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寿四年七月,天气异常炎热,仿佛整个大地都被烤焦了一般。在皇宫的寝殿里,隋文帝杨坚躺在病榻上,面容憔悴,气息奄奄。他的身旁,站着太子杨广,一脸忧虑地望着自己的父亲。
杨坚艰难地睁开眼睛,看着杨广,嘴唇微微颤动着,似乎想要说些什么。他用尽最后一丝力气,对杨广嘱咐道:“苦了我儿……广为……父已然要追随……你母亲而去……你要……肩负起大隋……的重…。”话未说完,杨坚的一口气突然上不来,他的手无力地垂落在床边,双眼缓缓闭上,就这样离开了人世。
杨广怔怔地站在原地,看着父亲的离去,心中涌起一股无法言喻的悲痛。他一直认为自己是个坚强的人,是个寡恩薄情的人,但此时此刻,他才发现自己的内心并非如此。杨坚的逝去,让他感到一种前所未有的孤独和无助。
这个世界上,再也没有人能够管束他,也没有人会真正关心他了。从此以后,他只能独自一人面对世家门阀、官僚集团、江湖草原的贼寇,还有那虎视眈眈的高句丽。面对这天下人的反对,他该如何是好呢?
一时之间,杨广悲从心起,眼泪像决堤的洪水一般,顺着脸颊滑落。他的咽喉中,不自觉地发出一阵悲泣声:“父皇!”这声呼喊,在空旷的寝殿里回荡着,充满了无尽的哀伤和绝望。
站在上方的吴笛等人,目睹着这一幕,也不禁被这亲人逝去的悲凉场面所感动。他们默默地看着杨广,心中都为他感到难过。
吴笛一脸惋惜地说道:“终究还是晚了一步啊,终究还是没能赶上那个时间。这或许就是命运的安排吧。”
杨广闻言,心中猛地一紧,他突然抬起头,目光如炬地望向寝殿上方,只见二十多个身影正静静地立在那里。
杨广见状,本欲大声斥责并呼喊侍卫,但就在他即将开口的一刹那,他像是突然意识到了什么,硬生生地把到了嘴边的话语咽了回去。
他定了定神,深吸一口气,然后用尽量平静的语气说道:“不知众位仙人莅临我大隋皇宫,所为何事?”
吴笛微微一笑,缓声道:“杨广,你不必惊慌,我们此番前来,并非要加害于你,而是为了拯救你和你的大隋江山。”
杨广闻言,眉头微皱,面露狐疑之色,追问道:“拯救我和大隋?这是何意?”
吴笛轻叹一声,继续说道:“这里面涉及到你的过去和未来,而大隋也将如同大秦一般,二世而亡。”
杨广一听,顿时脸色大变,他瞪大了眼睛,难以置信地吼道:“不可能!我大隋怎会二世而亡?我杨广又岂是那如胡亥一般的亡国之君!”
吴笛连忙摆手,示意杨广稍安勿躁,解释道:“杨广,你先莫要激动。我们之所以从后世异界而来,便是要阻止这场悲剧的发生。不管你信与不信,你且先看看后世之人对你和大隋的评价,再做定论也不迟。”
吴笛将手机法器抛出,法器贴着对面的墙壁遇风而长。长到宽五尺,长一丈二尺,厚八分离地一尺五的宽银幕电影。银幕中人物众多正是杨广登基为帝后第一次早朝开局场景。杨广正意气风发。提出自己的第一个改革提案。迁都洛阳 。顿时朝廷上似乎丢了个炸弹炸的关陇集团都跳出来反对。第一个反对的就是尚书令,司徒,杨素道:“陛下,臣以为迁都洛阳一事,万万不可,恳请陛下三思啊!长安作为国都,历经数朝百年之久,早已根基深厚,四方百姓皆已习惯长安为都城,人心所向,轻易迁都,恐怕会动摇国本,引发民众不安。
且迁都洛阳,营建新都需耗费巨大的人力、物力与财力。如今国内百姓刚从多年战乱中恢复过来,正需休养生息,如此大规模的工程,无疑会加重百姓负担。每月征调民工200万,这使得无数家庭离散,百姓苦不堪言。再者,从全国各地征集奇材异石运往洛阳,路途遥远,运输艰难,损耗巨大,这都是百姓的血汗啊!
从地理位置与军事战略来看,长安地势险要,易守难攻,周边关隘众多,是天然的军事屏障。自周秦汉以来,凭借长安的地理优势,多次成功抵御外敌入侵。反观洛阳,虽地处天下之中,交通便利,但地势相对平坦,在军事防御上远不及长安。一旦有外敌来犯,洛阳难以坚守,国家安危将受到严重威胁。
还有,朝中诸多贵族大臣在长安经营多年,根基深厚,迁都洛阳,必然会触动他们的利益,引发朝中动荡。如今朝堂初定,正需稳定,不宜因迁都之事引发不必要的纷争。
杨广坚持说到:“杨公之言,虽出于一片忠心,但目光未免局限!长安虽为旧都,然历经数朝,宫殿城郭多有陈旧,且关中之地物产渐乏,难以供养日益庞大的京师人口。朕迁都洛阳,正是要另辟新局!
天下初定,百姓虽有辛劳,但新都建成后,漕运畅通,四方辐辏,商贾云集,届时农工商皆可获利,这才是真正的与民休息!昔日大禹治水,万民辛劳,然功成之后福泽千年,朕建此新都,亦是为了子孙万代计!
至于军事防御,洛阳地处天下之中,朕在此定都,可更好地掌控关东、江南之地。若有叛乱,大军可迅速调遣,此乃长安所不及!而且,朕已命人加固洛阳城防,增设关隘,何惧外敌?
朝中大臣,当以国事为重。若有人敢因一己私利阻挠迁都大计,便是与天下为敌!杨公跟随朕多年,当明白朕之志在统御四海,让大隋威名远扬。迁都洛阳,正是实现这一宏图霸业的关键一步,望杨公勿再劝阻!
杨素为官多年的老油条见杨广坚持要立威就没说什么。
右武侯大将军贺若弼陛下,臣以为迁都洛阳实非明智之举。
首先,长安乃我大隋根基所在,自太祖开国以来,在此发号施令,天下归心。其政治意义深远,若贸然迁都,恐让百姓心生疑惑,以为国家根基动摇,于民心不利。
其次,洛阳虽处天下之中,然其周边地势平坦,无险可守。一旦有外敌入侵,敌军可长驱直入,都城安危难以保障。而长安四周有山河之险,关隘重重,可御敌于外,保国家之安全。
再者,迁都需耗费巨额钱财,营建宫殿、城池等工程浩大。如今国家初定,百姓尚未富足,如此大兴土木,必加重百姓负担,引发民怨,于国家稳定不利。
最后,朝中官员大多在长安根基深厚,迁都洛阳会打乱他们的生活与工作节奏,易引发朝廷内部的不稳定因素。臣恳请陛下以江山社稷为重,收回迁都之命。
杨广心中大怒道:“朕早已定策。你一个武夫在此胡言。来人给我打出朝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