夕阳的金辉斜斜地洒在柳家的院子里,将青砖地面染成一片暖橘色。院角那棵老槐树的影子被拉得老长,树梢上几片早黄的叶子在微风里轻轻打着旋儿,落在石桌旁沈佳的脚边。她正弯腰整理晒在竹匾里的桂花,浓郁的甜香混着泥土的气息,在空气里浮动。
“姑姑,您瞧,今年的桂花比去年开得还密!”沈佳直起身,笑着朝院门口招手。小姑姑提着个竹篮刚跨过门槛,听见这话,眼睛先往院角的桂花树上瞟了一眼,随即被门洞上方的动静吸引了目光。
门洞是新砌的青砖拱门,上方的横梁处,稳稳地端着个燕子窝。那窝是用黄泥和着稻草、羽毛一点点垒成的,边缘被磨得圆润光滑,像个月牙形的小土屋。此时,三只雏燕正挤在窝沿,张着嫩黄的喙“唧唧”叫着,绒毛还没长齐的翅膀扑棱着,险些要跌出来。一只成年燕子“嗖”地掠过,爪子里抓着只青虫,轻巧地落在窝边,将虫子塞进 nearest 的雏燕嘴里,随即又振翅飞走,尾巴上的两根长翎在夕阳里划出道优美的弧线。
“哎哟!燕子又来搭窝啦?”小姑姑把竹篮往石桌上一放,快步走到门洞下,仰着头,脸上的皱纹都舒展开来,像朵绽放的菊花,“你们这新房才盖第二年,燕子就认准了这儿,真是个好兆头啊!”
沈佳捧着桂花走过来,顺着她的目光往上瞧,眼里满是温柔:“可不是嘛!去年春天我们刚搬进来,这对燕子就飞来了,衔了半个月的泥,才把这窝垒好。您看,今年它们又带着小的回来了,前些天刚孵出这三只雏燕呢。”
小姑姑踮起脚,指着窝里探头探脑的雏燕,声音都放轻了:“‘燕子不居无福之地’,这话真不假!燕子最认人气,非得是家宅干净、人心和善的地方,才肯落脚。你们这新房刚起,就有燕子来安家,说明你们家的福气旺着呢!”
石桌旁,柳琦鎏正给老爷子泡菊花茶,听见这话,也端着茶杯走过来,仰头看着燕子窝,嘴角挂着笑:“姑姑说得对。去年这对燕子走的时候,我还担心它们不回来了,没想到今年清明刚过,它们就‘唧唧’叫着飞回来了,比去年还早两天呢。”
“那是!燕子认家,比人还准。”小姑姑从竹篮里拿出几个刚蒸好的南瓜馒头,放在石桌上,“我今早蒸的,你们趁热吃。对了,老爷子呢?他肯定也爱看这些小家伙。”
话音刚落,堂屋的门“吱呀”一声开了,老爷子拄着拐杖走出来,身后跟着柳雪儿。老爷子穿着件藏青色的唐装,脸上带着红润的气色,见大家都站在门洞下,眯着眼往上看,便问:“都瞧啥呢?这么热闹?”
“爸,您看,燕子又来啦!”沈佳扶着他走到门洞下,指着窝里的雏燕,“今年孵了三只呢,刚才燕子妈妈还来喂食了,可勤快了。”
老爷子仰起头,眯着眼看了半天,脸上慢慢浮现出笑意:“好啊……好啊……我小时候在乡下,家里堂屋的梁上就有个燕子窝。每年春天,燕子飞回来,我娘就说,‘燕子来,福气到’,这一年家里准能顺顺当当的。”
柳雪儿凑到老爷子身边,仰着小脸问:“爷爷,燕子真的能带来福气吗?”
老爷子摸了摸她的头,声音温和:“傻孩子,燕子带来的不是虚的福气,是实实在在的‘生气’。你想啊,燕子要孵小的,就得天天出去找虫子,忙忙碌碌的,家里就有了动静;它们不怕人,说明这家人和善,不伤生灵;它们年年回来,说明这家的屋子结实,能遮风挡雨。有了这些,日子能不红火吗?”
