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麓词心录》第一百三十二章《元夕诗怀》
楔子·灯影映诗怀
辛亥年腊月廿九,煜明在云麓阁校勘《云麓诗钞》,忽闻楼下传来喧嚷声。推窗望去,见明谦裹着狐裘立在雪地里,手中提的灯笼上绘着墨竹,烛火在风雪中明明灭灭,恰似浮动的诗魂。
\"快下来!\"明谦仰头呼喊,鬓角沾着细雪,\"王婆的糖瓜铺子今日开张,还说要听你去年作的《元夕灯词》。\"
案头《归田乐·除夕祈愿》被穿堂风掀起,\"暖烛情如煦\"五字映入眼帘。煜明望着窗外家家户户贴起的春联,忽然想起幼时在乡下,每逢除夕必与明谦守岁煨芋,遂取了件鹤氅披在身上,提了诗筒下楼。
\"明谦兄可知,徐先生今早寄来《元夕灯会图》?\"二人踏雪而行,煜明指了指诗筒,\"画中我们去年赏灯的场景,竟与'笑语话旧岁'句相映成趣。\"
明谦忽然轻咳两声,从袖中取出个锦盒:\"差点忘了,这是用雪水制的梅花笺,最宜写元夕诗。\"话音未落,远处传来爆竹声,惊起檐下寒雀,扑棱棱掠过挂满灯笼的街巷。
一·岁除守诗心
云麓阁后园的梅树已缀满花苞,二人在暖阁里设下围炉,炉上铜壶煮着屠苏酒,香气混着炭火气扑面而来。明谦铺开梅花笺,煜明则研磨松烟墨,墨香中隐隐有梅香浮动。
\"先写除夕如何?\"煜明蘸笔题下《归田乐·除夕祈愿》首句:\"除夕烟花暮。\"窗外正有烟花升起,橙红光芒映得雪粒泛金,恍若暮色提前降临。
明谦续道:\"守华堂、阖家满聚。\"目光扫过暖阁里的字画,想起煜明家五代同堂的盛景,唯有自己父母早逝,幸得煜明一家视为己出,\"暖烛情如煦\"五字便顺势落在纸上。
煜明望着跳动的烛火,想起去年除夕,明谦因咳疾卧床,自己彻夜守在榻前抄《千金方》,此刻见他面色红润,心中大安,遂接:\"笑语话旧岁,新愿心许。\"
\"瑞气盈门福无数。\"明谦搁笔,忽然指着窗外——不知何时,煜明的幼侄们在雪地里堆起了福字雪人,红绸围巾在寒风中飘成一道暖红。
此时阁外传来孩童啼声:\"明谦叔父,煜明伯父!快来贴窗花!\"二人相视而笑,放下笔去帮孩子们贴剪纸,月光透过窗棂,将他们的影子投在雪地上,与梅影共舞,恰似一幅《守岁图》。
二·元夕踏诗影
正月十五上元节,云麓城张灯结彩。煜明与明谦各执一盏竹灯,穿行在街巷间。明谦腰间的诗筒里,装着今日新得的《元夕诗稿》,每走几步,便有碎纸片被风吹出,惹得孩童们追着喊\"诗人撒诗啦\"。
\"看那灯楼!\"明谦忽然驻足,指向前方三层高的\"星雨楼\"。楼上挂满走马灯,绘着《伊春八景》,烛火转动间,松涛、鹤影、流泉依次掠过,恍若活了一般。
煜明忽有所感,从诗筒中取出梅花笺,题下《归田乐·元宵寄情》首句:\"元夕花灯暮。\"笔未落,一盏兔子灯从脚边跑过,灯里的烛光将雪地映成暖黄色。
明谦接过笔续道:\"漫街头、彩光满路。\"目光扫过沿街摊位,糖画、面人、灯谜旗幡交织成锦,\"笑语欢情驻\"五字刚落,忽闻街角传来琵琶声,弹的正是去年他们合写的《灯市乐》。
\"火树绽银花,星芒暗妒。\"煜明望着空中绽放的烟花,其状若银树倒悬,连星辰都似被比下去,\"玉漏催春共朝暮\"则写出时光易逝,唯此刻欢愉长存。
明谦搁笔时,忽见一位老叟在灯谜摊前驻足,望着\"山中无历日\"谜面沉吟。他忽然想起徐墨川常说\"诗在民间\",遂指着老叟对煜明说:\"你瞧,真正的诗心,不在楼阁,而在这烟火里。\"
三·诗酒话深谊
子时三刻,二人登上云麓阁顶,俯瞰全城灯火。明谦取出随身的酒葫芦,斟了两杯屠苏酒:\"去年今日,你在此处赋《元夕感怀》,'且歌且咏,共把团圆顾'一句,竟成谶语。\"
煜明接过酒杯,酒液在月光下泛着琥珀色,映得远处灯河宛如流动的金带:\"记得你当时咳得厉害,却坚持要陪我看灯,如今想来......\"话音未落,被明谦以手势打断。
\"莫说病事,且看这灯。\"明谦指向东南方,那里有数百盏荷灯顺流而下,每盏灯上都写着祈愿诗,\"你瞧,百姓的心愿,比任何诗句都动人。\"
