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自然不会答应,一来不熟,二来还要跟盛东讨论案情,就婉拒了林青澜。
她又是犹豫了下,说约饭是为了感谢我今天帮忙搬展架。
我没等她说完,就微笑着打断:“举手之劳,不用客气,同是志愿者,这是公事,宣传海报印好了,你叫我一声,我帮你挂上,你先回文物研究所吧。”
说罢就去简单洗干净,继续录入2000年前的文化馆藏文物及艺术品。
没感觉的人就不要暧昧,别给自己找那么多羁绊,自己舒服活着,比陷在所谓纠葛里强,这是我最近十年的感悟,自己也一直在践行。
我并没什么出众的背景和能力,现在活得快乐只是自己不攀比、也没太高目标,跟“优秀”二字不搭边,因此没必要给自己惹麻烦。
有了前几天的录入经验,我对这套扫描录入系统已经非常熟悉,现在处理速度比第一天刚上手时快了一倍不止,而且手机被放在档案室门口的柜子里,现在完全不会分心。
不到20分钟,就把80年代b市文化馆展品的照片和文字介绍、简报都录入完毕,喝了杯温水,我又开始录入90年代的展览信息。
我记得之前在旧书店买到的《古城奇案》里提到,1993年曾有《松鹤延年》大型油画的展出,还出现了“血色画框”的奇案,虽然这个故事虎头蛇尾,我还是记得蛮清楚。
1990年,1场劳动节特展;1991年,新年&新春民俗艺术展;1992年,巴塞罗那奥运体育群众作品展;1993年植树节绿色地球展,暑期走进非洲展,国内油画作品特展!
我慢慢打开1993年的文件夹,先压抑住好奇心,把前面几个展览的信息录入完毕。
接下来小心翼翼翻开后面的防水页,映入眼帘的第一张宽幅彩色照片,是一株遮天蔽日宏大无朋的松树,造型有点像黄山迎客松,松树侧面的树枝上,有只白鹤单足站立、脖项稍弯、长嘴微扬、收起翅膀,神情安逸。
好像在整理羽毛,又好像在休息。
照片右下角有信息牌,上面的字迹依然很清晰,现代巨幅油画《松鹤延年》,作者郑浩宏,h市文化馆专职画家,着名作品有......
果然有这幅画。
我扫描完图片和简报信息后,以为1993年的信息录入完毕,顺手翻了一下,发现后面还有,是领导照片,有时任文化馆馆长张建国,还有副馆长杨皓茹在展出时讲话,或者带领其他市民参观的合影。
看着照片上儒雅的张馆长,想到几个月后他就因病逝世在工作岗位上,我心里有些悲戚,果然是世事无常。
这个信息采集录入系统,是个开放系统,可以外网访问,因为不涉及机密,所以也没有什么防火墙和Ip监控。
我录入完毕后就生成了一条网址,字符简单好记,也不用写在记事本上,脑子就记得住。
这些信息我看起来并无异常,但是估计盛东就很有可能看出端倪。
看看表,已经是下午3点,我做好备份,收好防燃箱中的资料。
端到档案室门口,交给张老师后,结束了今天的工作。
拿到手机后,我看看有什么信息需要回复。
通讯录红点弹出添加我为好友的申请时,我已经走进地铁站。
这个人的头像是个舢板,昵称叫cyan waves。
验证消息是空白。
用手机扫开进站闸口后我按下了通过键,这是我今年的第二个新好友,第一个是温书瑶。
地铁在隧道里摇晃,我点开对话框,直接输入:“瑞阳区崇智路58号?”
这是市文物管理局的地址,我猜到对面是林青澜。
消息气泡刚转完圈,对方立刻回复:“你怎么猜到是我?”
隔着屏幕都能想象到她挑眉的样子。
我没回答她的问题,直接问有什么事?
她隔了一会,说没事,随便加的,我便没再回复。
远离无效社交,珍爱个人空间。
路上我把今天在文化馆二楼储物室的发现,还有录入职工信息的网址发给了盛冬,让他看看有没有什么线索。
四十分钟后,我推开寒武时光的玻璃门,看到盛冬正在吧台忙碌,十张桌子里有八桌来了客人。
靠窗的猫窝边,5个人围着,小雪爱答不理地舔着毛,在她身后墙壁上,加大加粗地字体写着:小雪三高,禁止投喂。
小雪的饮食必须要严格控制,现在看它的影子,不仔细看已经分不清头尾了,平时在咖啡馆巡视,走路带风。
以前我轻轻松松我能单手把它抱起,现在已经需要深吸一口气才能做到。
快速换上工作服,消毒液洗手后,我赶紧开始工作,两个小时后的晚餐时间,客人才离去大半。
我让盛冬先去看线索,理思路。我一个人盯着就好。
打烊时,埋头在吧台后小房间许久的盛冬走出来,先抛出了结论,我无法理解,按照惯例,接下来的几天就是验证结论的时间。
第二天一早,我和盛冬又来到了上次卖旧书的地方,理发店+二手书店+家政服务中心,老板看到我俩来,如同上次一般稳坐旧沙发。
盛冬直接走上前去,开门见山:“徐老板,当年文化馆长张建国的事情,我有些疑问,相信您乐于给我解答。”
我走向家政服务中心的墙壁,中间挂着营业执照,法人那一栏写着:徐鹤鸣。
徐老板脖子上一颗老人斑分外显眼,稀疏锃亮的头顶微微一顿,本是佝偻的身形突然挺直了起来。
“你问吧。”泰然处之的态度里有老年人的淡然,也有释怀后的看淡。
“我可不是怕你,年轻人,当年我也被审问过,一天一夜,没什么了不起。”
盛冬说话办事直接得从不拐弯。
“您当年在文化馆工作,具体说是文化馆的摄影师,您业务能力出众,这不是恭维,而是在5年以上,您的作品得了很多奖。”
按照盛冬所说,徐鹤鸣当年不止是摄影,暗房冲印的技术也非常高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