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台之上,西厂提督曹化淳在得到皇帝陛下的明确授意之后,再无半分犹豫。他手持着那份早已由兵部和内阁共同核验过的、沉甸甸的功勋名册,用他那尖细却又充满了穿透力的声音,将此次“遵东奇捷”及“三屯营前后诸战”之中,所有表现突出的守军与援军将领的名字,一一高声宣读出来!
“……宣府总兵高杰,于固关、三屯营血战之中,身先士卒,屡破敌阵,功勋卓着!着,加封太子少傅,赏银五千两!其所部‘宣府军’,一体犒赏!”
“……大同总兵白广恩,于太原、固关等地,调度有方,辅佐得力,亦有大功!着,加封太子少傅,赏银三千两!其所部‘大同军’,一体犒赏!”
“……禁军先锋、副将牛大壮,于遵化行营,护驾有功,于三屯营之战,冲锋陷阵,勇冠三军!着……”
一个又一个熟悉的名字,从曹化淳的口中念出。每一个名字背后,都代表着一场场血腥的厮杀和一份份沉甸甸的战功!
皇帝此举,目的极其明确:他就是要借着这场规模空前的叙功大典,来最大限度地激励三军士气,调动所有将士的积极性!他要给足这些平日里在刀口上舔血的武将们“露脸的机会”,要用最直接的封赏,来满足他们对荣耀和财富的渴望!他要在整个大明军队之中,营造出一种“人人皆可凭军功封赏,奋勇杀敌方为正途”的良性竞争氛围!
台下,那数万名早已站立了近两个时辰的将士们,在听到自己的主帅、同袍的名字,被当众高声宣读,接受天子封赏之时,无不感到与有荣焉,爆发出阵阵雷鸣般的欢呼!
即便是那些暂时还未被念到名字的普通士卒,此刻也并未有丝毫的气馁和嫉妒。他们的眼中,同样燃烧着对功勋的渴望和对未来的憧憬!他们相信,只要自己能在接下来的战斗中,奋勇杀敌,下一次……站在这高台之上,接受万民敬仰和天子封赏的,或许……便是自己!
这些平日里在军营之中,稍稍站久了便会叫苦连天、甚至偷奸耍滑的兵油子们,此刻,却一个个都站得如同标枪般笔挺!他们昂首挺胸,目光灼灼地注视着高台之上的那面赤金龙旗,脸上充满了前所未有的、发自内心的尊崇与敬畏!在经历了这场由皇帝亲自导演的、充满了仪式感和荣耀感的盛典之后,他们对皇权的敬畏和对军纪的认同,已然提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按照南京礼部的安排,此次“叙功升授大典”,共计将举行三日。
第一日的上午,主要便是宣布在“三屯营前后诸战”之中,立有头功及表现突出的总兵、副将、参将等高级将领的封赏名单。
而下午,则将继续宣布其余所有在此役中有功之官兵,如游击、都司、守备、千户、百户、总旗、小旗等中低级军官的奖赏情况。
第二日,则更为激动人心!上午,将专门宣布那些在此战之中,立下大功的普通士兵的“升迁”名单!他们中的幸运儿,将有机会,从一个普通的“大头兵”,一跃成为手底下管着数十上百号人的“总旗”、“百户”,彻底改变自己和家族的命运!而下午,则将开始对在江南平定“三王之乱”的功勋,进行奖赏。
第三日,则是对整个“平三王之乱”中,所有立功将士的升赏情况,进行总结和宣布。并在大典的最后,由兵部尚书朱大典,亲自统计和总结此次南北两大战役之中,我军与敌军的确切斩级、伤亡情况,并将其刻录成册,作为日后将帅治军、朝廷用兵的……前车之鉴。
上午的封赏大典,在持续了近两个时辰之后,暂告一段落。
将士们开始分批退场,前往早已在校场边缘搭建好的临时伙房,享用他们的“庆功宴”。
伙夫们早已提前半个时辰,便开始准备。当第一批将士退场之时,那一口口巨大的行军锅之内,早已是热气腾腾,香气四溢!
按照南京礼部最初定下的伙食标准,每名参宴将士,可分得:酱牛肉两斤、白米饭五合、出征行军大饼两张、大白馒头一个、以及淡水两升。这标准,本就已是空前丰厚!
但,那位虽被“夺了”主持之权、却依旧负责着大典后勤统筹的礼部尚书张尔岐,为了向皇帝陛下“将功补过”,竟又不知从何处,额外筹措来了三十万两银子,尽数投入到了此次大典的伙食采办之中!并对所有伙夫下达了死命令——务必让所有将士,“敞开了吃”!
因此,当将士们真正领到自己的那份“庆功宴”之时,才惊喜地发现,实际的伙食,远比标准还要丰厚得多!那大块的酱牛肉,几乎是堆成了小山!白米饭和馒头,更是管够!甚至……还有平日里难得一见的果蔬和肉汤!
整个军营,瞬间便化作了一片欢乐的海洋!
士兵们三五成群地围坐在一起,大口吃肉,大碗喝汤,一边吃,一边还兴奋地吹嘘着自己在战场之上的“英勇事迹”!那热烈活跃的氛围,简直比过年还要热闹!
“他娘的!老子当了二十年兵,这还是……头一次吃得这么好!这么饱!!” 一名满脸虬髯的边军老兵,一边啃着手中的牛骨头,一边含糊不清地感慨道。
“可不是嘛!” 旁边的同袍立刻附和道,“这都……是托了皇上的福啊!跟着这样的天子,便是战死沙场,也……也值了!!”
一名年轻的士兵,更是有些不好意思地向着自己所在小队的总旗问道:“头儿,这……这肉吃不完,俺……俺能给俺家那婆娘,打包带点回去不?”
那总旗闻言,哈哈大笑:“你小子,倒还惦记着家里!不能进军营!但等会儿散了,你若还有剩下的,自可打包带走!没人管你!”
“谢……谢千总!!”
“谢个屁!要谢,就去对着陛下的龙旗,磕个头!谢皇上才对!!”
这场丰盛的庆功宴,彻底点燃了所有将士心中的那份自豪感和归属感!
他们第一次,如此真切地感受到,自己……是被皇帝所重视的!是被朝廷所认可的!他们不再是那些可以被文官们随意克扣军饷、肆意欺压的“丘八”,而是……真正为国征战、受万民仰视的英雄!
他们更是对那些平日里高高在上、只会“纸上谈兵”的文人士子们,充满了发自内心的鄙夷和反讽!——“你们会写诗作赋又如何?!还不是要靠我等这些粗鄙武夫,用性命,去保卫你们的荣华富贵?!如今,我等浴血沙场,受陛下亲封!这,才是真正的荣耀!”
一种前所未有的、属于武人的自豪感,在每一个士兵的心中,空前高涨!他们也更加清晰地认识到,在当今这位陛m下的治下,只要你愿意为他拼命,只要你能立下战功,便一定……能有出人头地之日!
高台之上,崇祯皇帝看着台下那一张张充满了喜悦与感激的、朴实的脸庞,心中也是感慨万千。
他深知,治军,绝不能只靠严酷的军法和冰冷的恐惧,更要……有足以让所有人都为之效死的恩赏与荣光!
他知道,自己手中的钱粮,依旧有限。但他,愿意竭尽自己所能,将这些有限的资源,尽数倾斜到这些真正在一线为国流血拼命的将士们身上!
他要用这些最直接、最实在的行动,来换取他们最为真挚、也最为可靠的忠诚!他要用这份“皇恩浩荡”,来彻底塑造出一支“愿为天子效死”的、战无不胜的……铁血强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