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时间,扬州府的官员们都陷入了焦虑中。
实在是猜不透这位代太子根本就什么也不想查,可要是不想查的话,也不会把他派人送去试探的东西给退回来啊?
沈书凡下扬州的一个多月后。
京城东庆帝的面前多了一道来自扬州府的折子。
其实扬州府那边每天都会有消息送来,但这个人的折子是东庆帝收到的第一封。
是沈书凡写的奏折。
事情很多,写的很满。
从天阳殿派的刺客要杀他,还有在路上极星阁的刺客跟了一路,甚至到扬州城了还要弄死他。
到了扬州那风月阁的刺客就和鬼一样的缠着他。
写奏折的时候,都是趴在床上起不来而写的,因此字写的不好,风格不同,还请陛下饶他不敬之罪。
从沈书凡的奏折里,就能看到这位是勤劳的代太子。
在扬州府的随处都能看到他的身影。
你就看他写的奏折里吧。
拍卖场,茶楼,饭馆,勾栏,酒馆,甚至连市井杂耍处都能见到他的身影。
“这臭小子竟然连御赐的金牌都拍卖了,真是胆大包天!”
“还有这字儿,肯定不是他写的,就朕看起来这字迹至少是三个人的。”
“陛下这么一说,难怪老奴也看着眼熟。”
东庆帝冷哼。
他自己臣子的字体大体还是知道的。
反正沈书凡那小子的字儿写的不这样。
这时御林卫前来禀报:“陛下,代太子派人从扬州府送来的镖到了。”
“什么镖?”
御林卫回道:“那镖师说是沈大人送给陛下填充国库的银子。”
东庆帝冷哼:“这回送来了几两?”
“一,一百万两!”
“……”
老太监:……刚刚的马屁拍早了。
东庆帝狠狠的拍了拍自己的额头。
这些天脑袋总是有些昏昏沉沉的。
太医说是累的,他自己也是这么觉得。
可现在一听到突然沈书凡给他送来了一百万两银子,这脑瓜不知道为什么突然一下子有些凉意。
虽然他诸多看不上沈书凡那小子,但不得不说,他很会赚银子!
*
沈书凡的折子通过驿站又送到扬州府,上面有七个大硕的字:朕已阅 好好查案。
没提金牌被拍卖,也没提收到那些镖银。
倒是谢陆明过来的时候手里多了一个锦盒:“陛下给我的,让咱们换成银子。”
“这是,御赐金牌?”
锦盒里有十块摆摆的整整齐齐的御赐金牌。
谢陆明倒了杯茶自己喝着:“恩,应该和你说了吧?”
“还真没有。”沈书凡把京城来奏折递了过去:“是让你换银子,谢二,好好干 。”
噗!
“不会吧?”谢陆明一口茶喷了出来,赶紧接过奏折看了又看。
当看到上面只有七个字的时候,他整个人都淡定了。
“老六,我这回可真没和那边联系,你得相信我,他们都又要弄死我了,我可没想给他们卖命。”谢陆明连忙狡辩。
哦,也不算狡辩,就是说清楚事实。
其他人离的远不知道。
那天在琉光拍卖场的刺客刺杀一事,谢陆明就在沈书凡的旁边,虽然没看清吧,但也知道,当时老六出手并不比那个陆柄出的慢。
要是这小子一发狠把自己也一刀给捅了,还把肠子肚子的都捅出来晾晾,那可就真没活头了。
“你慌什么?是做了什么对不起我的事儿?”
谢陆明摸了摸鼻子,这是他紧张的表现。
谢陆明还是选择了说实话:“恩,咳,也不算对不起你。
就是你知道我外祖家在这里,我外祖家里人见我了。
这事儿和你本人关系不大,但和咱们查的案子有很大的关系,你要不要听听?”
“说说。”
谢陆明立马道:“这些破铜烂铁你得帮我处理了,我可没能耐将这些玩意儿一块换百万两银子。”
“……”
东庆帝想的并不复杂。
既然谢陆明和沈书凡是一道去的拍卖场,就是拿出御赐金牌拍卖换成银子就行了呗。
所以这事儿压根就没往沈书凡那里想。
而是安排给了同来的谢陆明。
很明显的就能看得出来。
谢丞相与皇后一脉,在此时就比沈书凡跟皇室的关系要更近,哪怕这谢陆明的身份也是处于尴尬之中。
“好说。”沈书凡把那个锦盒都拿了过来:“我处理这个,你来写奏折,以我的语气,简单点儿,送一卷案宗,这么些,够咱们送好几年的”
“我写。”谢陆明说写就写。
大理寺少卿的他写个奏折可比让他换换银子要容易的多。
沈书凡也就是没把那两枚御赐之物换的金银都让人送回去。
否则东庆帝派人送来的可能就不止这七个字的应付言语了。
谢陆明写完,沈书凡再拿过来看看,没问题就写上自己的名字,这奏折就算完成了。
看着日子差不多了,就让人送去官驿送往京城。
本来还挺期待看到沈书凡奏折的东庆帝这回是又气又笑。
这回沈书凡的奏折里查案提的最多,就连前扬州知府的死有蹊跷也查到了。
还有就是说起他在扬州府的其他收获。
比如极星阁的人追着他杀,天阳殿的门口养的狗故意吓唬人,还咬伤了人。
看着这奏折里的东西就没有一个是东庆帝想听到的。
左等右等也没等到御林卫。
老太监去打听回来跪着回道:“陛下,皇宫门口和各镖局都问了,并没有从扬州府运来的银子。”
“可有谢二的奏折信函?”
“也没有。”老太监回完这话头垂的更低了。
东庆帝:“……”
东庆帝怒了。
他还特意交代谢二把那些御赐金牌换成银子。
虽然在同时送去的秘信里并没有写的这么明白,但以谢陆明那大理寺少卿的名头该能看懂才是。
怎么一点银子也没换到?
东庆帝又差人前往扬州府送信,而他给沈书凡的批阅比上回的字多了许多:
“代太子你能不能务正业?”
“你就天天闲的是吧?写什么天阳殿的门口养狗吓唬百姓,朕是要你去管这等琐事的吗?
朕很忙,代太子你不要把那些什么狗屁倒灶的小事儿都写进奏折里。
把扬州城的事情办好,让百姓看到朕的大局才是你代太子该干的。”
沈书凡是个很听劝的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