小姑姑接过话头,指着窝里那只正梳理羽毛的成年燕子:“你们看,这只燕子妈妈多细心,刚喂完食,还不忘给小的理理毛。还有那只燕子爸爸,总在窝边守着,一有动静就‘唧唧’叫,像在提醒小的们别怕。这不就像咱们一家人嘛,互相照应着,日子才过得踏实。”
沈佳望着窝里挤作一团的雏燕,轻声说:“是啊,我每天早上起来,第一件事就是看看这窝燕子。见它们都好好的,就觉得这一天都有劲儿。昨天还下了一场大雨,我担心这窝会被淋坏,特意拿了块塑料布想遮一下,结果这对燕子‘唧唧’叫着,围着我飞了好几圈,好像在说‘不用管,我们能行’。后来雨停了,窝里的雏燕一个都没少,还长得更壮实了。”
柳琦鎏接过沈佳的话,眼神里带着几分感慨:“其实养燕子和养家是一个道理。得有耐心,得肯付出。你看这对燕子,从垒窝到孵蛋,再到喂养小的,哪一步不是辛辛苦苦的?可它们从不抱怨,年年都回来,把这里当自己的家。咱们也一样,只要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这日子就能像这燕子窝一样,越垒越结实。”
老爷子点点头,拄着拐杖往石桌边走,边走边说:“我年轻的时候,家里穷,盖不起大房子,就住在三间土坯屋里。那时候,燕子也在屋檐下搭了个窝。你奶奶总说,‘燕子是咱家的福星,得好好待它们’,每年春天都会把屋檐下的灰扫干净,不让燕子沾着脏东西。后来啊,咱们家的日子慢慢好起来,盖了新房,添了人口,这燕子年年都回来,就像咱们家的‘老邻居’。”
小姑姑把南瓜馒头分给柳雪儿,又递给老爷子一个:“哥,您说得对。咱们柳家能有今天,靠的就是这份‘和气’。你看沈佳和琦鎏,把您照顾得这么好,还建了棋牌室,让街坊们都来玩,这不就是‘和气生财’嘛。现在又有了这些燕子作伴,这福气啊,是越攒越厚了。”
沈佳走到石桌旁,给老爷子倒了杯菊花茶,茶水里漂着几朵刚摘的桂花,香气扑鼻:“爸,您尝尝,今年的桂花泡的茶,比去年还香。等这些雏燕长大了,能飞了,我就把这茶放在门洞下,让燕子们也闻闻香味。”
老爷子接过茶杯,抿了一口,眯着眼笑了:“好,好……这茶香,燕子肯定喜欢。它们要是喜欢,明年还会回来,说不定还能带更多的小燕子来呢。”
柳雪儿咬着南瓜馒头,仰着小脸问:“奶奶,燕子明年真的还会回来吗?”
沈佳蹲下身,擦了擦她嘴角的碎屑,笑着说:“会的,只要咱们的家还在,只要咱们好好待它们,它们年年都会回来。就像咱们一家人,不管走多远,心里都记着这个家。”
这时,天边的夕阳渐渐沉下去,暮色像一层薄纱,轻轻笼罩着院子。门洞上的燕子窝里,雏燕们挤作一团,发出细弱的“唧唧”声,燕子妈妈和燕子爸爸则站在窝边的电线上,梳理着羽毛,偶尔“唧唧”叫一声,像是在安抚小的们。
柳琦鎏站起身,走到门洞下,抬头望着燕子窝,轻声说:“明天我得把门洞下的那块青砖再垫高点,免得下雨积水。还有,院子里的那棵老槐树,得修剪一下枝条,别挡了燕子的路。”
沈佳走到他身边,挽着他的胳膊,轻声说:“嗯,我明天去集市上买点小米,撒在院子里,给燕子们备点吃的。它们天天出去找虫子,也挺辛苦的。”
老爷子坐在石桌旁,看着他们俩,脸上露出欣慰的笑容:“你们俩啊,比那对燕子还细心。有你们在,咱们这个家,比那燕子窝还暖和。”
小姑姑收拾着石桌上的竹篮,笑着说:“哥,您就放心吧。沈佳和琦鎏都是实在人,他们会把家里打理得妥妥当当的。咱们柳家啊,以后的日子,会像这燕子窝里的雏燕一样,一天比一天壮实,一年比一年红火。”
暮色渐浓,院子里的灯亮了起来,昏黄的灯光照在门洞上,将燕子窝的影子投在青砖墙上,像一幅温馨的剪纸。柳雪儿趴在石桌上,指着墙上的影子喊:“爷爷,快看,燕子在飞呢!”
