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东江军相比,这支朝鲜军队的装备就寒酸多了,只有鸟铳和长枪。
没错,他们居然摆出了一个类似西班牙大方阵的长矛与火绳枪相结合的阵势。
这显然是针对骑兵的,他们的长枪是一种长达20尺,也就是6米的竹枪。
阿敏看清退路是被朝鲜军队堵住,压根没把他们放在眼里。
不等冲击东江军阵活下来的巴牙喇完全撤回,他便对纳穆泰沉声道:
“就这等乌合之众,随我冲出去!”
说罢,他带着身边没参与向东江军冲锋的十几个白甲巴牙喇,打马直奔朝鲜军阵。
后方调头回来的巴牙喇见状,纷纷催马追赶,想要跟上贝勒的脚步。
“保持火力压制!”
看见奴骑调头去冲击朝鲜军阵,毛文龙并未下令追击,只是冷静吩咐。
3磅团炮先是用霰弹轰,待落在最后的奴骑冲出300米外时,又切换实心弹射击。
40门迫击炮也持续轰鸣,炮弹不断落在调头冲向朝鲜军阵的巴牙喇队伍中。
巴牙喇不是中弹落马,就是被炸落马,最终能赶过去支援阿敏和纳穆泰的,只剩百余骑。
但就是这百余巴牙喇精骑也足以碾压数千朝鲜步兵了。
朝鲜军队对建奴本就有天然的恐惧,眼见阿敏带着巴牙喇直冲过来,多数人没等到敌军进入火绳枪有效射程,便慌乱扣动扳机。
加之大方阵对正面火力覆盖面积的限制,火绳枪无法密集排列,火力密度大打折扣,子弹大多落在了空处。
阿敏等人借着这个间隙,策马疾驰,硬生生冲到了阵前。
“放箭!”阿敏一声令下,巴牙喇们重箭抵近射击,数十名朝鲜士兵中箭倒地;
紧接着,他们挥舞马刀,直接冲入方阵中砍杀,长竹枪虽能勉强阻拦,却架不住巴牙喇的凶悍。
若不是朝鲜军队人数是阿敏残兵的二三十倍,层层围堵,恐怕早已溃败。
“撤去铁丝网,全军向前推进!”
毛文龙见状,立刻下令。
东江军士兵迅速移除拒马式铁丝网,结成线列阵稳步向前,上了刺刀的枪口始终对准混乱的战团。
东江军的推进如同强心剂,瞬间鼓舞了朝鲜军队的士气,他们不再畏惧,握紧竹枪与鸟铳,奋力与巴牙喇硬拼。
阿敏麾下的百余骑本就是疲惫之师,历经多轮伏击早已体力透支,先前的凶悍不过是强撑,在朝鲜军的死缠烂打和东江军的逼近下,渐渐落了下风,骑兵的优势在密集的步兵方阵前荡然无存。
“齐射!”眼见距离建奴后方约莫100米时,毛文龙突然下令。
这不是滑膛燧发枪的最佳射程,却能对建奴造成干扰,同时避免误伤朝鲜士兵。
“砰砰砰——砰!”
一阵爆豆般的枪响之后,数十建奴应声落马,有的是被击中了后背,有的是战马中弹,将其甩落下马。
“冲锋!”一轮齐射后,毛文龙高声下令。
东江军士兵排着密集的线列刺刀阵,向建奴尾部冲杀上去。
墙式冲锋对强调个人勇武的巴牙喇形成压制,原本胶着的战局瞬间倾斜,建奴死伤速度陡然加快。
阿敏怒不可遏,挥舞马刀想要突围,却被层层士兵缠住。
毛文龙目光一凝,转头对身边两名亲兵用朝鲜话吩咐了几句。
那两人立刻端起米尼卡宾枪,瞄准战团中的阿敏和纳穆泰,“砰砰”两声枪响,精准命中两人的肩头。
阿敏和纳穆泰肩头绽放血花,几乎同时从马背上摔落,不等他们爬起,周围的东江军和朝鲜军士兵便一拥而上,将两人牢牢按住。
原来,这两名亲兵是毛文龙雇佣的朝鲜火枪手,使用鸟铳时就以枪法精准着称,用了线膛枪,更是如虎添翼。
朝鲜火枪手枪法精准的名声并非浪得虚名。
17世纪的朝鲜,火枪水平已在东北亚处于中上水准,其射术更是达到东亚一流。
这源于壬辰倭乱后对日本铁炮的仿制与改良,宣祖时期设立“训练都监”专练火枪队,还亲自参与设计“速射快枪”,经过数十年发展,到17世纪中期技术已然成熟。
他们的火绳枪能在60步外命中10厘米宽的靶子,命中率达25%,若目标加宽至30厘米,命中率更是高达66.2%。
在另一个时空的1627年和1636年的两次满洲入侵中,朝鲜虽整体战败,但朝鲜鸟铳手射击精度很不错,大战中八旗军有四名将领死于他们枪下,扬古利就是其中之一。
被清军征服后,朝鲜火枪兵成为清朝雇佣兵,经常被征调参战,证明其战斗力获得了清军的认可。
1654年,清军远征黑龙江时,朝鲜派200多火枪兵参战,朝鲜火枪手的射术相当不错,以凶猛火力重创哥萨克,俄军对朝鲜火枪手的精准射击感到惊讶。
“放开我!我乃大金贝勒,尔等休得放肆!”
阿敏挣扎着嘶吼,却只能被士兵们死死按住,动弹不得。
随着阿敏和纳穆泰被生擒,剩余的巴牙喇见主将被俘,再也没了抵抗的勇气,要么放下武器投降,要么被当场击杀。
曾经凶悍绝伦的巴牙喇,最终尽数覆灭在首阳山隘口,隘口通道内尸积如山,鲜血顺着路面流淌,汇入河谷,见证着这场东江军以少胜多的空前大捷。
这次入侵朝鲜,阿敏几乎出动了整个镶蓝旗,如今战败被俘,镶蓝旗可以说是从八旗中就此除名了。
如果得不到及时的兵源补充,八旗从此怕是要改成七旗了。
不过如今永明镇已经控制了乌苏里江和松花江流域,后金再也不可能从东海女真那里得到兵源补充了,形势对新任大汗皇太极来说不容乐观。
至于阿敏,如今落在毛文龙手里其实也算不得凄惨。
在另一个时空的历史上,己巳之变后,受命镇守永平四城,却因在明军反攻时弃城逃回沈阳,被皇太极以十六条大罪宣布革去贝勒爵位,终身幽禁,最终在十年后郁郁而终。
这十六条大罪中就有在丁卯之役中损兵折将一条。
打了胜仗尚且如此,如今他全军覆灭,就算成功逃回去,也只会给皇太极理由立即清算了他,而且大概率不会是终生幽禁这么轻的处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