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卫国收起笑容,脸色严肃了些,语重心长地对着王春波说:“春波,当初咱们说好的条件,一个月休四天,这是正经事,不能含糊。”
”我要是连这点都做不到,说话不算话,回头咋有脸去见咱爹咱娘?他们还不得以为我在城里学坏了,光知道压榨自家人?”
他这话,把道理和人情都摆在了台面上,王春波顿时有点不好意思,挠了挠头,不再吭声了。
就在这时,一直安静听着的张振华突然抬起头,脸上挂着灿烂的笑容,脆生生地开口了:“哥,嫂子,你们休息的事好办。”
“我以后每个星期天,都能过来店里帮忙。洗碗、扫地、端盘子、招呼客人,这些活儿我都能干。有我顶着,你们就放心轮流休息吧!”
这话说得又响亮又自信,透着一股少年人的热忱和担当。
李雪梅眼睛一亮,赞许地看了他一眼,随即拍板道:“振华这话在理,春波,就这么定了,听你姐夫的,该歇就得歇,身体是革命的本钱!”
说完,她又转向张振华,语气温和:“振华,你能主动来帮忙,嫂子很高兴。以后你每个周日过来帮忙,我给你算工钱,一天给三块钱,咋样?”
李雪梅这话一出,张振华“腾”地一下就站了起来,微微弯下腰,对着李雪梅鞠了一躬:“多谢老板,小的以后一定好好干。”
他这猛地一下,带着点少年人特有的搞怪劲儿,把桌上的人都给逗乐了。
“噗嗤——”张桂花第一个没忍住笑出了声。
李雪梅也是又好气又好笑,伸手在他肩膀上轻拍了一下:“你个小猴崽子,跟嫂子还耍上贫嘴了。”
王春波更是咧着大嘴,笑得憨厚:“振华这小子,还挺会来事儿!”
张卫国看着自家这个活泼机灵的弟弟,眼里也满是笑意,心里却是暖的。
这小子,是真心想为家里分担。
第二天起了个大早,天刚蒙蒙亮,张卫国就出门了。
他先是按照约定,找到了吴大刚。
“哥,票我给你弄到了!”吴大刚看见他,从怀里小心翼翼地掏出一个用手帕包着的小纸包。
张卫国接过来打开一看,是一张硬邦邦的卡片式火车票,还有一叠花花绿绿的全国通用肉票。
张卫国心里清楚得很,这年头,出远门就是遭罪,能有张硬卧票躺着去羊城,那简直是神仙待遇。
普通人别说买了,连门路都摸不着。吴大刚这朋友,确实够意思。
“谢了,刚子。”张卫国也不含糊,问道“这票钱的十五元,你朋友那里给多少合适?”
吴大刚说:“哥,我朋友帮人搞票,每张收10元。不过这也不是他一个人的,还要分给其他人。”
张卫国点点头,从口袋里掏出25元递给他,又从背着的布袋里,把准备好的两条香烟,不由分说地塞到吴大刚手里。
“刚子,这两条烟,一条是给你的,另外一条拿给你朋友。我将来要经常跑羊城,以后少不得还要麻烦你们帮我买卧铺票。”
吴大刚知道张卫国是个大方的主,也不推辞,嘿嘿笑着把钱和烟都收下了:“行,那我就不跟你客气了!以后有事,招呼一声!”
