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具体些就是男子学习以《四书五经》、八股文、策论为主,辅以《资治通鉴》这类的史学、书法。”
“皇室及八旗子弟还必修满语、骑射,以维持民族传统。”
“女子则被强调“三从四德”,教材更多是《列女传》这些。”
“艺术上学的诗词也以李清照等诗人的诗词为主,绘画、音乐这些常说的女子必学的琴棋书画也大多格格、小姐们才能学。”
“实用的技能就更多了,像中馈(烹饪)、女红、医药常识(如《本草纲目》基础)。”
“这么听下来是不是又觉得还不错?虽说女子能学习的人比男子少,但也算的上各有侧重?”
“但其实那些普通百姓家中仅仅只有少数男孩能读完《四书》基础。”
“所谓的为科举准备的官学,乃至真正能参加科举的人多为地主或商人家庭出身。”
“多数贫民子女识几个字就算好的了,大多还是务农为主。”
小燕子听着觉得压抑,总觉得今天的心情一直在起起落落。
每每觉得女子实在太难时,又告诉她也不是那么难,可她稍微觉得好受一点,又告诉她受苦的实在太多。
她开始觉得对女子实在不公时,又告诉她不止女子,其实男子也并非都能读书、都能学习。
“紫薇,晴儿,你们说了这么多,那你们想做的大事是什么?”
紫薇和晴儿短暂的沉默了,过了半晌,二人才微微哑着嗓子开口。
“小燕子,我们得做些什么,尽我们所能做些什么。”
“为了让更多的人读书识字明理,为了让更多人能独立、能养活自己做些什么。”
小燕子赞同的点了点头,突然又想到了什么,顿了顿整理了下思绪小燕子才接着说。
“那具体些呢?具体些我们能做什么?”
“现阶段,我们能做的最重要的有两点。”
“第一就是去找夫子,不能随意找些读书识字的夫子,要找有文化的女子和开明的士人,因为我们要教授的对象更侧重女子。”
“但可以预料的是,夫子不好找,就算找到了,现在的女夫子大多以前都是教的贵族小姐。”
“她们愿不愿意,能不能教好普通百姓家的女子,这都是问题。”
“所以找到夫子还不算完,还要去教夫子,夫子学会后再去教出更多夫子。”
“这就说到了第二件重要的事,也是我认为的除了具体实施以外最重要的事--编教材!”
“我知道我们都是不同意女子比男子弱,都是不想女子居于男子之下的。”
“但不是我想泼冷水,而是如果我们真的直接将这种思想教给天下女子是行不通的。”
“就算皇上、老佛爷和皇后娘娘同意我们把这些编在书里,朝中的大臣也不会愿意。”
“这点我同意,甚至就算皇阿玛站在我们这边,帮我们压住了朝中大臣们的反对,老百姓们也认同不了我们的观点。”
“更有可能的反而是,老百姓们包括那些女子都会觉得这是错的,是邪说。”
“我们会连我们最想做的,让所有人读书识字这点都做不到。”
“那我们难不成要将现在那些小姐们学的《女四书》教给所有人?”
小燕子一边不可思议的说出口,一边自己都在疯狂摇头。
紫薇却两眼放光的看着小燕子接话。
“为什么不行?”
“我们就要用《女四书》作为基础!”
“小燕子你没有读过《女四书》,又因为见到了欣荣这位标准的格格,所以可能觉得《女四书》可怕。”
“但一代代传下来,怎么可能没有好的方面?”
“比如说?”
小燕子还是满脸不信,晴儿想了想微微拦了下想往下继续说的紫薇。
“既然说到这了,那小燕子我就给你讲讲《女四书》吧。”
“《女四书》包括东汉班昭的《女诫》、唐代宋若莘的《女论语》。”
“明代仁孝文皇后的《内训》以及清代王相之母刘氏的《女范捷录》。”
“《女诫》尽管全文以顺从男性为核心,但承认女性需要接受教育。”
“像其中的‘妇德不必才明绝异’,就主张通过读书明理培养德行。”
“《女论语》以通俗语言规范女性日常行为,包含持家、礼仪、劳动等内容。”
“虽为约束女性,但也隐含对女性家庭管理能力的认可,间接提高了女性在家庭中的地位。”
“《内训》作为明代宫廷女性教材,提倡‘贞静’‘勤俭’‘慈孝’等品质。”
“虽服务于家庭,但从道德层面要求女性自我完善,客观上推动了女性在家庭内部的道德权威。”
“《女范捷录》中的贞烈观念虽然极端,但可能鼓励女性在逆境中保持坚强,这在特定情境下也会被视为美德。”
“还有书中对家庭事务,比如育儿、持家、人际处理的详细指导,也为女性提供了具体的生存策略。”
“像是《女论语》中对纺织、烹饪的规范,可能看做是对女性劳动价值的记录。”
————————
pS:我绝不是在这里说《女四书》是好的,但同样的在那个时代你也同样无法完全抹去它可能存在的一些好的方面。
所以我说的这些思想的“进步性”、好处,仅限于封建框架内,本质是为巩固男权秩序,而非解放女性。
例如肯定教育是为培养“贤妻良母”,而非赋予女性独立人格。
对比来看,与同时期更极端的压迫性实践(如缠足、殉节)相比,《女四书》的部分内容(如反对家庭暴力、提倡温和持家)可能显得相对温和,但这并非现代意义的平等思想。
明清部分女性通过践行这些规范,在有限范围内获得了道德话语权(如“母教”对家族的影响),但这仍是制度压迫下的被动适应。
所以!!
不要因为我的话觉得《女四书》是绝对好的,只是说《女四书》在特定历史条件下对女性生存策略进行了有限的合理化。
但绝非真正的性别平等或女性权利主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