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明正在院子里乘凉,躺在席子上看着星星发呆,突然打了一个喷嚏,丁香赶紧给葛明披上一件衣服。
葛明冲着丁香一笑,丁香居然脸红了。什么意思?脸红什么?精神焕发了?以往没有过啊。
“小猴子,皇庄上的窑估计很快就能弄好,免得你每天在家里无所事事。”
小猴子被葛明说的有些不好意思,葛明一看就知道小猴子理解错了。
“小猴子,我意思是你将来能成为大匠,每天陪着我浪费了你的才华。你想想,骨瓷的创造者、玻璃的创造者,尤其是玻璃,将来指不定能被写到史书里面。”
小猴子一听更不好意思了,说到:“小郎君,那都是您弄出来的,小人只是打打杂。”
“小猴子,你错了,我只是动动嘴,你在其中才是关键。”
“丁香姐,还有小丫,以后跟着我学算学。你们都以为本小郎君在吃上在行,作诗也凑合,其实本小郎君最擅长的是算学。将来你们学好了帮着管家,那我就轻松多了。”葛明的理想就是教会他人,伺候自己。
禄伯老了,福伯老了,家里一群老仆只想着养老,要说将来还真的只能靠这两个丫头了。
丁香、小丫满脸通红,葛明看得不明所以。
唐代没有婢女管家的,最多帮着夫人打打杂。葛明让这两个丫头管家,于是两个丫头都误会了。
“丁香姐,小丫,你们这是怎么了?今天晚上也不算热呀,脸红什么?”
丁香嗔怪一声,拉着小丫跑了。
葛明挠挠头看着两人的背影,再看看小猴子。小猴子更是不懂这些,也学着葛明的样子挠挠头,两人大眼对小眼良久。
“睡觉,没意思透了。”
葛三爷去了军营,找程咬金报到去了。带着尉迟宝林、薛礼,葛明又少了两个玩伴。尉迟宝林非要跟着,尉迟恭想到反正这娃不是读书的材料,早点从军不是坏事。至于薛礼,天生就应该去军营,跟着葛明瞎混是没前途的。
秦军因为智商太高的缘故,葛三爷不敢带着这个外甥到军营,生怕惹出事来。再说军营的吃食一定不好吃,这个外甥从小可就没吃过苦。
尉迟恭很喜欢秦军,开始说随便教教,没想到秦军对尉迟恭这种大开大合的战阵上的招数甚是喜欢。葛明的姑姑、姑父自然百般愿意,儿子有这样一个师傅,这是几辈子才修来的福分。早就在葛三爷的见证下拜师了,尉迟宝林也顺便正式拜葛三爷为师。
要说起秦家的转变,还是宝贝侄子葛明病好之后开始的。谁能想得到,珍珠这东西居然能养殖出来。谁能想到鱼露居然这么好吃,这还不算,真的有一年熟三季的水稻。
秦家别的东西没有,就是有钱。知道尉迟家送了葛家宅子,那里面的装修打算全都包办了,如今葛三爷不在家里,这些日子葛明的姑父带着老戴在宅子忙碌。
酒楼的装修就比较简单了,福伯带着人随便搞搞,本就是精致的宅子,主要是修火炕和火墙为主。家里老仆也有不少去了皇庄助威,显得家里清净了不少。
可怜的葛明偌大年纪还要进宫读书,顺便还要兼职做老师,还是没工资的那种。
姑父这次来是为了把稻种献给朝廷,傻乎乎的拖了几车种子,葛明一看就知道不行。这毫无说服力,必须用数据说话。好在姑父这些年是按照葛明说的方法种水稻的,虽然没有详细的数据,但是总归是有一些记录。
姑父来自然带了当时负责种水稻的人,葛明每天东问西问的完善数据,打算给李世民一份他以前从未见过的数据报表。也顺便让李承乾、李泰等人知道数学在治国中的作用。葛明也有了一种后世帮人改幻灯片的错觉,跟后世不同,居然甘之如饴。
不懂数学就很难懂得经济,要是不懂经济自然不懂得民生,那干脆就不要做官了。
用了好几天的功夫,葛明总算是把数据材料弄好了,于是抽空去了恩师家里,顺便听听恩师的教导。
只要葛明到房府,就没看到过房遗爱有笑容过,这货又在抹着眼泪背书。这是因为葛明来房府肯定挑房玄龄在的时候,只要房玄龄在家必定会督促房遗爱读书,那房遗爱就不好过。
要是房玄龄不在家,房遗爱的日子还是非常滋润的。看到葛明来了,房遗爱总算是见到亲人了,拉着葛明的手就不愿意放开了。
“师哥,小弟背不下来书,呜呜呜呜。”
葛明也头疼,小爱同学不是傻,只是比较好动,性子根本就坐不住。要不带小爱同学出去玩玩?寓教于乐嘛,实在不行就让小爱同学跟自己表哥一起念书,这样小爱同学说不定能有一种自豪感。
房家来往的人无一不是饱学之士,那确实显得房遗爱没文化了。
“小爱同学,等师哥见过恩师再来帮你。”
“师哥,那你可快点。”
葛明点点头,直奔房玄龄的书房。
看到葛明到了,房玄龄开心不已。
“爱徒,今日怎么没进宫读书?”
