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杨岩!朕看在妹妹的面上,对他宽宏大量!”
“没想到他居然不思悔改,还在背后搞小动作。”
李金刚将一份关于士林清议的奏报狠狠摔在桌上,脸色铁青。
他如何不知这是杨岩在背后搞鬼?
杨岩跟赵暮云是有血海深仇没错,但这大奉是姓李的!
冯亮在一旁劝慰道:“陛下息怒。杨相能这么做,也是情有可原。”
“只要我们稳住大局,打退了鞑子,他的这些小动作,无须理会。”
冯亮作为杨岩的死对头,此刻并没有落井下石,反而替杨岩说好话,这让李金刚对杨岩又生了好几分厌恶,更加坚定和谈的决心。
“还是冯相识大体顾大局!朕有冯相,大事无误。”
李金刚很满意冯亮的表现。
不过话虽如此,朝中舆论的压力,确实让李金刚感到了一丝棘手。
他原本打算在风陵渡初次接触后,便推动更进一步的秘密谈判,现在却不得不暂时放缓节奏,先平息内部的杂音。
他一方面下令加强对杨岩府的监视,严格限制其与外界的联系;
另一方面,让冯亮出面,暗中安抚那些被煽动的御史和军官,并严厉弹压了太学生的过激言论。
对于剑南道的骚扰,他则故作不知,既未谴责杨超,也未向西京方面做出任何解释,乐得坐山观虎斗。
然而,后宫之中,黄夫人再次入宫找巩皇后哭诉。
这次,她不仅带着对丈夫的担忧,更带着杨岩派人传递的“提醒”,向巩皇后泣诉。
若朝廷与西京和谈,赵暮云必定狮子大开口,李虎将军归来无望,甚至可能被用来要挟朝廷割让更多利益。
女人的眼泪和关乎亲人安危的担忧,往往比朝堂上的大道理更能触动人心。
巩皇后再次心软,又在李金刚面前委婉进言,希望陛下在与西京交涉时,务必以李虎的安全为要。
内外的压力,让李金刚感到一阵心烦意乱。
他既恼恨杨岩的搅局,也对赵暮云是否真的可信充满疑虑,更对北狄日益逼近的兵锋感到忧心如焚。
这场关乎国运的和谈,在起步阶段,便陷入了权力泥潭的纠缠之中。
......
剑南道边境的骚扰和京城传来的关于朝堂争论的消息,几乎同时送到了赵暮云的面前。
“杨岩果然不甘寂寞。”
赵暮云冷哼一声,对于剑南道的小规模袭击,他并未太过在意。
“命令武尚志,对敢于越境者,格杀勿论!同时,以大胤的名义,发文斥责杨超,警告其若再敢挑衅,必发兵踏平剑南!”
他的态度强硬而直接,既要迅速平息边境事端,也要借此向京城方面展示河东的决心和能力。
我们不怕事,也有能力处理麻烦,别想用这种小伎俩来施压。
至于京城朝堂的争论,沈千的详细报告已经呈上。赵暮云仔细阅读了与李元会谈的每一个细节。
“李金刚派出了弟弟李元,看来确有几分诚意,但顾忌也很多。”
赵暮云对身旁的范南说道,“杨岩在朝廷内部还有一定影响力,他的反对,会牵制李金刚的决策。”
“而且,李金刚对我们依然极度不信任,尤其是在李虎的问题上,他既想尽快要回,又怕我们借此勒索。”
范南是第一批迁移人员抵达西京,他是快马先到,比胤昭的御驾还早。
赵暮云现在身边不缺武将,缺的是文官。
范南回答道:“大都督所言极是。如今局势,关键在于北狄。北狄压力越大,李金刚与我和谈的意愿就越强。”
“反之,若北狄攻势受挫,或朝廷内部主战派占据上风,这和谈就可能夭折。”
“杨岩此举,虽然可恶,但也给了我们一个机会。”
“我们可以借此向李金刚施压,要求他明确态度,清理朝中阻碍和谈的势力,至少,要确保杨岩无法再兴风作浪。”
“这也是检验他合作诚意的一个试金石。”
赵暮云点了点头,眼中光芒一闪:“不错。我们不能被动等待。沈千!”
“属下在。”
“你准备一下,再次前往风陵渡,或者通过其他秘密渠道,向李元传递我们的意见。”
赵暮云沉声道,“第一,剑南道骚扰之事,我方已自行处理,但希望大奉能约束杨超,若其无力约束,我方将视其为默许,后果自负。”
“第二,和谈需要诚意,也需要效率。”
“北狄不等人,若朝廷内部争论不休,拖延时日,我方将视为缺乏诚意,不得不重新考虑西线战略。”
“第三,可以给他们一点甜头。”
他顿了顿,道:“告诉李元,为表诚意,我方愿意先行遣返五百名在西京之战中俘虏的低级军官和士兵。”
“人,他们可以派人来接。同时,再次重申,李虎将军安然无恙,其归宿,取决于后续和谈的进展与气氛。”
这是一个精妙的组合拳。
既表达了不满和施加了压力,又给出了实际的善意,还将李虎这个关键筹码的价值与和谈进程牢牢绑定。
“大都督英明!”沈千领命,立刻去安排。
赵暮云的应对,迅速而有力。
他并没有因为洛阳的波澜而乱了方寸,反而利用这个机会,进一步将压力传导给李金刚,逼迫其做出更明确的选择。
同时,他也在加紧西京内部的整合,迁都队伍的陆续抵达,带来了大量的人才和资源,也带来了新的挑战。
他需要尽快理顺内部关系,建立起一个高效、稳定的统治核心,以应对未来无论和谈成功与否,都必将更加复杂的局面。
风陵渡的暗流,洛阳的波澜,西京的权衡……
三方势力的博弈,因为北狄这个巨大外部威胁的存在,被紧紧地联系在一起。
每一步决策,每一次接触,都可能影响着未来中原大地的格局与命运。
而此刻,更多人的目光,都不由自主地投向了河北,那片被战火与铁蹄笼罩的土地。
鞑子的动向,将成为最终打破平衡的那根稻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