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想到,这两位老头果然有两把刷子。
尽管距离上次制造罐头生产线已经过去了两年时间,而且在没有任何图纸提示的情况下,他们依然能够把生产线的布局描述得清清楚楚。
从两人对王有德那随意甚至有些不客气的态度来看,顾方远不难猜出,这两位绝对是六级以上的技工。
在这年头,六级技工可是企业的核心力量,而七级技工更是珍贵无比,哪怕是厂长见到了,也要奉为上宾,好好伺候着。
至于传说中的八级技工,那只是一种至高无上的荣誉称号,只有那些为行业做出了卓越贡献的人,才有资格获得这份殊荣。
实际上,七级技工已经代表了一个职业的顶级水平和荣誉。
能让两位七级技工同时动手制造这条生产线,只能说这小小的罐头生产线还真是走了大运,高攀了!
至于为什么这两位大神会屈尊留这么个破厂子,顾方远没敢多问,也不想自找麻烦。
有些事情,不知道比知道要好。
最终,双方敲定了合作细节,明天早上顾方远过来交钱签合同。
就在顾方远准备离开的时候,王有德突然提了一句:“你们干嘛不自己买一台印刷设备呢?有了这玩意儿,以后生产起来可就方便多了。”
“你这有现货吗?”顾方远一听,顿时来了兴趣。
“没现货,不过只要你需要,过两天就可以给你弄好!我们厂别的不敢说,这点效率还是有的。”王有德自信满满地说道。
“......”顾方远心中暗自吐槽,感情又是临时赶工啊。
不过人家有两位大佬坐镇,的确有说这话的底气。
顾方远心中一动,突然想到一个目前急缺的设备,便问道:“你这有手工烫金机吗?”
烫金机可以给商品打上金属质感的Logo,这对于打造品牌来说,可是至关重要的一环。
王有德听了,脸上露出一丝难色,犹豫了一下说道:“硅胶垫和模具都不是问题,简单得很。关键是这烫金箔不好买啊....”
王有德说着,目光看向徐老和李老,那眼神的意思很明显:你们快想想办法。
徐老微微低下头,思索了片刻,随后抬起头看向顾方远,认真地说道:“既然你知道烫金机,就应该清楚这原材料不好弄。如果只是小打小闹,做点少量的产品,我建议你换用刺绣工艺。
但要是你打算大批量生产的话,我倒是可以给你介绍一个外地的厂子。不过丑话说在前头,你每次的订货量不能低于一万块钱,不然人家根本就懒得给你发货。”
顾方远听了,心中大喜!
他知道,logo工艺主要有刺绣、热转印、烫金这几种。
通常市场上用得最多的是热转印,因为它成本低,原材料也比较好买。
其次是刺绣,虽然成本高,但原材料也好买,适合小批量的高端定制。
而最后一种烫金工艺,先不说生产设备的问题,光是原材料烫金箔就非常难买到,目前市场上也只有银行卡使用了烫金工艺。
一开始,他只是抱着试一试的心态问问,没想到还真能找到解决的办法。
“印刷机和烫金机价格多少?”顾方远迫不及待地问道。
“胶印机一套1万元,一天工作8小时的话,可以打印4万张左右,而且我们包排版。
烫金机3000元一台,每台每小时可以生产60个产品,我们还包两个模子。这可都是底价了,绝对不还价!”
王有德最后一句咬字特别清晰,眼神中透露出一丝紧张,生怕顾方远又要砍价,砍到他的“大动脉”。
顾方远并没有在意王有德的咬文嚼字,而是在听到烫金机的产量后,顿时感到一阵头疼。
心里默默盘算着自家的产能。
哪怕按照现在最低的生产标准,每天也能生产3万多个领结。
而一台烫金机就算24小时不停运转,一天也只能生产1440个领结,这样算下来,需要20多台烫金机才能满足现在的生产需求。
如果将来全面扩大生产的话....
烫金机数量简直不敢想象。
“我能不能先买3台烫金机,外加1万块钱的烫金箔,先试试效果?如果效果不错,以后再继续购买设备。”
顾方远也不敢一次性玩的太大,如果设备全部买齐,先不说设备需要多少钱,光工人都要招几百号人。
万一这种带有logo的产品不受市场欢迎,那后续麻烦将会一大堆,安全起见,还是先尝试一下市场反应为好。
王有德听见顾方远不是来砍价的,顿时松了口气。
他看了徐老一眼,见对方微微点头表示同意,这才转头对顾方远说道:“可以!不过烫金箔需要现金拿货,设备的钱可以分期付款,但是这一万块钱的烫金箔得提前给。”
“可以!生产线元,胶印机元,3台烫金机9000元,外加烫金箔元,明天上午我带元过来签合同,对吧?”顾方远快速地心算了一下,然后确认道。
王有德也在心里算了算,微微点头。
“没错,不过设备生产需要四天时间。咳咳~~~因为设备增加了,所以时间得放宽一些。或者你可以先来拿罐头生产线,之后再拿胶印机和烫金机。”
“行,2天后拿罐头生产线,4天后拿剩余设备。”顾方远果断地做出了决定。
一场不太正规,但却颇为顺利的商业谈判就这样结束了。
顾方远的心情还是很不错的。
这家机械厂虽然在生产效率和产量方面有些让人担忧,但不得不说,他们的产品品种非常全面,没想到连烫金机这样的设备都能做出来。
这样一来,以后很多设备都可以交给他们来生产了。
也省得以后每买一种设备就要跑一个机械厂,而且后期的维护也会方便许多。
忙碌一整天,顾方远满心疲惫却又带着一丝收获的喜悦,骑着自行车往家赶。
一路上,他的脑海中不断浮现出与机械厂达成合作的种种细节,想着新设备投入使用后工厂的发展前景,嘴角不自觉地微微上扬,心情格外舒畅。
然而,当他好不容易回到家。
踏入知青院的那一刻,原本如暖阳般的好心情瞬间荡然无存,取而代之的是满心的厌恶与烦躁。
只见知青院中,两个让他极度厌恶的女人,此刻正大大咧咧地坐在凉亭里的石凳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