“恩师,太子殿下免了弟子的经学课、骑射课,所以空闲时间多了一些。”
房玄龄点点头,说到:“常听你父亲说你武艺是葛家的耻辱,看来此言不虚。”
葛明有些无语。。。。。。
房玄龄不是嫌弃葛明武力值是个渣渣,因为自己武力同样是个渣渣。
“经学科是孔颖达在教,你去跟着学学也不是坏事,怎么就被太子免了呢?”
葛明这才不好意思的说把孔颖达得罪了,自己解释的好好的,孔颖达不认可。然后还把过程说了一遍,房玄龄听后哈哈大笑。
“你有这样的总结,足以说明对经学有了自己的认识,这样看来不学也罢。葛明,经学这东西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理解,不同的朝代有不同的理解,很难说哪种对哪种不对。但是最忌讳人云亦云,不管正确与否,有自己的认识都算是难得。”
葛明听后不住的点头,这才是名师啊,虽然没亲自教葛明乱七八糟的四书五经,但是这份见识就是后世很多人比不上的。对于娃子的教育来说,除了数学题之外往往都有多种答案,但是往往被人为限制成了只有一种。
“葛明啊,如今你跟长乐公主的绯闻有愈演愈烈的趋势,为师觉得必定有人在推波助澜。”说到这里房玄龄脸色就不好看了。
“恩师,谣言止于智者,不用理会也就是了。”葛明这话没错,圣人就是这么教导的。虽然葛明心中不是这样以为的,奈何房玄龄也不懂得创造一个大新闻,掩盖一个假新闻的玩法,也只好点头表示认可。
“恩师,其实弟子这次来有件大事想跟恩师商量下。”说完把手里的册子递给房玄龄。
房玄龄打开册子,大致一看里面有大饼、长条、线条、表格。。。这是什么玩意?不过葛明这孩子一般不会瞎胡闹,就算是胡闹也一定是有道理的。
等到仔细看过才知道其中的利害,厉害到房玄龄站了起来,一边看一边在房间内转圈圈。里面内容其实很简单,有个姓秦的从占城带回来一种当地丰产的水稻种子,在松江进行了种植。
一共百亩水田,分成了四块,每块二十五亩。一块种了当地水稻,剩下三块种植了占城稻。这三块种植种植密度不同,肥料也都不同,但是都能一年熟三季。
极为详细的记录了四块水稻的生长周期,三熟的水稻比本地水稻生长周期短了很多。数据给出了比当地水稻高产多少,也不是种植的越密越好,总之极为详细,这一份东西完全可以直接拿来使用。
房玄龄一边看一边啧啧称奇,抬头看向葛明:“爱徒,这册子怕是你的手笔吧?简单直接,一目了然。”
“恩师,这就是算学的好处。”
“这个姓秦的跟你有关?”
“启禀恩师,是弟子的姑父。”
房玄龄点点头,笑着说到:“这里面怕是有你不少功劳,你可知这种高产水稻对国家意味着什么吗?”