煜明望着飘远的荷灯,忽得一联:\"灯随流水去,诗逐晚风来。\"明谦击节赞叹,忽闻阁楼下传来童谣:\"正月十五闹花灯,云麓山下诗满城......\"正是附近学童在唱他们新编的《元夕谣》。
\"听见了吗?\"明谦笑着拍了拍煜明肩膀,\"这便是我们的'春韵悠扬梦归处'。\"此时元宵月升至中天,清辉遍洒,将二人身影投在阁前石阶上,恰似两个并肩而立的诗字。
四·良辰寄远思
丑时初刻,二人在阁中整理诗稿。明谦忽然剧烈咳嗽起来,却仍强撑着替煜明研墨。煜明见状,忙从锦盒里取出蜜渍金桔:\"快含一颗,这是用元夕露水腌的,最宜润肺。\"
\"你总把我当孩童照料。\"明谦含着金桔,语气却带着暖意,\"还记得十岁那年,我偷喝你父亲的黄酒醉倒,是你用《千家诗》盖在我身上当被子?\"
煜明望着好友眼中的笑意,忽然注意到他袖口露出的旧疤——那是十二岁替自己挡雪球时跌破的,至今仍隐约可见。他取出诗筒中的《新春祈愿》手稿,指着\"愿得岁岁好,喜乐常护\"八字:\"此句非仅为新春祈愿,更是我对你的终身所祷。\"
明谦闻言,目光柔和下来,窗外月光恰好落在他鬓角的白发上,宛如落了片未化的雪。他提起笔,在《元夕寄情》稿末补了四句:\"人间皆逆旅,莫负良辰处。且醉灯前月,诗心共岁除。\"
当最后一个字落纸时,远处传来云麓寺的钟声。煜明忽然想起徐墨川说过\"友情如灯,照破长夜\",此刻望着案头跳动的烛火,方知此语不虚。
尾声·明月送归人
寅时三刻,二人踏月归寓。明谦执意替煜明提着诗筒,竹灯的光晕在雪地上晃出细碎光斑。行至巷口,见卖汤团的李婆婆正收摊,铜锅里的热气混着桂花香,扑面而来。
\"明早来吃汤团啊!\"李婆婆笑着招呼,\"给你们留双核桃馅的!\"煜明点头应下,忽觉手中诗筒轻了些,原来明谦趁他说话时,偷偷将大半重量揽到了自己肩上。
\"明日还要去徐先生处拜年,早些歇息吧。\"明谦在分岔路口驻足,月光将他的青衫染成淡蓝,\"煜明,谢谢你三十年来,始终如灯火般照我前行。\"
煜明望着好友眼中的诚恳,忽然想起幼年共读《诗经》,明谦对\"执子之手\"的批注:\"非关风月,只为知己。\"此刻他真想伸手拍一拍对方肩膀,却怕惊破这温柔夜色,只轻轻道:\"明谦,有你在,便是我的'喜乐常护'。\"
巷尾更夫敲过五更,二人作别。煜明走了几步,忽闻身后传来诗句:\"灯火长明人长健,相逢岁岁共婵娟。\"回头时,明谦的身影已隐入梅影,唯有竹灯上的\"诗\"字,在渐淡的月光中明明灭灭,宛如一颗永远不会熄灭的星。
是夜,煜明在灯下整理诗稿,见明谦今日所赋绝句旁,不知何时落了片灯花。他小心将其夹入《云麓诗钞》,忽得一联:\"灯花入卷三分暖,月影临窗一味幽。\"吹灭烛火前,瞥见案头梅花笺在月光下泛着温润光泽,恍惚间,似又回到元夕之夜,看灯火如昼,听诗语盈耳,与友人共醉人间清欢。
(本章完)
【诗词笺注】
1. 除夕烟花暮,守华堂、阖家满聚:化用陆游\"守岁全家夜不眠\",以烟花、华堂写除夕团圆,\"暖烛情如煦\"暗喻友情温暖。
2. 火树绽银花,星芒暗妒:化用苏味道\"火树银花合\",以拟人手法写烟花绚烂,暗含\"人间烟火胜天上\"的哲思。
3. 人间皆逆旅,莫负良辰处:化用苏轼\"人生如逆旅\",强调珍惜当下友情,与\"且行且盼\"的人生态度相契。
4. 灯火长明人长健,相逢岁岁共婵娟:化用柳永\"愿天上人间,占得欢娱,年年今夜\",以灯火喻友情长存,收束全篇温情。
【注】本章以\"灯火岁时\"为核心意象,通过除夕、元宵两个场景,将诗词自然融入友情叙事。主角煜明与明谦的互动聚焦于\"守护陪伴\",突出\"岁月相契\"的知己深情。文中《归田乐》系列词作贴合节日氛围,既具画面感又含人生哲思,延续前章《栖凤寻幽》的雅趣与温暖基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