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是通过老唐和他好朋友李老师的提前沟通之后住在的李老师家,沈长风也是被安排在李老师家隔壁的王老师家,但王老师不常在家。
凌妤绾正往茶杯里添第三勺蜂蜜。沈长风的手指在素描本上轻轻敲打,铅笔屑落在地板上像细碎的星光。
“中国有句古话”他突然抬头,“桂林山水甲天下”
“下一句是阳朔山水甲桂林。”她笑着把茶杯推过去,“不过我最爱北海的银滩”
沈长风的眼睛亮了起来:“那下次我做你的导游?”他指了指自己胸口,“虽然我连故宫都没去过。”
窗外的橡树沙沙作响。凌妤绾想起临行前爷爷的叮嘱,突然觉得这场景有些奇妙——在异国的屋檐下,她竟成了别人了解祖国的窗口。
老唐的电话来得突然。听筒里炸响的嗓音让沈长风好奇地挑眉,凌妤绾只好把手机拿远些:“老唐,我前天刚给您发过邮件……”
“少糊弄我!”老唐的声音震得茶杯泛起涟漪,“沈家那小子没欺负你吧?”
她瞥了眼正在偷听的人,对方立刻装作专心画画,却把九头蛇妖的尾巴画成了麻花辫。
“他连中国省份都认不全”凌妤绾转着茶杯,“能欺负到哪去?”
她的学习是很紧张,但她从不给自己休息的机会,再加上本身又是真的热爱新知识,像个海绵一样不停的吸收。
学校里的教授都很喜欢她,好学又好问,交流起来落落大方,一点儿也不扭捏。
晚餐时分,李太太做了拿手的苹果派。凌妤绾把最后一块派分成四份,刀叉划过酥皮的声音像一声轻轻的叹息。
“这是贵州的刺梨干”她从包里掏出密封袋,“奶奶说配红茶最好”包装袋上还沾着点厨房的面粉——临行前老人硬塞进她行李箱的。
沈长风突然举起相机:“笑一个!”快门声里,四个人在餐桌前定格。
没人注意到他悄悄调整了镜头,让取景框刚好能拍到凌妤绾手腕上的红绳——那是启程前某个深夜,她在机场收到的匿名快递。
李老师和他的妻子都特别喜欢凌妤绾和沈长风。
两人性格都很活泼,凌妤绾嘴又甜,每次都能把他们俩逗得哈哈大笑,而且这姑娘分享欲还特别强,经常和他们分享在中国的趣事,以至于他们都打算找时间去中国好好旅游了 。
回到房间后,就和爷爷通起了视频。“绾绾,怎么又瘦了,是不是没有好好吃饭?”背景音里传来奶奶的嘀咕:“让她别急着回来,先把时差倒好…”
“哪有?我都涨了两斤了,李老师家的饭很好吃,而且就算我在外面吃,也随处可见中国的餐馆,而且我又不挑食,还担心我饿着吗?”
“你奶奶和你师父都担心着呢,要好好学,也要注意休息,眼睛累了就看一下绿色的植物”
“好~,我可能再过几天就回去了,你们仨要好好注重身体,我回去要检查的”和爷爷挂断电话后,她又重新投入到学习中。
晨光穿透图书馆的玻璃幕墙,凌妤绾的笔记本上已密密麻麻写满了批注。
李教授端着咖啡在她身边驻足良久,女孩专注的侧脸让他想起东方传说中的“悬梁刺股”
“绾”老教授终于忍不住开口,“剑桥的实验室永远为你留着位置”
钢笔尖在纸上顿了顿,洇开一小片墨迹。她抬头时,眼底映着窗外初绽的樱花:“您知道中国有句古话吗?‘月是故乡明’”
“绾,在这里同样可以完成你的学业,而且保证比在国内更好,真的不考虑留下吗?”
“教授,我很喜欢在这里的学习生活,也很喜欢你们,但是我还是想回去,我们以后还会再见的”
教授也知道自己留不下凌妤绾了,“那期待我们早日再见,祝你一切顺利”
她和李老师一家,做了最后的告别,告别拥抱持续了整整三分钟。
李太太的眼泪打湿了她肩头的羊毛开衫,那件开衫口袋里装着沈长风塞的纸条:“导游证已考取,北海见”
他们都很舍不得彼此,但就像印证了那句话:“分久必合,合久必分”
凌妤绾看着他们,千言万语最终都汇成了一句话:“欢迎你们来中国玩,期待我们早日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