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岛,真正的东方之珠。
当初英国人入侵清朝,看上的原本是位于浙江的舟山群岛。
但是,清政府不肯割让,最后才退而求其次,选择了位于广东沿海的港岛。
更为可笑的是,当时的条约都签好了,清政府在京城的官员们,压根都不知道港岛是在什么地方。
慈禧老佛爷一看地图,港岛是这么一点点的土地,还荒无人烟,便嘲笑洋鬼子们没有见识,既然要这破地就给他们吧!
熟不知,港岛得天独厚的良港条件,成为连接东西方的重要枢纽。
英国人到了港岛之后,便开始大量的开发,甚至是填海造陆,充分发挥了港岛自由港的贸易作用。
而且,随着不断有南下逃难的国人来到港岛,填充了港岛的廉价劳动力。
英国佬们,更是躺在勤劳的华人们头上,赚到了大把大把的银圆。
也正是因此,英国本土才会对港岛如此重视,每一届的港岛总督,都是英国女皇亲自任命,千里迢迢从英国前来就职的。
港督府内,作为第二十五任港岛总督,麦理浩从一九七一年十一月上任,至今在港岛已经将近六年了。
在他的任上,致力于社会行政改革,一九七四年的时候,就创立了廉政公署的前身总督特派廉政专员公署,也就是我们经常在港片里听到主角们威风凛凛的拿出证件喊的“IcAc”。
当时成立这个廉政公署的契机,是外籍总警司葛柏涉及贪腐案,并且还在案发后逃离港岛,引发了整个港岛的民怨。
麦理浩便顺势任命百里渠爵士进行调查,之后便接纳其报告当中的建议,成立了廉政公署,第一任廉政公署的廉政专员,便是前民政司的司长姬达出任。
最终贪腐的总警司葛柏被引渡回港岛受审,麦理浩成立的廉政公署也就借此成功的树立了威信。
除了这个,麦理浩还推动了民生建设,推出了“十年房屋计划”,解决了港岛一百五十万人的住房问题。
以及,他在任上,推动了港岛地铁、维多利亚海峡海底隧道的等基础建设。
可以说,麦理浩这个二十五任港督对港岛的贡献,是相当的大。
而此刻,他却在港岛总督府内,愁眉不展,显得非常的心事重重。
“哦!亲爱的,你这是怎么了?从上一次,和大陆的那位大人物见过面之后,就再也没有看到你笑过了。”
麦理浩的妻子邓丽娉,递上一杯美式咖啡后,关心地问道。
“是呀!真是该死。令人发愁的事,太多了。”
接过咖啡,不顾咖啡的温度烫嘴,麦理浩呼呼的一饮而尽,然后才啧啧嘴巴说道:
“该死的中国人,他们想要收回港岛。英国本土那边又不愿意放弃,现在压力全给到我这里来了。
你说我该怎么办?我们距离广东这么近,不开玩笑的说,只要中国人一个不高兴,他们就能一个小时的时间内,占领我的港督府。
说不定,我们两个会成为英国历史上,第一位在任上被攻陷和处死的外任总督和总督夫人。”
不得不说,麦理浩有着非常理智的判断。
他非常清楚,中国人的强大以及收回领土的决心。
他可是参加了二十多年前,鼎鼎有名的朝鲜战争。
麦理浩庆幸自己参战时,美国和中国已经开始调停了。
但是为数不多的几次战斗,都让麦理浩见识到了,什么叫做天兵天将。
那悍不畏死的中国士兵,从天而降,充满着强大的战斗力,即便一个营连减员高达百分之六十以上,都丝毫不会崩溃,反而会爆发出更强大的战斗力。
疯子!