老爷子拄着拐杖走过去,眯着眼瞧了瞧,笑着说:“是啊,燕子在飞,咱们的家也在‘飞’呢。飞得越来越高,越来越远。”
柳琦鎏走到老爷子身边,扶着他坐下,轻声说:“爸,等这些雏燕学会了飞,咱们就坐在院子里看它们练翅膀。到时候,您给它们起个名字,好不好?”
老爷子点点头,望着门洞上的燕子窝,眼神里满是慈爱:“好啊,那只最壮实的,叫‘壮壮’;那只爱叫的,叫‘欢欢’;还有一只最安静的,叫‘安安’。希望它们以后都能壮壮实实、欢欢喜喜、平平安安的。”
沈佳端来一盘刚切好的西瓜,放在石桌上,笑着说:“爸,您起的名字真好。等这些雏燕长大了,飞走了,它们还会带着自己的小燕子回来,咱们的燕子窝,会越来越热闹。”
小姑姑拿起一块西瓜,咬了一口,甜汁顺着嘴角流下来,她擦了擦,笑着说:“到时候啊,咱们柳家的院子里,不仅有燕子窝,还会有更多的‘小生命’。说不定,雪儿长大了,也会带着自己的孩子回来,像燕子一样,把这里当成自己的家。”
柳雪儿啃着西瓜,含糊不清地说:“我以后也要建个大房子,让燕子来搭窝,还要给它们喂小米,给它们起名字!”
院子里响起一阵笑声,笑声里,门洞上的燕子窝里,雏燕们似乎也被感染了,跟着“唧唧”叫了几声。燕子妈妈和燕子爸爸扑棱着翅膀,飞进窝里,用翅膀护住小的们,像在给它们讲一个关于家的故事。
暮色完全笼罩了院子,只有院子里的灯亮着,像一颗温暖的星星,照着柳家的每一个人,也照着门洞上的燕子窝。在这个小小的院子里,亲情、邻里情、人与自然的情,都融在了一起,像那燕子窝里的温度,暖暖的,久久的,不会散去。
柳琦鎏站在门洞下,望着天上的星星,轻声说:“明天又是新的一天,燕子们会继续出去找虫子,咱们也会继续过自己的日子。只要这个家在,只要咱们的心在一起,这日子,就会像这燕子窝一样,永远充满生机。”
沈佳走到他身边,靠在他的肩膀上,望着门洞上的燕子窝,轻声说:“嗯,咱们要像燕子一样,年年都回来,把这里当成自己的家,永远不分开。”
老爷子坐在石桌旁,听着他们的对话,脸上露出满足的笑容。他端起茶杯,抿了一口桂花茶,茶香混着院子里的桂花香,在空气里弥漫,像一首温柔的歌,唱着家的温暖,唱着生命的延续。
在这个充满温情的小天地里,柳家的生活变得更加丰富多彩。无论是亲情还是邻里情,都在这里得到了升华。每一天,他们都在用行动诠释着什么是真正的家庭的温暖。而这份温暖,也将伴随着他们度过每一个美好的时光,像那燕子窝里的雏燕,一天天长大,一天天飞得更高、更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