这是房玄龄在考验自己,葛明想了想才说到:“恩师,我大唐以农业为根本,有了更加高产作物粮食产出就会更多,饥荒就变少了,国家自然就更加稳定,盛世也就不远了。”
房玄龄点点头,笑着说到:“这个占城稻说是祥瑞都不过分,不过你只说对了一半。”
“从秦始皇统一六国之后,中原王朝都在致力于往南发展,因为往南比往北更容易。我大唐虽然立国只有十多年,为师估计不超过五十年,关中地区必定人口更加稠密,到时候会无地可分。所以必定会往南发展,有了这样的水稻,迁徙人口发展南方就更加容易了。”
葛明挠挠头,想了想好像真是这么一回事,从秦汉到明清,经济中心都在往南转移。这里面有统治者的意愿,其实跟南方不再那么酷热也有很大的关系。从有文字记载开始,气温就在下降,明清时到了小冰河时代,北方经常绝收,慢慢就有了湖广熟、天下足的说法。
往南发展比往北发展容易葛明是认同的,但是往北发展还是有必要的,不然中原农耕民族怎么都会跟草原民族之间有冲突,只有民族融合才是解决之道。
融合一般都不是简单的字面意思,往往都要经过数代人的厮杀。与其说是民族的冲突,其实本质上是文化的冲突,打到一方认同文化,民族才算真的融合了。
“这份东西耽搁不得,为师这就马上进宫,你也先别回去了,盯着那个逆子好好背书。”房玄龄衣服都没换,着急忙慌的就出门了。
哎,果然还是要盯着房家孽子背书。
“师哥,你总算出来了。”葛明看着热切的房遗爱点点头。
“小爱同学,你觉得读书有用吗?”
“当然有用了。”
“你既然知道读书有用,为何还背不进去呢?”
“师哥,我坐不住,老想出去玩。”葛明挠挠头,心想我也不想教你读书,本小郎君也想出去玩。
“父亲和大哥读书好,我比不上他们。家里来的也是读书人,我也比不上。我连你都比不上,我不愿意读书,我想练武。”
葛明小脸一绷,说到:“什么叫连我都比不上?师哥绝对是饱读诗书,读过的书比你知道的都多。”语文、地理、化学、物理、生物、政治、外语,这还不算饱学之士?
这货应该是觉得自己读书超不过父亲和大哥,所以另选“赛道”打算练武。房玄龄、房遗直武力值都是渣渣,房遗爱只需要随便练练就能远超父兄,这简直是大智慧,不拿自己的短板去比别人的长处。
“师哥师哥,小弟说错了,师哥自然是饱学之士。”
葛明摆摆手,这货就会说好听的,不过态度还算诚恳。
“小爱,要是你背不下来,打你一顿,会不会就能背下来了?”
房遗爱摆摆手,说到:“不管用,父亲大人经常打,一点效果都没有。”
“那是因为你是亲儿子,恩师舍不得下手。再说你家世显赫,外人也未必敢下狠手打你,于是就养成了你这种性子,简单来说就是打得还不够疼。”
房遗爱警觉起来了,眼珠子转来转去,不知道在想些什么。
葛明接着说到:“你说巧不巧,师哥有个表哥力大无穷,脑子也不太好使,就喜欢揍人,家里仆人被打死了好几个了,房家的家法师哥打算给表哥用用。”
房遗爱着急的说到:“师哥,你以前不是这样的,你以前只会好生劝导,可从来没下过狠手,小弟一直以为师哥跟别人不同。”
葛明被气乐了,房家孽子脑袋瓜确实灵活,这应该就是遗传了。
“那你是想我好好劝导你,然后你好好读书?”
“对啊。”房遗爱说的理直气壮。
“那还不赶紧背书。”
“好的,师哥。”葛明真是无语了,这货真是个贱皮子,明显是怕挨揍。
在葛明的威逼利诱之下,居然背了下来。
“还不错,明天让人送点吃食过来,改天要是师哥不陪着太子读书,带你出城玩一趟。”这么大的娃子,爱好无非吃和玩。
“好啊好啊。”房遗爱兴奋的手舞足蹈,要说吃和玩跟着师哥就对了,师哥连钓鱼都能写书出来。
两人闲聊了一会,房遗爱不停的往钓鱼上引,葛明无奈只好再次传授钓鱼经验。说起来也凄惨,现在好像只有房遗爱算自己的钓友,至于其他人还真未必喜欢钓鱼。
左等房玄龄也没回来,右等房玄龄也没回来,葛明去内宅见过师母就告辞了。葛明可以想象到,老李看到这东西到底有多高兴,说不定正指点江山呢,恩师在旁边偶尔来一句捧哏。
晚上的时候房玄龄让人给葛明捎来一句话:让你姑父等着受赏,葛明心中的石头才算落了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