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璃国皇宫,镇南侯一身官服,于御书房拜见承乾帝,行过君臣之礼后,承乾帝一把扶起镇南侯:
“师父,私下之时,不需给朕行礼!”
“陛下,君臣之礼不可废,君就是君,臣就是臣,哪怕是亲父子,也是先君臣,后父子。”
镇南侯一脸严肃地说道,连说话之时的站姿与神态,都带着臣子对君王的恭敬之意,丝毫没有一点因为曾经的恩情而狂妄自大。
承乾帝目光微深,他自是知道镇南侯一身征战无数,为青璃国立下过汗马功劳,可自己的父皇却因为猜忌,放任前太子对镇南侯一府下手。
自己这师父早已成了惊弓之鸟,对夜家皇室更是成见颇深,心灰意冷,一心想要解甲归田。
只是他初登大典,还需要他的扶植,加之前太子虽然已经上递陈情书,主动俯首称臣,可他行踪未明,终是祸患,再加上朝中武将,青黄不接。
这些现象,都是因为父皇猜忌心太重,致使武将一直被打压,朝中多年重文轻武,若非还有镇南侯与镇国公,青璃国再无武将可用。
承乾帝与煜帝自是不同,他自小习武,十三岁上战场,对于武将,再熟悉不过,他不会对武将猜忌,因为他自己就是最好的将领。
如今扣押着镇南侯,不让其解甲归田,一是前太子未平,二是想让他全力培养接班之人,所以私下之时,承乾帝对镇南侯甚是亲近。
此时见镇南侯对他如此恭敬,虽然头大,却也不再纠正,只要师父自己心安就好。
他知道镇南侯无事不会进宫求见,既然进宫,必是有事相求,于是主动说道:
“师父就是太过迂腐,朕也就随您,今日来见朕,可是为了师妹之事?”
镇南侯低头回道:“今收到消息,洛洛被前太子掳走,送至北昭皇宫。”
“老臣就这一子一女,洛洛又是个脾气倔强之人,臣是怕她被那北昭皇帝逼急,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特来求助陛下。”
“师父可有想法?”承乾帝听罢先朝着镇南侯问道。
“老臣知道陛下登基,需向其它四国递交国书,昭告天下,老臣想着,陛下在递上北昭国书之时,能否手书一封,上告北昭皇帝,善待我儿,放她归来?”
承乾帝虽然知道国书无儿戏,但师父让他以君王身份,私下手书一封,并无不妥,只是若北昭皇帝不允,就等于当面打了他这个青璃国新帝之脸。
后续如何,是否一怒之下,出兵讨伐,还是继续让鸿胪寺出面交涉,都需要商议。
师妹一介女子,又是未嫁之身,若把此事公诸于众,对她以后,恐有不妥,这也就是师父求他私下手书一封的原因。
但此事既然青璃国为了师妹的未来,不愿意公开,北昭那边自然也能察觉出青璃国的意图。
若那北昭皇帝耶律澈是个好说话之人,那还好说,偏偏他守了北疆几年,深知那耶律澈不是一个好说话的主。
他若不允,不但自己脸上无光,两国之间的后续较量,也将慢慢放大,关系更会恶化。
作为一个马背上长大的皇帝,他不怕打仗,只是如今他既已为帝,所考量的自然要多些。
师妹如今人在北昭,他们受制于人,目前来说,也确实只有师父所说的这一条路。
只是这手书如何去写,遣词造句,该以什么态度,还需要好好斟酌。
他沉吟半晌,最后点头道:“师父所求,自当应允,只是那耶律澈是个什么人,师父心中应该有数,这手书是否有用,朕不敢保证。”
镇南侯自然也知道那耶律澈是个什么东西,他年轻之时,来过青璃国,还一度对自己亡妻纠缠不休,想来前太子把洛洛送去,也是因为知道此事。
这前太子夜承意,就连逃出京城,最后还是阴了他一把。
镇南侯想了想,还是把自己对前太子掳走穆雨洛,送去北昭之事的用意说了出来。
承乾帝听罢陷入沉思之中。
之前他其实也在猜测着前太子夜承意做这一切的动机,他总觉得,夜承意应该不是简单的只是想要报复镇南侯,还有更深的动机。
如今听到师父一番分析,心中对前太子的动机慢慢清晰了起来,前太子把穆雨洛送去北昭,意在挑起两国之争。
如今新帝才刚继位,如果为了穆雨洛一个小小女子,与北昭发动战争,就会遭到朝中诸多大臣的反对。
甚至因此让文臣失望,君臣离心。
可若是新帝对穆雨洛在北昭之事置之不理,穆雨洛的身份又是镇南侯之女,他就会伤了镇南侯及镇国公的心,而镇南侯及镇国公,代表的是武将。
所以夜承意这一局,承乾帝无论如何去做,都会引起朝中矛盾,而且这种矛盾,还是不可化解。
承乾帝能够登基为帝,最大的倚仗就是镇南侯,若镇南侯之女落入北昭,他不管不顾,就会被千夫所指,落个薄情寡义的名声。
他若想救下穆雨洛,又没有那么容易,因为耶律澈曾经对穆雨洛的阿娘唐青青求而不得。
如此,此事就成了一个死结。
除了对北昭出兵,再无别的办法。
当然,也不是全无办法,他们还可以派出大量武功高强之人去北昭皇宫营救,只是北昭皇宫,高手众多,又岂是那么好进。
承乾帝看着镇南侯:“师父觉得,夜承意的目的是什么?”
镇南侯沉吟许久,最后吐出两个字:“南疆!”
承乾帝朝着大太监刘公公道:“取青璃国舆图来。”
等到刘公公把青璃国舆图取来,承乾帝打开青璃国舆图,看着南疆与北疆两个地方。
再看着南北中间的部分,心口一跳,在一处用笔作了一个记号:
“师父,若我猜测不错,夜承意应该藏身在此!”
他点了点地图上的一处位置道。
镇南侯看着那处位置,目光加深,此处,还真不好办。
只见承乾帝所指之处,正是南疆朝北的一处山脉,此处,若他没有记错的话,正是连接南北最近的官道。
而且此处多山,又与东璃国接近,他若再与东璃国联合,青璃国就同时受三方包围,如此,他也就有了与青璃国对抗的底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