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因如此,李四对林枫更加感恩,也更添几分忠心。
当天,林枫给了李四一天假,让他回家和母亲商量。
地址林枫已经告诉了他。
回到家中,李四将这喜讯告诉母亲,老太太兴奋不已:“孩子,你遇见贵人了!”
“我们娘俩有什么福分,能让林院长这样关照?”
“以后你要好好工作,为林院长尽心尽力,千万别辜负了他的好意。”
老太太拉着儿子的手,语重心长地叮嘱。
“妈,您放心,我明白的。”
“林院长对我恩深似海,我一定好好报答他。”
当天,母子俩便开始收拾行李,准备搬家。
其实也没多少东西可收拾,李四家可以用“家徒四壁”
来形容。
这些年,为了给母亲买药,他几乎卖掉了家里所有值钱的东西。
如今屋里的几件家具,还是他在影院工作、领了工资后才买来的。
李四告知房东,他们提前搬离,仅剩十余天租约未满。
房东前来确认水电费用结清,并检查房屋状况无损后,才允许他们离开。
林枫找到的房子宽敞明亮,条件优越,与表妹为邻,这让李四十分满意。
他母亲因病情改善而心情舒畅,与林枫相见时更是谈笑枫生。
李四借用一辆手推车搬运家具,与母亲一同前往新居。
恰巧林枫骑车归来,见到他们便热情迎接。
老太太一眼认出林枫,感激其对家人的帮助,对其充满敬意。
林枫邀请母子二人进入四进四合院,看到房屋布局后,母子俩惊叹不已,感慨此等豪宅在古代必属王侯所有,如今能居住于此实属荣幸。
老太太踏入大院,环视四周,不禁惊叹不已。
李四也愣住了。
他从未想到,林枫为他们母子找的房子竟是一处四进的四合院。
京都虽有不少四合院,但如此规格的实属罕见。
在前朝,能住这种院子的非富即贵,甚至可能是皇亲国戚。
如今,他们这样命运如浮萍的母子,竟然住进了这样的府邸,李四内心深受震撼。
林枫带着他们来到后院时,京茹正坐在院子里晒太阳。
冬日的京城寒冷,只有中午才能享受片刻阳光。
见到林枫到来,京茹起身迎接,笑盈盈地打招呼:“表哥,你来了。”
“是啊,给你介绍了两位新邻居。”
林枫笑着介绍京茹和李四母子认识。
李四腼腆地点头致意,对林枫的表妹同样怀有敬意。
李四的母亲目光炯炯,盯着京茹秀丽的脸庞,赞叹道:“这姑娘长得真好看,要是回村里,十里八乡的人都知道。
一看就是个好姑娘。”
京茹被夸得有些害羞,笑着说:“大妈,以后咱们是邻居了,还请您多多关照。”
“放心,没问题。
看你这模样,应该是头一胎吧?我可是过来人,有我在,你一定能平安养胎,明年抱个大胖小子。”
老太太笑呵呵地说。
“大妈,谢谢您的祝福,要是真能生个大胖小子就太好了。”
京茹笑着道谢,目光柔和地看了林枫一眼。
随后,林枫帮李四将家当、被褥以及锅碗瓢盆从车上搬到屋内。
李四一家将住在京茹隔壁的两间房,母子各一间,还配有一个小厨房。
忙活一个多小时后,终于安顿妥当。
李四急忙向京茹借了个热水瓶,又用刷好的搪瓷缸泡了杯茶递给林枫:“林院长,您辛苦了。”
“搬个家算什么,这点小事不用您亲自帮忙。”
李四连连道谢。
“天气太冷,顺手帮你干点活,也是为了活动活动筋骨。”
林枫笑着回应。
林枫从包里拿出两斤海带、一条咸鱼和四条带鱼放在李四桌上,“大妈,快过年了,我出差时买了些海产品给您带回来。”
“过年可以炖海带、炸咸鱼和带鱼,让你们母子好好过年。”
林枫笑着说道。
李四急忙阻拦,“林院长,这怎么好意思,您已经帮了这么多忙,不能再拿您的东西。”
老太太也劝道:“是啊,咱们不是外人,东西不多,你就收下吧。”
林枫放下东西后离开,来到隔壁京茹的房间。
他也给了京茹一些海产品和半斤虾米,并送她一块昂贵的梅花手表。
京茹激动地将手表戴好,抱住林枫亲了一下,“好哥哥,你真好,我一定要给你生个孩子。”
随后,林枫回到红星图书馆,女管理员们非常惊喜,“馆长,您回来啦!”
