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手持羽扇,轻轻地摇动着,羽扇所带来的微风拂过他的面庞,让他显得更加气定神闲。
诸葛亮微微颔首,表示对这个计策的认可,但同时也提出了一个关键的建议:“此计甚妙,然而要确保万无一失,还需派遣一员猛将坐镇伏击点,以防敌军突围。”
张固闻言,目光如炬地扫过在场的众人,似乎在寻找最合适的人选。经过一番深思熟虑,他的目光最终落在了典韦身上。
张固朗声道:“典韦,此次伏击任务至关重要,关系到整个战局的成败。我相信以你的勇猛和果敢,定能胜任此重任。率虎卫军埋伏于要道,一旦敌军进入伏击圈,务必给予他们致命一击!”
典韦闻听此言,顿时精神一振,他双手握拳,关节发出咔咔的响声,仿佛全身的力量都在这一刻被激发出来。他高声回应道:“末将遵命!定当全力以赴,不辱使命!”
就在众人紧锣密鼓地筹备伏击之时,邯郸城内,曹操的大军已经如潮水般涌入城中。
只是,张固并不知道,曹操根本没有和他在邯郸决一死战的想法。他的计划,很快就会落空。
邯郸城,残阳如血。
曾经繁华的城池如今已显颓败之象,城墙上的曹字大旗在风中猎猎作响,却掩不住城内弥漫的肃杀之气。曹操立于城楼之上,远眺西方,那里是张固大军压境的方向。
“主公,风大,当心着凉。”身后传来温和的嗓音,荀彧缓步上前,将一件锦袍披在曹操肩上。
曹操没有回头,只是微微颔首,沉默良久,才低声道:“文若,孤……败了。”
短短四字,却似重若千钧。
荀彧心中一颤,但面上依旧平静,只是目光微垂,道:“主公何出此言?我军虽失冀州大部,但仍有幽、并二州可为根基,未必没有转圜之机。”
曹操摇头苦笑:“转圜?张固兵锋正盛,麾下猛将如云,谋士如雨,更兼民心所向,孤……已无力回天。”
他转过身,目光灼灼地盯着荀彧:“文若,孤今日召你来,不是要听安慰之言,而是要你为孤谋一条后路——若孤败亡,曹氏一族,该如何保全?”
荀彧神色一凝,沉默片刻,才缓缓道:“主公欲退往常山,与张固决一死战?”
“不错。”曹操眼中闪过一丝决然,“孤宁可战死,也绝不卑躬屈膝!”
荀彧轻叹一声,道:“若主公心意已决,彧不敢阻拦。但曹氏血脉,不可断绝。”
他顿了顿,目光深邃,继续道:“彧以为,当分两路而行——其一,送大公子曹昂西行,投奔刘备。刘备素有仁德之名,又与主公曾有旧谊,必会善待大公子。其二,让二公子曹丕留守幽州,若事不可为,便降张固。”
曹操眉头一皱:“让子桓投降,张固会同意吗?”
荀彧点头:“张固此人,虽手段凌厉,但并非嗜杀之辈,之前曾经与他敌对的刘表、刘璋、孙家,都可以看出来。若二公子主动归降,他必不会赶尽杀绝。而大公子投奔刘备,则可为曹氏留一线生机,他日或可东山再起。”
曹操沉默良久,终于长叹一声:“文若之谋,真的是老成持重……只是子修性情刚烈,就怕他未必会愿意独自逃生。”
荀彧微微一笑:“此事易尔,主公只需告诉大公子,他肩负的是曹氏存续之责,而非苟且偷生,他必会应允。”
曹操深深看了荀彧一眼,忽而大笑:“好!就依文若之计!”
他转身望向城下,眼中闪过一丝狠色:“不过,在退往常山之前,孤还要给张固送一份‘大礼’!”
夜晚,曹操卧室内,烛火摇曳,映照出曹操略显疲惫的面容。在他面前,曹昂和曹丕并肩而立,神色凝重。
“父亲,儿臣愿随您一同死战!”曹昂单膝跪地,声音坚定。
曹操摇头,沉声道:“不,子修,你有更重要的任务。”
他看向曹丕,缓缓道:“子桓,为父已决定退往常山,与张固决一死战。你明天启程前往幽州等待消息!此次为父若败……你便率幽州军民,投降张固。”
曹丕瞳孔一缩,但很快恢复平静,低声道:“儿臣……遵命。”
曹操又转向曹昂:“而你,子修,今夜便启程出并州,投奔刘备。”
曹昂猛地抬头:“父亲!儿臣岂能独自偷生?”
