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月正是春雨绵绵的季节,连续三天的细雨让空气变得格外清新。
林祖辉独自坐在白天鹅宾馆二楼的茶室里,静静地听着窗外的雨声。
此刻他什么都不愿想。
即便以他过人的精力,此刻也已经疲惫不堪。
今天已经是九号,从四号晚上到现在,哪怕是参观考察,他也得不停地和人洽谈合作。
他算是真切体会到,为什么说所有成功者首先都要有异于常人的精力。
这些人每天从早上七八点开始,能一直聊到凌晨。
谈判进行到这个阶段,简直就像在,每一个细节、每一种可能性都要反复推敲。
对方并非不同意,也不是不答应,但就是要你解释清楚:
为什么要这么做?
你是怎么考虑的?
他们认为中间存在哪些问题,你又打算如何解决这些问题?
林祖辉的脑袋都快被问炸了。
连续几天的高强度脑力交锋,别说霍生和王冬撑不住,连四眼都连续两天找医生挂吊瓶了。
倪永孝、林宗辉、周朝先也是熬得双眼通红,全靠浓茶和咖啡硬撑。
眼看再这样谈下去马上要团队减员,林祖辉干脆要求休息一天。
今早他破天荒睡到十点才起,结果整个二十八层静悄悄的——所有人都在补觉。
他索性不在套房里待着,免得那位朱主任又来找他谈事。
听着窗外细雨清风的沙沙声,他开始复盘这几天的谈判进程。
环保发电厂的谈判倒是出乎意料的顺利。
赵达功下了死命令:谈不清楚谁都不准走。
他是一省之长,电力系统自然不敢和他拧着来。
谈了不到一上午,对方就交了底——
不是不给建,甚至不是收益、归属、股权的问题。
核心症结在于:
现在电力系统全靠国家和省里拨款,而各地都缺电,有钱为什么不多建些电力基础设施?
为什么不建火力发电厂?
在相同投资下,环保发电厂的发电量根本没法跟火电厂比。
至于环保?
地方这么大,继续填埋就是了,现在还不是考虑环保的时候。
建发电厂不可能让你独资,但电力系统又拿不出钱。
就算能拿出来,也该投在普通热电厂上——运营就有收益,几年就能回本。
可这环保发电厂,保守估计都要五到十年才能盈利。
电力系统现在被电力缺口的问题逼得焦头烂额,哪有余钱投这个?
了解到这个情况后,林祖辉当即做了决定:
喜欢建热电厂?
正好,他手上有热电专家,辉全控股也不缺这点钱。
那就一起投!
让电力系统从银行贷款一点,再用土地入股,要是还缺钱就少占点股,这不就两全其美了?
他手里还有苏联的超临界发电技术,王冬甚至说能直接从苏联弄到发电机组。
这一下子就让粤省电力的总经理兴奋起来。
超临界发电技术他只听说过,从来没见过真家伙。
谈判立刻有了突破性进展:
技术引进、招商合资、创汇任务一次全解决了,还有什么不好谈的?
双方很快在投资比例、持股和管理上达成协议:
辉全出资一亿两千万,粤省电力出资八千万,粤省投资公司出资五千万,深市投资公司出资五千万,四方共同组建粤辉电力公司。
由于辉全还有技术入股,最终占股45%。
投资到位后,将在深市同时修建两座发电厂。
其中环保发电厂由辉全派人管理,而粤辉电力及新建的燃煤热电厂都由粤省电力直接管理。
当天基本就谈妥了合作细节,也不再提什么多少年后收回国有——股份始终是你的。
只附加了一条协议:
粤省电力在二十年后,可以按双方认可的三方估值回购辉全持有的股份。
两天前,双方连意向协议都签完了。
剩下的正式合同等林祖辉返港后,再委派律师过来处理。
卫星项目的谈判也不复杂。
国内愿意协助发射卫星,甚至可以只收发射成本费,但不能保证发射成功。
至于购买卫星?
东方红二号可以卖,但它只有两个c频段转发器,只能选择2路彩色卫星电视和1路电视15路卫星广播,而且设计使用寿命只有4.5年。
只要林祖辉不嫌麻烦,所有这些都可以按原料成本价交易,就当是技术储备了。
林祖辉当时把头摇得像拨浪鼓,这也太离谱了。
制造、发射卫星都不是小事,独家使用却只有四年寿命?
那跟买苏联的卫星也没太大区别,每隔三年就得补射一颗,否则卫视信号就有中断风险。
再说他发射卫星还指望租转发器收回成本呢。
最多只有两个卫星频道,还能租给谁?
估计最多找弯弯或者李加坡问问,看能不能一家一个频道均摊卫星成本。
但国内发射的卫星,弯弯愿不愿意要都是个问题。
朱主任倒也不介意。
私人企业都要算投资回报率,和政府完全是两码事。
三年赌一次发射成功,还只有两个频道,确实有点拿不出手,林祖辉不愿意也很正常。
于是他提出另一个方案:采购美国的卫星。
目前美国有一颗西联星-6号通讯卫星在保险公司手里。
这颗卫星设计寿命十年以上,搭载二十四个转发器。
它原是1984年发射失败后被回收的,修好后卖给了特雷卫星公司。
本来预计今年由国内发射,但特雷卫星公司突然倒闭了。
而且他们不说是自己的资金问题,非要说不信任国内的发射能力导致融资失败。
现在国内正憋着一股劲,要筹钱把这颗卫星买下来打上天。
朱主任建议,林祖辉如果真想买卫星,不如考虑买这颗。
这颗卫星出厂价约2亿美元,但保险公司当初用五千万美元理赔就拿下了卫星。
现在世界卫星需求不大,这种几经易手的肯定还要折价。
国内自然可以合资解决部分费用,在发射费上也能再给优惠。
林祖辉和王冬私下商议后,觉得买美国卫星确实比三年打一颗、还只有两个频道强多了。
反正都有发射失败的风险,而长征三号发射一次静止轨道卫星成本就要近两千万美元。
怎么算、怎么赌,都是买美国的更划算。
最终他没有替邱老板和邵六叔做承诺,只承诺个人最少解决二千万美元资金。
后续可以派人去港岛,他会帮忙引荐邱老板、邵六叔两位传媒大亨。
至于能拉到多少投资,那就要看派去的人口才如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