站在最后的冉秋叶一脸严肃地说:“馆长,今天书都卖完了,我一会儿去办公室汇报工作。”
林枫发现,与上周相比,冉秋叶似乎更加美丽了。
那张精致的脸庞,宛如刚剥壳的鸡蛋,细腻光滑。
她的气质像成熟的水蜜桃,恰到好处。
这样的形象让每个男人见了,都会忍不住心生爱怜。
此刻,许多女图书管理员纷纷上前与林枫打招呼或开玩笑。
唯独冉秋叶板着脸,一本正经的样子。
在林枫眼中,这模样格外可爱。
\"秋叶,十五分钟后到我办公室汇报工作。\"
林枫笑着打了个招呼。
接着,他扫视一圈,看向热情迎接他的女图书管理员们。
\"胡闹什么?\"
\"你们是不是不上班了?\"
\"都回去,赶紧干活。\"
这些女图书管理员特别喜欢被林枫训斥。
她们觉得林枫笑着责备她们是一种宠爱。
有这么一位英俊潇洒、才华横溢的领导宠着她们,她们无比开心。
甚至,林枫不在的这一周,她们的工作状态都显得无精打采。
没办法,她们都被林馆长的魅力俘获了。
林馆长的颜值有一种独特的吸引力。
这种吸引力一旦被感染,就难以摆脱。
只有每天欣赏林馆长的枫采几分钟,才能缓解这份“中毒”
感。
今天终于盼来林馆长,每个人都仔细观摩了他的帅气模样,还挨了点调侃,大家心情舒畅极了。
\"有没有发现,咱们馆长出去一周回来更帅了。\"
\"不仅更帅,感觉更有魅力了。\"
\"不仅是魅力,我都快拜倒在馆长的魅力之下了。\"
\"白飞飞,你真是大胆,这种话也说得出口,当心让你的技术员未婚夫知道,狠狠教训你。\"
\"他敢?给他一百个胆子他也不敢。
现在不敢,将来结了婚更不敢,因为到时只能我收拾他。\"
\"吹牛吧你,我看见牛在天上飞,连太阳都躲起来了,真刺眼。\"
所有的女图书管理员陆续回到工作岗位。
林枫来到后厨食堂的小餐厅。
老赵正坐在椅子上看那本破旧的《古文观止》。
马华兴奋地跑过来。
\"师大爷,您总算回来了。\"
\"您不在的一个星期,我们都很想念您。\"
\"师大爷,我给您换了种茶,是我爸送的一些茶叶,您尝尝,肯定和以前的碧螺春不一样。\"
马华像献宝似的端来一个水果罐头杯子。
这个罐头杯子是他买菜时顺手买的,大家中午把罐头吃了,只剩下了杯子,几个女图书管理员还在争抢。
被马华呵斥后,他告诉她们这是专门给馆长泡茶用的,一听是给馆长准备的,她们立刻停止争抢。
在红星图书馆,提到谁的名字都不起作用,唯独提起林馆长的名字管用。
即便两个女管理员因为小事争吵得脸红脖子粗,马上要动手,只要有人喊一句\"馆长来了\",立刻就能平息。
馆长二字在这里象征着最高权威,令人敬服,也极具震慑力。
马华用洗净的玻璃罐头瓶子给林枫泡了一杯茶。
这茶与之前的碧螺春完全不同,碧螺春会沉底,而这杯茶虽是绿茶,却一半浮在水面,一半沉在底部。
无论是浮在上面还是沉在下面的茶叶,都像排队似的,一根根小嫩芽竖立着,宛如两队整齐排列的卫兵,十分美观。
\"这是什么茶?真奇妙。\"
平时不怎么喝茶的老赵也被吸引了过来,啧啧称奇。
林枫接过马华递来的茶,闻了闻香气,笑着说:\"好茶。\"
\"这是毛峰茶的一种,叫雀舌,又叫白毛尖。\"
\"这种茶的主要产地是贵州湄潭,那里位于我国西南部,有‘黔北小江南’之称。\"
\"因为每片茶叶形状像雀鸟的舌头,所以叫雀舌茶。\"
\"这种茶颜色绿中带黄,满是白毫,茶汤清甜甘爽,香气清新,回味悠长。\"
这种茶在南方很常见,北方却很少见。
唐代大诗人刘禹锡曾写过:\"添炉煮雀舌,洒水净龙须。\"其中的“雀舌”
二字,指的就是湄潭雀舌茶。
明代汪廷讷也写过:“玉壶烹雀舌,金碗注龙团。”
这两句诗中的“雀舌”
,说的同样是湄潭雀舌茶。
林枫端起茶杯,轻啜一口,“这是雀舌,但不是湄潭雀舌,而是浙江雀舌。”
尽管两者同属雀舌,但枫味迥异。
湄潭雀舌回甘浓郁,而浙江雀舌则更为清淡,然而二者皆为难得的好茶。
林枫的一番品评让老赵和马华大为震撼。
老赵身为大学校长,虽对茶道知之不多,但经林枫指点后,对他佩服不已。
他认为以林枫的才学,实不该只做图书馆馆长,而应去大学任教,为学生们传道授业解惑。
马华听得入神,虽然多数内容听不太懂,但直觉告诉他林枫是个非凡人物。
一杯茶便能分辨产地,这本事实在令人叹服。
这就像公牛哭母牛一样,简直不可思议!
“对了,马华,你和对象进展如何?”
林枫笑着问。
“快订婚了。”
老赵抢答。
马华瞪了老赵一眼,“你怎么又乱说!”
“还不是你自己亲口说的?还有,你给宋白鸽送了个笔记本,她回赠了一把炒勺。”
\"你们都交换了订婚信物,不就是等着订婚了吗?\"老赵得理不饶人,非要将马华透露给他的事全盘托出。
这让马华恨不得立刻掐住他的脖子。
马华知道,在老赵面前,自己的秘密根本藏不住。\"这可是好事啊,有什么好隐瞒的?\"林枫喝茶笑着说道:\"马华,我祝你幸福。
等订婚那天,我会给你们每人一份礼物。\"
\"师大爷,真的吗?\"马华激动地问。\"你觉得我在开玩笑?\"林枫喝口茶反问。\"不像,您看起来很认真。\"马华笑着说。
如果能得到林枫的订婚礼物,意义非凡。
马华决定下班后就把这个喜讯告诉宋白鸽,让她一起
林枫又询问老赵印刷厂的情况,得知三大爷住院后,一大爷和二大爷没有延误工作,还分担了三大爷的任务,虽用时稍多,但依然保证质量地完成了任务。
这让林枫放下心来。
聊了几句后,林枫起身去三楼办公室。
不久,传来敲门声。\"秋叶,请进。\"门开后,冉秋叶抱着钱盒子进来,将卖书所得的三千元交给林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