,脸上全是茫然。
张府?张老爷?
村里姓张的倒是不少,可都是一群苦哈哈,哪家能有‘老爷’?
还有这状元......啥是状元?比县太爷还大吗?
见无人应答,场面一时有些冷场尴尬,刘大封由得微微蹙眉。
一旁的卢文知县急了,这要是让上官觉得他治下百姓愚钝不堪,岂不是丢了他的脸?
他连忙上前一步,扯着嗓子,用本地土话高声喊道:
“就是张谦!你们张家村可有一个后生叫张谦的?”
躲在人群最后的那几个妇人,听到张谦这个名字,心头猛地咯噔一下。
坏了!
张老蔫的儿子......好像......好像就是叫张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