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场诗】
漠北烽烟蔽日来,成祖挥师靖九垓。
截教妖云连虏帐,修罗血雾锁金台。
民心铸作千军胆,仙阵催开万劫灰。
且看龙旗悬漠北,太平圣策自天裁!
第一折 瓦剌勾连截教魔 万仙阵锁黑龙山
却说永乐帝三征瓦剌,率五十万大军出居庸关,兵锋直指漠北。忽报前军在黑龙山遇伏:但见沙尘中杀出三万「铁骑兵」,骑士皆披截教「蚀骨甲」,刀枪不入;更有截教「毒雾仙」与修罗族「骨刀魔」在山顶设「万仙锁龙阵」—— 以九十九根「狼牙桩」钉住龙脉,桩顶悬「戮仙旗」,阵中布下「地水火风」四凶门,门内藏着截教万仙残魂,化作「魔兵鬼将」。
明军先锋薛禄率军冲阵,却见阵中飞出截教「金光圣母」残魂,手持「闪电锤」劈落,瞬间折损三千骑兵。更险者,瓦剌大汗也先竟在阵后祭起「修罗血魂幡」,幡上黏着西域诸国进献的「民心玉」残片,正将明军的「士气龙脉」一寸寸绞杀。粮草大营突然起火,火中浮现截教「火灵圣母」虚影,笑道:「当年武王伐纣用诛仙阵,今日我用万仙阵送你朱家归西!」
永乐帝登高了望,见黑龙山阵中血雾与天上星斗共鸣,己方「紫微将星」黯淡无光,心知此阵竟能沟通幽冥,将封神之战的截教怨气引至现世。「此乃截教『借尸还魂』之计!」道衍和尚急谏,「万仙阵借瓦剌兵势为体,以截教怨气为魂,若不速破,我军将成封神余孽的祭旗之鬼!」
第二折 成祖夜祭封神将 道衍晨演护世图
当夜,永乐帝设坛祭天,取出太祖高皇帝留下的「封神榜残页」,跪地叩首:「昔年先祖定鼎天下,赖阐截二教助力;今日截教余孽附逆瓦剌,望列位仙神助朕廓清寰宇!」话音未落,残页金光大盛,映出姜子牙虚影,虚影挥手点出金光仙、惧留孙、韦护三神之名,便化作风卷入黑龙山。
道衍和尚在中军帐展开《永乐护世全图》,图中突然浮现当年封神战场的「十绝阵」破解之法,每道解法旁皆注「民心为引」四字。杨溥急调沿途百姓「勤王义兵」,十万民夫持成祖亲赐的「护世锄」,在阵外挖掘「民心壕」,壕中埋下千万张百姓手写的「平安符」,符上皆书「成祖必胜」四字。
金光仙等三神至阵前,见毒雾仙正驱使「风吼阵」吹折明军帅旗。惧留孙祭出「定光珠」,珠中佛光照破毒雾,却见雾中暗藏修罗族「七魄钉」,专噬仙神法力。韦护挥动「降魔杵」砸向狼牙桩,桩中竟喷出截教「化血神水」,将杵头腐蚀出深痕。
第三折 万民符光冲牛斗 成祖剑气动山河
千钧一发之际,黑龙山外的民心壕突然金光大作 —— 十万张平安符同时燃烧,化出「永乐」二字金焰,与成祖的「天子剑」共鸣。永乐帝振臂高呼:「朕本淮右布衣,蒙天地祖宗之灵,得居大位!今日魔寇犯境,朕当与将士共生死!」言罢挺剑跃马,率御林军直扑阵门。
奇特景象出现了:明军将士见御驾亲征,皆从怀中取出家人缝制的「护世香囊」,香囊中装着黄河沙、江南土,此刻竟化作金甲覆盖全身。金光仙趁机将定光珠抛向天空,珠子与平安符金焰融合,凝成「民心护世盾」,盾上浮现天下百姓耕作、送子参军的虚影,硬生生挡住了戮仙旗的凶光。
惧留孙看准阵眼「九幽门」,以佛指化出「须弥山印」,印下竟压着成祖当年亲书的《平胡诏》残卷。当诏书金光触及门内截教残魂时,残魂们竟齐声诵念「天下太平」,化作点点星光融入明军甲胄。韦护则持降魔杵击碎血魂幡,幡中露出的民心玉残片突然复原,映出西域诸国百姓遥拜大明的景象。
第四折 妖阵崩解虏庭溃 成祖勒石纪功还
万仙阵既破,瓦剌军如鸟兽散,也先单骑逃往漠西。黑龙山底浮出成祖早年埋下的「镇胡龙骨」,龙骨鳞片上刻着「华夷一体」的古篆,与民心护世盾交相辉映。金光仙将毒雾仙、骨刀魔收入封神榜残页,残页上新增「顺天者昌,逆天者亡」的图录,图中截教黑莲在民心金光中化作金莲。
永乐帝在阵前勒石为碑,亲书「万仙阵破虏记」,碑阴刻满参战将士与民夫姓名。道衍和尚以《道德经》《金刚经》碎页混着漠北沙土,撒在黑龙山头,从此该处草木皆生「护世纹」,妖邪再不敢近。消息传回京城,洪熙帝率百官至太庙告祭,太庙梁上竟现「河清海晏」的祥瑞云纹。
尾折 漠北遗碑传万代 永乐军威震八荒
战后,成祖将「万仙阵」旧址设为「太平驿」,驿中供封神榜残页与护世锄,每年霜降,边军与民夫共祭,谓「官民同守边庭」。文渊阁将此战破阵之法编入《武备大典》,首条便注:「兵非凶器,乃民心之卫;阵非邪术,乃众志之凝。」
百年后,有诗人出塞,见黑龙山碑上「成祖」二字仍放金光,碑旁牧草中常开三色花,花瓣分别书「忠」「孝」「仁」。忽闻牧马人歌曰:「龙旗卷,虏尘清,成祖三征海波平。民护兵,兵卫民,万仙阵上看民心!」方知永乐朝的靖边奇策,早已将民心、军心、仙神之佑,铸成了永不生锈的护边铁壁。正是:
截教修罗附瓦剌,万仙毒雾锁龙沙。
成祖祭天邀将星,道衍演阵护民家。
符光冲散千年孽,剑气开成万里霞。
试看永乐宏章里,勒石燕然映日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