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督师府书房与李明商议完移防大事后,钱守庸坐在书桌前,手指轻敲桌面,眼神转动,琢磨着另一件紧要事。很快,他高声喊道:“来人,快去请李师爷到书房。”
没一会儿,李师爷快步走进书房,弯腰行礼:“大人,找我有什么事?”
钱守庸示意李师爷靠近,脸上露出无奈又发愁的神情,缓缓说道:“李师爷,你清楚我刚当上这督师的时候,督师府库房破得不像话,老鼠都能到处跑。这一年我费尽心思经营,才让库房有了一百多万两银子的盈余。现在我要去当五省总督,这些银子想带到任上接着为朝廷出力,可直接拿走,难免遭人说闲话。”
李师爷一听就明白,赶忙靠近钱守庸,小声说:“大人别担心,按官场的习惯,这种事常见。大人为朝廷尽心尽力,这么做也说得过去。我觉得可以在账目上动点脑筋。就讲前段时间存的粮食,因为保管不好,损失太多,不能用了,得报废处理。之前打仗兵器损毁严重,运输的时候又被清军突袭,不少物资被烧了,这样账面上就能顺理成章减少一大笔银子。”
钱守庸微微点头,示意李师爷接着说。
李师爷眼睛一转,接着道:“咱们先把这些银子,以填补损失的名义,转到几家跟咱们关系好的商号。这些商号再通过复杂的商业往来,比如向商人定制粮食、棉花布匹,表面上有交易,实际上是把银子洗白。比如说,安排一家商号假装向外地订购大批粮食,账目上有大笔支出,但实际上没这回事。再让其他商号参与进来,把这笔钱倒腾干净,最后以大人在江南的产业盈利入账,别人就发现不了。”
钱守庸听后,满意地说:“就照你说的办,不过一定要小心,别出岔子。”
这时,钱守庸又想起粮库的事,说道:“李师爷,咱们粮库里还有一万石粮食。这样,留三千石给辽东的士兵,算是给他们的军粮。剩下的七千石,一半找当地粮商卖掉,你把账目做平。另外三千石拨给李明,作为大军开拔途中人吃马嚼的用度。”
李师爷心领神会,点头道:“大人放心,我一定办好。”
另一边,李明带着几个亲兵,从督师府书房出来后,很快回到紧邻督师府的总兵府。一进府门,他神色和蔼地对亲兵吩咐道:“快去把一旅旅长孙德胜、二旅旅长苏怀玉、三旅旅长王广宇,还有谭师爷、张明辉、参谋长张德都叫到大厅,我有重要事情要说。”
没过多久,众人都来到大厅。
大家一进大厅,整齐行礼:“将军!”
李明笑着摆摆手,说道:“大家都坐下,今天叫你们来,是有重要的事商量。想必大家都知道了,咱们要移防到武昌。”
孙德胜赶忙说道:“将军有什么吩咐,尽管说!”其他人也纷纷点头。
李明看向三位旅长,说道:“德胜、怀玉、广宇,你们回去告诉兄弟们收拾行装。武昌那地方不错,气候好,物产丰富,军饷还是每月二两银子,不会变。让兄弟们提前跟家属说一声,准备好。路上管好士兵,别出乱子,咱们可是要干大事的,得注意形象。”
三位旅长齐声应道:“是,将军!”
李明又看向谭师爷和齐小天,认真地说:“谭师爷,小天,兵工厂搬迁这事儿就交给你们俩了。厂里能带走的设备都仔细装车运走,大件不方便带的,就就地销毁,扔到炼钢炉里熔化,厂房也都拆掉,地面挖深两尺,不能让别人看出原来的样子。把工匠和他们的家属都照顾好,安全带到武昌,到了就赶紧让工匠恢复生产。另外,谭师爷,你还得负责大军开拔的粮草和物资准备,随迁的士兵和工匠家属里,老弱病残行动不便的,安排好马车。”
谭师爷点头,说道:“将军放心,我和小天一定把事情办好,不会有疏漏。粮草和物资准备以及家属安排,我都会妥善处理。”
接着,李明看向参谋长张德,说道:“张德,你负责协调各方,做一份详细的移防行军计划,安排好路上的行程,确保移防顺利进行。”
张德应道:“将军放心,我会尽快做好计划,保证移防有序。”
最后,李明看向军情处处长张明辉,严肃地说:“明辉,移防期间的安全保卫和防间谍工作就靠你了。消息传出去,肯定有人盯着。多派些得力的人,留意周围情况,发现可疑人员马上处理,绝不能让情报泄露。”
张明辉挺直身子,自信地说:“将军放心,我一定盯紧了,肯定不会出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