这群中国人,绝对是十足的疯子和可怕的战争机器。
按照一般的战争学理论来说,任何国家的军队,只要伤亡程度超过百分之三十以上,军心就会开始涣散,士兵的战斗意志开始被瓦解。
但是恐怖的中国人,他们的军队战斗力简直是爆表,即便一个团就剩下最后的一个排了,依旧可以爆发出可怕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从朝鲜战场上捡了一条命回到英国后,麦理浩给自己立下了一条铁律规矩,那就是永远不要和中国人为敌。
那种对中国人的恐惧,是刻在了骨子里的。
所以……
麦理浩是担任港府总督时间最长的总督,在他任上的这十年时间,港岛的经济和民生发展,都取得了非常长远的进步。
他的夫人邓丽娉,也一直致力于港岛的慈善事业。
甚至还干出了挪用公款去弥补慈善事业亏空的荒唐事来。
如今听到丈夫说到港岛的归属权问题,也是拉扯了一下他,说道:“这事不是我们能管的,还是让英格兰岛上的那些大人们去头疼吧!”
“是呀!亲爱的,原本我也不想管的。那位老人找我的时候,我都是含糊其辞,表示会将这些情况,转达给首相和女王陛下的。
但是,偏偏他们也不安分,现在又想在港岛的这些华人家族当中搞出动静来。
若是真被他们光明正大搞起了串联,将这些华商家族都给拉拢过去,我这个港督的面子岂不是颜面扫地了?”
麦理浩非常无奈地说道,“霍家从加拿大订购了一艘大游艇,可以说是港岛有史以来最大的豪华游艇了。
准备过几天开到公海上开派对,邀请了港岛非常多的华商家族。
根据军情九处的密报,霍家实际上就是代表着大陆那边,开始秘密拉拢华商家族。
作为港督,我可不能眼睁睁地看着他们串联成功……”
说到这里,麦理浩也是相当地发愁,“但是,这个干预的尺度上,又很难把控。
我要是公开出面去制止霍家的行为,又显得小题大做,因为拿捏不到他们的把柄。”
“亲爱的,你何必这样烦恼呢?中国人有一句话叫做以夷制夷,说的就是用我们这些洋人的办法来制衡我们自己。
所以说,你又何必自己去伤脑筋呢?
我们又不是没有交好的华人富商,你直接让李家和利家出面,帮你打探一下这一次游艇排队的虚实不就成了?
然后适当的时候,让他们从中作梗。
那说到底了,就是他们华商之间的争斗问题,和我们港英政府没有关系。
而我们需要付出的,不过是原本就要拉拢李家和利家的一些许诺罢了。”
夫人邓丽娉的这番话,可以说是一语惊醒梦中人,立马让麦理浩拨云见日。
他猛地在妻子的嘴上亲上一口,然后大笑地谢道:“亲爱的,你真是我的幸运星。太感谢你了,给我出的主意,简直可以说是完美。”
说罢,他便立马拿起电话,首先拨打了李嘉城的号码。
“李先生,恭喜你呀!你的长江实业,竞标成功了地铁公司中环站上的物业开发权。
连老牌英资的置地公司,都成了你的手下败将。”
总督麦理浩亲自打电话给李嘉城,恭喜他在刚刚结束的地铁物业竞标中获胜。
李嘉城在电话那头,也是相当激动,毕竟此时的他才刚刚展露头角,他的长江实业就是凭借这一次的地铁竞标一炮而红的。
从此,李嘉城在港岛的地产大亨传奇,才算得上是正式上了牌桌。
这几时打电话来恭喜的人不少,但是李嘉城万万没想到,连港府的总督大人麦理浩,也会亲自给他打来贺喜的电话。
这意味着什么?
意味着他已经足以代表华商,进入到总督大人的视野观察当中了。
当然了,李嘉城也不会天真的以为,麦理浩总督打电话给他,就单纯为了祝贺他而已。
祝贺只是一个由头,后面必然会有正事要说。
所以,李嘉城在欣喜之余,也是非常上道地主动问道:“总督大人,我这不过是取得一点点小成绩罢了。不知道,您打电话找我,是有什么重要的事,需要吩咐我的么?”
李嘉城这厮将姿态放得非常低,尽管现在的他凭借着表妹妻子上位,掌管长江实业,已经是港岛的亿万富翁了。
但是,他对外所展现出来的个人形象,永远都是谦卑低调。
面对港英政府的官员,更是永远一副“巴结”的姿态。
“李先生,那我就直说了。我想你应该也收到了请帖,过几天霍家购买的新游艇到港。
霍家邀请你们这些着名的华商开游艇派对,我是相当感兴趣的,但是可惜没有接到邀请。
所以,李先生在游艇派对结束之后,可否到总督府中一叙,给我好好描述一下,这港岛第一豪华游艇,是有多与众不同呢!”