曹操目光如炬,厉声道:“这不是偷生!而是为曹氏留一条后路!你若战死,曹氏血脉断绝,九泉之下,你有何面目见列祖列宗?”
曹昂浑身一震,终于咬牙道:“儿臣……明白了。”
曹操神色稍缓,伸手拍了拍长子的肩膀,低声道:“记住,若他日有机会……重振曹氏门楣!”
曹昂重重叩首:“儿臣……必不负父亲所托!”
翌日,邯郸城外
一支轻骑悄然出城,向西边壶关疾驰而去。城楼上,曹操目送曹昂的身影消失在晨雾中,久久不语。
“主公,该启程了。”许褚上前,沉声道。
曹操缓缓地收回目光,他的眼神平静而深邃,仿佛已经看透了这世间的一切。他用一种淡淡的语气说道:“传令全军,撤往常山。”
他的声音不大,却在这喧闹的战场上显得格外清晰,仿佛整个世界都因为他的这句话而安静了下来。
“诺!”一名传令兵应声而去,他的身影迅速消失在人群之中,传达着曹操的命令。
随着曹操的一声令下,原本严阵以待的曹军开始缓缓地移动起来。士兵们迈着整齐的步伐,军旗飘扬,烟尘滚滚,如同一股钢铁洪流般向着常山的方向开拔。
而在邯郸城头,荀彧独自一人静静地站在风中。他的衣袂随风飘动,仿佛与这天地融为一体。他遥望着渐行渐远的曹军,眼中闪过一丝难以言喻的悲凉。
“文若先生,我们……真的败了吗?”身旁的程昱低声问道,他的声音中透露出一丝不甘和无奈。
荀彧轻轻叹息一声,他的目光依然落在远方,似乎在思考着什么。过了一会儿,他才缓缓说道:“胜负已定,但……世事无常,未必没有转机。”
程昱苦笑着摇了摇头,他知道荀彧说得没错,可是在这一刻,他实在难以看到所谓的转机在哪里。
“但愿如此吧。”程昱喃喃地说道。
常山,曹军大营,宛如一座坚不可摧的堡垒,营帐如林,旗帜飘扬,戒备森严,令人望而生畏。
夜幕悄然降临,将整个大营笼罩在一片漆黑之中。然而,营帐内却是灯火通明,宛如白昼。曹操端坐在主位上,他的身影在烛光的映照下显得格外高大威猛。麾下的众将分列两侧,一个个面色凝重,沉默不语。
“诸位。”曹操的声音低沉而有力,仿佛能穿透人的灵魂。他缓缓环视着众人,目光如炬,“张固大军不日将至,这场战斗,或许将是我们的最后一战。”
营帐内一片死寂,只有曹操的声音在空气中回荡。众将们面面相觑,虽然没有人说话,但他们的眼中都透露出一种决然和无畏。
曹操见状,微微点头,继续说道:“孤已命子桓留守幽州,若我等战败,他自会归降张固。然而,孤……”他的声音突然提高了八度,“誓死不降!”
这四个字如同惊雷一般在营帐内炸响,众将们的身体都不禁微微一震。他们知道,曹操说出这句话意味着什么,也明白他的决心和勇气。
“誓死不降!”众将齐声怒吼。
曹操满意地点点头,随即看向许褚,道:“仲康,此次伏击,便由你率虎卫军执行。”
许褚咧嘴一笑,抱拳道:“主公放心,末将定让张固尝尝咱们的厉害!”
曹操大笑:“好!有仲康在,孤无忧矣!”
笑声渐歇,他神色渐冷,缓缓道:“张固虽强,但我曹孟德,亦非任人宰割之辈!”
帐外,夜风呼啸,似在回应他的誓言。
与此同时,巨鹿城张固大营
“报!曹操已撤出邯郸,退往常山!”探马来报。
张固微微一笑,看向身旁的诸葛亮:“孔明,看来曹操是要做困兽之斗了。”
诸葛亮轻摇羽扇,淡淡道:“曹操枭雄之姿,岂会甘心束手就擒?不过,他此番退往常山,必设伏兵,主公需谨慎行事。”
张固点头:“曹操帐下许褚此人勇猛异常,若他率军伏击,确是一大威胁。”
诸葛亮笑道:“无妨,亮已命马超率轻骑先行探查,必不会中伏。”
张固朗声大笑:“有孔明在,何愁天下不定?”
夜,常山山谷
许褚率领三千虎卫军埋伏于山谷两侧,静待张固大军到来。
“将军,咱们这次真能成功吗?”一名亲卫低声问道。
许褚冷笑:“主公既信我,我必不负所托!张固若来,定叫他血溅五步!”
亲卫不再多言,只是握紧了手中的兵刃。
夜,愈发深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