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宋的事情,总算告一段落。
送走那封加急的密奏后,蓝武又在新城停留了月余。
他看着朱高燧从一个手忙脚乱的纨绔,逐渐开始有模有样地处理军政要务,虽然依旧稚嫩,但那股子属于藩王的威严,总算是在一次次血与火的洗礼中,被强行逼了出来。
吕宋这片土地,也随着犁庭扫穴的清剿,彻底安静下来。
是时候该走了。
庞大的舰队再次起航,只是这一次,船队里少了周王与楚王的座舰,显得空旷了些许。
没有了那两位老王爷和朱高燧这个赵王,蓝武便成了这支舰队唯一的,也是最高的主宰。
他与徐妙锦之间的关系,也再无丝毫遮掩。
两个月后,当一片连绵不绝的海岸线再次出现在海天之间时,船队的速度明显放缓。
“那就是满刺加了。”
蓝武站在船头,身边的徐妙锦顺着他手指的方向望去。
与倭国的博多,吕宋的新城都不同,远方的港口,竟透着一股与大明内地州府别无二致的繁华与井然。
码头上,没有黑压压跪地迎接的人群,也没有戒备森严的兵阵。
只有一队身穿大明制式飞鱼服的精锐卫士,如标枪般矗立在码头的最前方。
而在那队卫士之前,一个身材高大,同样身着亲王规制蟒袍的青年,正负手而立,静静地望着缓缓驶来的舰队。
他的身形挺拔如松,面容轮廓分明,皮肤是常年经受日晒雨淋的古铜之色,曾经眉宇间那股挥之不去的胆怯与忧郁,早已消失得无影无踪。
取而代之的,是一种久居上位者的自信与沉稳,以及属于武人的悍勇之气。
当旗舰宝船那庞大的船身缓缓靠上码头时,青年动了。
他没有等蓝武走下船板,而是几步抢上,在无数人错愕的注视下,直接踏上了刚刚搭好的舷梯。
“国公!”
青年的声音里,带着一丝压抑不住的颤抖与激动。
蓝武看着眼前这张既熟悉又陌生的脸,一时间竟有些恍惚。
他记忆里那个在皇宫中唯唯诺诺,连大声说话都不敢的吴王朱允熥,与眼前这个英武逼人的青年藩王,几乎判若两人。
“殿下。”蓝武刚开口。
朱允熥却不管不顾,上前一步,张开双臂,给了蓝武一个结结实实的熊抱。
这个拥抱很用力,充满了力量,也充满了积攒了十几年的思念与感激。
“国公,你终于来了!”
“我等了你好多年!”
蓝武被他抱着,能清晰地感受到他那身蟒袍之下,是如同钢铁般坚实的肌肉。
这小子,真的长大了。
蓝武拍了拍他的后背,脸上露出一抹发自内心的笑意。
“长高了,也壮实了,不错。”
朱允熥这才松开手,嘿嘿一笑,那份属于藩王的沉稳瞬间被打破,露出了几分少年时的模样。
“国公快请,我带您看看我的吴国!”
他侧过身,满脸都是掩饰不住的骄傲与献宝似的急切,亲自为蓝武引路。
一行人走下宝船,踏上了满刺加的土地。
“国公您看,这座城,我叫它‘吴城’,是我吴国的都城!”
朱允熥指着眼前这座规模宏大,人流如织的城池,滔滔不绝地介绍起来。
“自我十五年前就藩至此,至今,像这样的汉家城池,我已经建了足足十三座!”
“城中百姓,除了当年跟随我一同南下的三万军民,这些年又陆续接纳了我大明移民二十余万,加上被我教化,习汉话,穿汉服,遵汉礼的土人,如今我吴国治下,已有编户齐民近百万!”
蓝武一边听着,一边跟着他走在宽阔平整的街道上。
他安静地观察着四周。
街道两旁的店铺鳞次栉比,酒楼,茶馆,布庄,米行……应有尽有,牌匾上的汉字清晰可辨,与大明内地一般无二。
街上的行人,有身穿丝绸的富商,有穿着短褐的力夫,也有不少肤色较深,但同样身着汉家衣裳,说着一口虽然蹩脚但能听懂的汉话的本地人。
他们看到朱允熥的王驾,纷纷停下脚步,躬身行礼,脸上带着发自内心的尊敬与爱戴。
这里,俨然就是一座海外的江南州府。
生机勃勃,繁华安定。
这与蓝武最初设想的,用藩王镇守海外,建立一个个属于大明的桥头堡的战略,完全不谋而合。
甚至,朱允熥做得比他想象中还要好。
他不仅仅是在这里建立了一个军事据点,他是真真正正地,在这里再造了一个小中华。
蓝武的心中,涌起一股难以言喻的欣慰与自豪。
自己当年在这孩子心里种下的那颗种子,如今,已然长成了参天大树。
“国公,您当年教我的,我一刻也不敢忘。”
朱允熥似乎看出了蓝武在想什么,他的脚步放缓了一些,与蓝武并肩而行。
“您说,想要让这片土地真正成为我大明的熟土,靠杀戮是不够的,要靠教化。”
“我建了学堂,请了先生,教他们仁义礼智,教他们诗书礼乐。一开始他们不肯学,我就给粮食,给布匹,谁家的孩子来读书,谁家就能减免赋税。”
“慢慢的,他们就都愿意来了,现在,很多土人部落的头人,都以能把自己的子嗣送进吴城的太学为荣。”
朱允熥说起这些,满脸都是光彩。
那是一种开创基业的雄主,才会有的光芒。
蓝武含笑点头,没有打断他。
他很享受这种感觉,看着自己亲手扶持起来的幼苗,茁壮成长,开花结果。
两人在无数军民的簇拥与注视下,穿过了大半个吴城。
朱允熥带着蓝武,拐进了一条更为清净雅致的街道。
最终,在一座气派非凡的府邸门前,停下了脚步。
蓝武抬起头。
只见那朱漆大门之上,悬挂着一块巨大的紫檀木匾额,上面是两个龙飞凤舞的烫金大字。
蓝府。
蓝武整个人,瞬间就愣在了原地。
他看着那两个字,一股复杂而温热的情绪,猛地从心底涌了上来。
“国公。”
朱允熥的声音,在旁边响起,带着一种前所未有的郑重与诚挚。
“您还记得吗?当年在海上,您对我说,若是在大明待不下去了,就会来满刺加,希望我能给您留下一条退路。”
蓝武没有说话,只是静静地看着他。
朱允熥深深地吸了一口气,对着蓝武,重重地一揖到底。
“允熥一直都记着。”
“所以,允熥也想告诉国公。”
“这满刺加,这大明吴国,永远都是您的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