这话说得既委婉又直白,李嘉城这个人精一听就懂了。
他也很清楚,港岛霍家的颜色一直都是红的。
港督麦理浩,这是要让他当探子呀!
眼珠子一转,李嘉城内心稍微犹豫了片刻后,便满口答应了下来:
“当然没问题了!总督大人,派对结束之后,我会第一时间到总督府来,和你分享一下,派对上见到哪些漂亮的美女。
只是,到时候您可要担心,别让我们的谈话,被夫人听到了。”
李嘉城也是话里有话地说道。
“当然不会!李先生请放心,这纯粹只是我个人的一点爱好和兴趣罢了。
我们私下里的聊天,不会被任何人知道的。”
点点头,麦理浩也清楚,李嘉城这种唯利是图的商人是最上道的了。
挂了电话,李嘉城便目光阴狠地瞪着窗户外面,冷笑了一声说道:“不吐点好处出来,就想让我当汉奸?想得美!
到时候,若是游艇派对上,真的有大消息。
我肯定不能随随便便便宜了麦理浩,怎么着也得卖一个好价钱才对。”
同样的,总督麦理浩挂了电话后,也是淡淡地说道:
“都是不见兔子不撒鹰的主,这些华人富商,就没有一个简单的。”
然后,他又以同样的理由,拨通了利家的电话。
利家作为老牌的港岛四大家族,可以说是响当当的港岛传奇了。
以鸦片贸易起家,第一代利家掌舵人利希慎一九二八年在中环威灵顿街遭到暗杀,家族产业便由其妻子黄兰芳和长子利铭泽接管。
之后他们才抛弃掉原来的鸦片交易业务,专注在地产开发上。
像铜锣湾利园山的街道规划及物业建设,都是利家操盘完成的。
利家和港英政府的关系非常之好,利铭泽更是被英国政府授予了obE和cbE勋衔,以及太平绅士的称号。
所以……
利家这边接到电话之后,答应得比李嘉城可果断得多。
或者说,从本质上,利家比港英政府更加在意,大陆对于港岛的态度,担心大陆收回港岛之后,对利家之前的一些生意,进行倒查与追究。
因此在和大陆的关系与消息打探上,利家一直都与港府保持一致。
这一次,霍家如此大张旗鼓地利用游艇开派对,想要串联华商,也让利家这边颇为不安。
他们也想借此机会,一边向大陆那边探探口风,一边又能用大陆这边的消息,来讨好一下港英政府。
……
而另一边,日本东京。
因为这几天日元汇率被亨特家族狙击,致使出口受创,许多日本出口大企业的损失惨重。
日本外务省向美国方面,提出了抗议,却被无视和驳回。
在美国爸爸面前,日本这个小矮子,受了任何委屈,都得自己打落了牙往肚子里咽。
于是乎……
几大日本家电企业,联合起来,准备开启大规模的,向欧美倾销廉价电器的策略。
尤其是松下、日立、索尼、夏普、东芝等公司,纷纷亮出了自己公司新研制出来的新产品。
甚至有些产品的安全质量检测期都还没有过,就开始着手准备量产。
他们要用比美国本土电器厂商更低的价格,占领整个美国的电器市场。
日本政府为了鼓励出口,鼓励日本企业去抢占世界其他国家的市场,也推出了种种的优惠政策,进行出口退税以及一些补贴。
顿时,整个日本的电器生产厂商,都像疯了一般,工厂开足马力的生产。
工人三班倒,依靠较为廉价的劳动力,和生产的规模效应,把电器产品的成本极大的压缩了下来。
然后……
这一个个集装箱的日本电器,就通过跨海货轮,运送到美国,运送到欧洲各国,运送到东南亚,运送到中东各国去。
只不过,他们所不知道的是,这些跨海贸易的家用电器当中,有不少都是林火旺所埋下的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