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如说老朱让人把茹太素暴打了一顿。
那是因为茹太素送来了一份长达万字的奏章,读到一万六千五百多字的时候,朱元璋都还没有听到重点,然后大怒,让人把茹太素暴打一顿。
其实朱清谷怀疑如果可以的话,朱元璋估计想要捋起袖子亲自下去打,这都什么狗屁东西,浪费时间!
还有就是土木堡事变发生之后,朱祁钰监国,有大臣请求处置朱祁镇身边的大太监王振,还真有王振的死党跳出来呵斥群臣,引发了众怒。
一群人就这样拳拳要你老命,把王振的同党马顺、毛贵和王长随在朝堂上乱拳打死了。
老实说就算是打死再多的人都是值的,毕竟跟去土木堡的可是有不少的文臣武将,不少人可是死在那里了。
所以在商量的时候突然间给你来一下拳你老命,朱清谷还真怕这些专家挡不住。
显然双方都留有余地,谈判结果在一天之内是出不来的。
当初在大唐那边他们也是谈了一周多呢。
于是朱清谷他们就溜达出去了,想要在明朝这里随意走走,朱标公务繁忙,就派了朱樉、朱棢、朱棣、朱橚四个人来招待他们。
朱樉这人看起来如其名,还是有点豪爽的,朱棢就有点继承了老朱的那种阴恻恻的神情,朱棣完全晒成黑炭了,朱橚有点呆呆的。
其实打跑元人,也没有过多少年,洪武初年的时候百业凋敝,到了现在渐渐的缓过一口气来了。
街道上还是很热闹的,而且人们都有些盼头,朱樉大手一挥,说带他们去工坊看看。
朱清谷也就跟着去了。
骑着马渐渐出了城,朱清谷就看见很多田地里都种上了番薯藤,这才三四个月,就有模有样的了。
“看来不多久,这些番薯就可以收获了。”朱清谷扫量了一眼。
“估计还要到八九月份,一些晚的要到九月十月,不过现在他们可以采叶而食。”朱棣了解过这些东西,前几个月朱元璋要求推广番薯的时候,他们这些皇子都有领到任务。
“嗐,这些番薯有什么好看的,走,我们去看工坊,就建在河上!”朱樉就算是推广了这些东西,也对这些番薯什么的没有什么兴趣。
让万民填饱肚子,可不是他需要考虑的。
但是朱橚却眼尖的看到了几株草药,小心翼翼的过去记住了位置,看样子是想要把它们带走。
朱清谷忽然间想到了一件事情,“朱橚先生,你愿不愿意去唐朝和孙先生他们交流一下?”
朱橚点点头,“其实上一回过去我就想要和孙神仙他们说说话,就是时间太短了。”
他们说的自然就是孙思邈了。
不过孙思邈现在很忙,而且接触到新的医学理念,和唐朝的医生郎中正在探索一条新的道路。
之前朱清谷也收到了李泰他们帮孙思邈递的话,想要和明朝的大夫沟通一下。
如果是为了医学进步,朱清谷是很愿意医学交流的。
“那么有空再商讨这件事情,其实孙先生他们也想要来明朝找一些医者沟通一下。”朱清谷笑了一声。
再怎么说,明朝比唐朝还是多发展了几百年,医学方面也已经有了很多的进步,而且这是中医方面的进步,不是西医。
在融汇别的医学理念的时候,要注意,不能忘记自己原本的东西。
“他就是喜欢弄这些,尤其是得到爹允许之后。”朱棢说了一声。
路上听他们叨叨,朱清谷才知道朱元璋就是死命的让他们干活,也不打算把他们放出去了,就全部都在自己的眼皮底下好了。
而且等到他们一定的年限,考试之后才能承袭基础的爵位,有立功表现才能升级。
所以现在大家都在钻研怎么立功,之前推广番薯,他们也是争抢着去的。
而朱橚就有自己的路,那就是走草药这一条路。
之前还是自己偷偷操持,现在光明正大起来了,因为老朱给他特批了。
他们继续往前走,看见前面有了一些建筑物,两侧也有人开始走动,他们很是兴奋的说着一些东西。
比如说什么‘太快了’‘实在是太快了’!
在路上见到骑马,并且身着富贵的人他们一下子就避开了,但还是看到了朱清谷。
朱清谷就是名人,他们也兴高采烈的朝着朱清谷打招呼。
用的是带着口音的普通话,但朱清谷还是听得清楚,朝着他们点点头。
“朱姑娘是来看工坊的吗?”一个年轻一点的少年大着胆子喊道,“我可以带朱姑娘随意转转!”
朱樉他们一下子就勒马停了下来,“小子,你很大胆嘛!”
换做是平常,他早就不耐烦了,不过今天朱清谷他们在这里,他也很有耐心。
于是朱清谷他们的马就放在不远处,那个叫做‘阿贵’的少年就带着他们在这里转。
朱清谷还以为这里是村子,其实不是村子,只是因为这里水流湍急,隔了好几处就有工坊,这些人都是来这里赚钱的人,渐渐的就在这附近弄了点房子住,又卖点小东西,所以这里渐渐有了街道一样的存在。
朱清谷他们跟着阿贵去看,就看见上面一点的地方有造纸工坊,还有利用水力研磨粮食的研磨工坊,一些做什么东西的流水线工坊,还有纺织厂。
下游就是农田,不过朱清谷也注意到因为水还是有些污染,毕竟有造纸工坊在。
阿贵也说,“在这里比我去给别人当学徒赚得多多了,有了钱我就能给我娘治病,我娘的病都快好了!等以后多存点钱,盖房子,娶媳妇,生孩子,也要和朱姑娘一样读书!”
阿贵眼睛亮晶晶的,周围的人也都是也都是笑影。
长久的不谈,但现在他们的生活确确实实在改变。
也有些人是趁着农闲的时候过来,有些人是家里的丈夫做田,媳妇出来工坊工作,结果在工坊赚得还比做田的多!
现在的朱元璋稍微解除了一些工匠的禁令,所以就看到不少工坊主供养了工匠,让他们研究怎么更加省时省力的做出同样的东西来。
朱清谷还是挺吃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