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打她会走路开始,几乎每天都会跑到正院去,无论早晚,总是不落一天地探望一次大夫人。
哪怕是在寒冬或是酷暑之中,这习惯也从未有过改变。
这种对长者的孝顺之心,实在是让人感动不已。
有一次,大夫人病倒了。
那时候她们姑娘还只是个小丫头,却已经懂事得让人心疼。
小姑娘蹲坐在炉子前面,亲手扇风帮她熬药。
即便是面对着夏日里的炙热,这个小小的身影也没有丝毫退缩,一直乖乖地守在一旁,直到药熬好为止。
这样的场景,即使过去了这么久,依然历历在目,令人难以忘怀。
对于这一点,悯枝也同样感到无比心疼。
毕竟,大夫人不仅是公子的母亲,同时也是她们小公子的祖母。
在这份亲情面前,自然需要更多的考虑和体谅,比星茗所想的要更加深远一些。
现如今,随着时间的推移,姑娘似乎已经很久没有再提离开的话题了。
两人之间的关系也在渐渐地向好的方向发展,再加上小公子如今已经快满两个月,一切都显得那么和谐美满。
从道理上来讲,也许这就是他们最好的结局吧。
通常来说,一个女子嫁入夫家后,最在意的就是公婆对自己态度如何。
尽管名义上蒋大夫人是蒋知煦的母亲,但实际上在这个家庭中也扮演着婆婆的角色。
正如俗话所说,“一家人不说两家话”,既然同在一个屋檐下生活,尤其是还有公子作为纽带的存在,就更应该彼此之间多走动,主动去看望并表达出自己的一片心意才行。
星茗心里憋着一口气,大声说道:“我们正说大夫人的事呢。她被自己亲生女儿推倒复发了旧病,这才想起我们家姑娘。”
她心中不平,声音中带着几分激愤和无奈。
蒋安屿眉头一皱:“我母亲派人叫你去了?”
他紧锁的眉头显露出一丝不满,显然对母亲没有事先告知他这件事感到困惑。
他刚才还在母亲那儿,怎么没听她说起这个。
心中的疑惑让他更加坚定地要查明事情的来龙去脉。
蒋知煦摇摇头,拿起梳子慢慢梳理头发,平淡地说:“没有。”
她的声音平静得仿佛无波古井,丝毫没有因为这件事而显得焦虑或担忧。
蒋安屿目光严厉地扫过她身后的两名婢女,眼神如同利剑,让人不敢直视。
忽然开口:“出去。”
他的声音里充满了不容置疑的威严。
星茗愣了一下,“什么,我们——”
她的脸色变得有些难看,话还没有说完就被悯枝拦住了,后者轻拉住她的手臂,低头行了一礼后,两人一同退了出去,留下房间里一片寂静。
冬日里天黑得早,不过幸好屋里的烛火点得通明,看起来挺热闹,跳跃的火光让整个房间都温暖起来,驱散了几分寒意。
蒋知煦静静地坐在桌前,有一下没一下地梳头,似乎在思索什么。
她的动作轻柔缓慢,仿佛在整理心情一般。
蒋安屿看着她的背影,虽然近在咫尺,伸手就能抱住她,但又感觉很遥远,仿佛自从生了孩子后,她就变得让人难以琢磨。
一种说不出的距离感让他心中有些许怅然。
曾经那个爱笑爱闹、做了错事会害羞喊哥哥,生气时指着他鼻子责怪的女孩,好像完全变了一个人。
回想起那些无忧无虑的日子,蒋安屿的眼中闪过一丝怀念。
但她仍然是他心爱的人。
尽管岁月流转,许多事情都在改变,但对于她的感情却始终如一。
深吸一口气,蒋安屿上前从后面环抱住蒋知煦,动作小心翼翼,生怕惊扰了她的思绪。
低声问:“在想什么呢?”
他的声音温和而低沉,试图靠近她的心灵。
蒋知煦眉眼微微一皱,下一刻却被蒋安屿轻轻抚平。
他的动作温柔,似乎想要抚平所有的烦恼与不安。
“别皱眉。”
他说,语气中满是宠溺,“这让我觉得你不乐意我这样抱你。”
蒋知煦无言以对:“我本来就不乐意。”
她的话中并没有太多的情绪波动,只是单纯地表达了当下的真实感受。
蒋安屿沉默片刻,只是更紧地抱住了她,仿佛希望通过这样的拥抱传达出更多的理解和安慰。
这份深情的陪伴,或许能让她感受到些许温暖。
蒋知煦注视着镜中的倒影,那是一张熟悉又陌生的脸庞。
最近家里事情繁多,接踵而来的问题让她时常陷入深深的思考之中。
蒋大夫人生病卧床,身体虚弱到了极点。老太太又得了感冒,连续几天咳嗽不停,一直吃药调理。
老太爷奉命离京办事,远赴外地,所有重担都落在了蒋安屿身上。
身为儿子,他不可能不顾及父母。
每天早晨起来,他会先侍奉长辈喝药,小心翼翼地喂他们吃药,看着他们咽下最后一口汤药,接着还要回来照顾小孩,帮他们穿衣、梳洗。
临出门前还会来看看她,每次都非得抱抱她才愿意走,轻轻地拍着她的背,安慰她安心等待。
外面的事儿也是忙得不可开交,几乎一刻也停不下来。
到了年底,各部门、内阁还有宫里头,都是一堆解决不完的问题。
文件堆积如山,会议频繁举行,需要处理的政务如同洪水般涌来,让人应接不暇。
皇上很器重他,给予了他不少权力,尤其是处理吴家入狱和抄家的事。
光是安排吴家这些人的去向,就足够让他头疼了,他需要权衡各方利益,确保每一个人都能得到妥善安置。
他越是风生水起,就越让朝里的大臣们嫉妒。
批评他的奏折像雪片一样飞到皇上面前,指责他冷酷无情,亲手毁灭了自己的妻族,有的还说他宠爱小妾,忽视礼法等等,这些话刺痛了他的心,但他只能默默承受,无处辩解。
他在皇上心中的地位越高,就越被那些大臣忌惮。
北方的战争眼看就要结束了,大军返回京城,记录功绩,讨论奖赏,又是另一番忙碌。
军功的评定涉及方方面面,需要他一一过问。
事情这么多,他却一件也不告诉蒋知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