拿到了票,张卫国心里的石头落下一大半。
他马不停蹄,用吴大刚给的肉票,弄了50斤五花肉, 50斤排骨,挣了菜多多系统2000多元。
钱倒是小事,最主要的是涨经验值,他要尽快达到第四级,好抽奖。
接着,他又跑了一趟供销社,买了三罐奶粉、四瓶橘子、四瓶雪梨罐头、还有香喷喷的蛋糕,都是孩子们和老人爱吃的。
最后,又给爹娘、狗蛋,妞妞、小妮,还有弟弟张跃进,一人买了一双新鞋。
坐上回花溪村的班车,等到了村口,还没进爹娘家的院子,就听到三个孩子疯跑打闹的动静。
“爹,是爹回来了!”眼尖的狗蛋第一个发现了他,扯着嗓子就喊,撒开脚丫子就冲了过来,后面跟着妞妞和小妮。
张卫国放下东西,给三个孩子每人一个大大的拥抱。
“看看爹给你们带啥好东西了!”他笑着打开布袋子。
当看到奶粉,罐头、蛋糕,还有崭新的布鞋时,三个孩子的眼睛瞬间就亮了,发出惊喜的欢呼,抱着新鞋和零嘴,乐得差点找不着北。
刘三妹和张为民也闻声从屋里出来,看到儿子大包小包地回来,脸上也露出了笑容。
晚上,一家人围坐在桌边吃饭,刘三妹一边给张卫国夹菜,一边忍不住问道:“卫国,米粉店的生意还顺当不?”
张卫国扒拉了一大口饭,嚼得喷香,然后放下碗筷,看着爹娘,语气笃定:“娘,生意很好,雪梅做饭好不好吃,您还不知道吗?刨去每天的本钱开销,现在一天有八、九十块钱的利润,稳稳当当的!”
“一天八、九十?”刘三妹和张为民对视一眼,都从对方眼里看到了震惊和欣慰,齐齐松了一口气。
“哎呦,那可真是老天爷保佑,太好了!”刘三妹激动的双手合十念叨着。
张为民也是满脸喜色,用力点点头:“能挣钱就好,你跟雪梅他们,也别太累着自个儿。”
张卫国笑着应下,随即又开口道:“爹,娘,还有个事。咱之前说的那个女装店,根生那边盯着,快装修好了。我这次回来开证明,过几天就得跑一趟南边,去羊城进货。”
一听要去那么远的地方,刘三妹刚放下的心又提了起来,立刻问道:“去羊城进货,那得不少钱吧?你手里头够不够使?不够的话,娘先给你拿一千块去周转。”
张卫国心里一暖,自家老娘,永远都是这样,恨不得把心都掏给儿女。他连忙摆手笑道:“娘,够用!这女装店是我跟根生合伙开的,我们俩手里有钱。”
唉,真是养儿一百岁,长忧九十九。自个儿都是俩孩子的爹了,在老娘眼里,还是那个需要时时惦记的半大孩子。
张卫国收敛了笑容,认真地对二老说:“爹,娘,生意上的事,我心里有谱,你们就别担心了。”
“倒是家里的这些田,眼瞅着要忙起来了,要是你们俩和跃进忙不过来,就花点钱请两个人搭把手,可别累坏了身子。”
张为民接过话茬:“田里的事你就甭管了,有我跟你跃进。铁柱和小虎那俩小子,都是实在人,隔三岔五就主动过来田里帮我干活。就这点农活,我们四个大老爷们还干不下来?用不着请人糟蹋钱。”
张卫国听了,心里也有数了,村里的人情还在,互相帮衬着,家里的田应该问题不大。
他又转而问起另一件事:“对了,爹,咱村里的养猪场,弄得咋样了?”
张为民精神头更足了,脸上带着期盼:“有你胜利叔和大队长盯着,建起来速度很快,再有一个月,指定能完工!”
张卫国闻言,心里盘算着时间:“行,这我心里就有数了。等我从羊城回来,把女装店开业的事弄好,就给农大的郑校长打个电话。到时候,选啥品种的猪崽、饲料咋配比、平时咋科学喂养,都得让人家懂行的专家给咱好好好指导。”
说完他又对张跃进说:“跃进,以后技术员来了,你得用心跟着学习,知道吗?”
张跃进点头:“哥,村里养的猪,你要负责收购,我自然会用心的,瞧好了,到时保证养得膘肥体壮。”
跟爹娘和跃进又交代了几句家里的事,特别是叮嘱跃进盯紧养殖场的进度,张卫国心里的大石头算是落了一半。
米粉店那边,有雪梅,桂花,春波在,刘根生也在隔壁,他是一百个放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