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妈靓靓》(粤语诗)
文\/树科
我冇恋母结
阿妈噈喺靓……
阿妈嘅心靓
靓到爆咗镜……
阿妈个人靓
相夫教仔度……
阿妈叻又靓
悭俭大方渡……
阿妈确系靓
命硬病缠冇……
阿妈瞓梗靓
皱纹舒服老……
阿妈真嘅靓
孙塞嘟话好!
《树科诗笺》2025.5.11.粤北韶城沙湖畔
《粤语乡音中的母爱长卷》
—— 论树科《阿妈靓靓》的情感表达与诗学创新
文\/阿蛋
在当代诗歌创作的多元图景中,树科的粤语诗《阿妈靓靓》以其独特的方言质感与质朴情感,如同一股清新的岭南之风,拂过诗歌的田野。诗歌摒弃了华丽的辞藻与复杂的意象堆砌,以直白如话的粤语口语,构建起一个充满烟火气的母爱世界。这种创作方式,既延续了中国古典诗歌 “饥者歌其食,劳者歌其事” 的现实主义传统,又在方言运用与情感表达上实现了创新突破,为当代诗歌创作提供了新的思考维度。
一、方言入诗:语言符号的地域美学
诗歌以粤语方言为载体,使语言本身成为情感表达的重要组成部分。“冇”“噈”“嘅” 等粤语词汇的频繁使用,不仅赋予诗歌鲜明的地域特色,更营造出一种亲切、自然的叙述氛围。这种方言写作,打破了普通话诗歌的语言惯性,让读者仿佛置身于粤北韶城的街巷之中,亲耳聆听诗人对母亲的深情诉说。
方言的运用在诗歌史上并非鲜见。唐代刘禹锡的《竹枝词》,以巴渝民歌为基础,融入当地俚语,创作出 “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 的千古名句。宋代柳永的词中也常出现市井俚语,如 “针线闲拈伴伊坐”,使作品更贴近百姓生活。树科的《阿妈靓靓》继承了这种传统,将粤语方言与诗歌创作有机结合,使方言不再是诗歌表达的障碍,反而成为传递情感的独特媒介。方言的使用,让诗歌具有了强烈的现场感和真实感,使读者更容易产生情感共鸣。
二、意象建构:平凡中的伟大母爱
诗歌中 “阿妈” 的形象,通过一系列平凡而具体的意象得以丰满。“心靓”“个人靓”“叻又靓” 等描述,从不同角度展现了母亲的美好品质。这里的 “靓”,不仅仅是外表的美丽,更是内心的善良、勤劳与坚韧。“相夫教仔度”“悭俭大方渡”,寥寥数字,勾勒出一位传统中国女性相夫教子、勤俭持家的典型形象,这是中国千百万母亲的缩影,具有广泛的代表性。
“命硬病缠冇” 一句,以粤语方言中的 “命硬” 这一民间概念,表达了母亲健康长寿的美好祝愿。这种带有民间文化色彩的表达,使诗歌更具生活气息。而 “皱纹舒服老” 则以独特的视角,将岁月在母亲脸上留下的痕迹,转化为一种安详、从容的美,体现了诗人对母亲深深的理解与尊重。
三、情感脉络:从个体抒怀到集体共鸣
诗歌开篇 “我冇恋母结,阿妈噈喺靓”,以一种看似随意的口吻,实则蕴含着诗人对母亲深厚的情感。这种情感表达没有矫揉造作,而是如潺潺流水般自然流淌。诗人从母亲的心、人、品性等多个方面进行赞美,层层递进,情感逐渐浓烈。
结尾 “阿妈真嘅靓,孙塞嘟话好”,将个人对母亲的赞美,扩展到家族后代的认同,使情感得到升华。这种从个体抒怀到集体共鸣的情感脉络,让诗歌超越了个人情感的范畴,具有了更广泛的社会意义。它唤起了读者对自己母亲的回忆与思念,引发了人们对母爱这一永恒主题的共同思考。
四、诗学价值:传统与现代的融合创新
《阿妈靓靓》在诗学层面的价值,在于其对传统诗歌形式的继承与创新。在形式上,诗歌采用了较为自由的句式,突破了传统格律诗的束缚,更符合现代诗歌的审美需求。同时,诗歌又保留了传统诗歌押韵、对仗的特点,如 “镜” 与 “命”、“渡” 与 “冇” 等,使诗歌在自由中不失韵律之美。
在内容上,诗歌延续了中国古典诗歌 “诗言志”“诗缘情” 的传统,以真挚的情感打动读者。同时,诗人将现代生活元素与粤语方言相结合,使诗歌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这种传统与现代的融合创新,为当代诗歌创作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五、结语
树科的《阿妈靓靓》以粤语方言为笔墨,以母爱为主题,绘就了一幅生动的岭南生活画卷。诗歌通过独特的语言表达、丰富的意象建构、真挚的情感脉络以及传统与现代融合的诗学创新,展现了当代诗歌创作的多元可能性。它让我们看到,诗歌不仅可以是高雅的艺术,也可以是贴近生活、表达真情的载体。在全球化与现代化的今天,这样的诗歌创作,对于传承地域文化、弘扬民族精神,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这首诗如同一位朴实的母亲,以其真挚的情感与独特的魅力,在当代诗歌的星空中闪耀着属于自己的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