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中,吕布稍显逊色。
吕布虽是东汉末年的顶尖武将,但其与其他人之间的差距并非不可逾越。
巅峰时期的黄忠、赵云等,都足以与吕布匹敌。
然而,其余几位武将的实力堪称无双,自出道以来便未尝败绩,可见成为天下无敌是多么艰难。
如今,又有一位超越时代的存在横空出世,他就是被誉为“西凉第一猛将”
的李存孝。
这一消息令西凉诸将无比振奋与骄傲。
他们为能与历史公认的“千古第一将”
共事而感到荣耀,同时也因李存孝的成就深感自豪。
然而,李元霸对此却不以为然。
他对金榜的评定方式一直持有异议,认为应严格依据战斗力排序,而非加入统帅能力的考量。
尽管李元霸深知自己在指挥军队方面有所欠缺,但他对自己的武力充满信心。
他认为,即便面对李存孝这样的劲敌,他也从未真正折服。
李存孝同样如此,两人常以较量切磋增进彼此实力,皆抱持着战胜对方的决心。
倘若榜单仅凭武力定高下,李元霸必定会强烈抗议,因为他坚信自己在力量上绝非弱者。
当看到金榜上对李存孝的高度评价时,李元霸难掩失望之情,冷哼一声,暗自不服。
李元霸愤愤地说道:“等我实力再提升,第一件事就是把你这个所谓‘千古第一将’踩成肉泥!”
在他心里,自己同样是一位武将。
而金榜却将李存孝认定为‘千古第一将’,这让李元霸非常不满。
他认为这样自己就矮了一头,这是他无法接受的。
相比之下,西凉的其他文武官员起初惊讶后,纷纷夸赞李存孝。
他们感叹李存孝能在众多历史武将中脱颖而出,实在令人钦佩。
有人认为能与这样的名将共事是莫大的荣幸。
随后话题转向主公林枫,众人一致认为主公才是最杰出的,李存孝虽为第一,却依然对主公忠诚。
最后众人都夸赞主公英明。
听着手下先夸李存孝,现在又开始拍自己马屁,林枫感到很无奈。
他不仅对属下的谄媚感到困扰,也对自己即将上榜感到惆怅。
在一旁的刘伯温看出林枫的心思,上前安慰说上榜是好事,可以名扬天下。
尽管基早已知晓主公志向并不在于追求名声,但对于金榜带来的广泛影响,他建议主公不妨坦然接受。
这不仅能让主公进一步闻名于世,更会对其他诸侯造成巨大压力,使他们处境愈发艰难,最终可能选择投降。
届时,西凉军若顺势出击,统一天下便显得尤为轻松。
听到刘伯温的劝说后,林枫笑着回应道:“罢了罢了!现在还有何可顾虑?我竟还在忧虑这些琐事。”
随即表态称,金榜之事无需过多担忧,“反而那些诸侯更应感到紧张才是。”
他感叹自身实力雄厚却因上榜而苦恼,实属多余。
随后,刘伯温等人恭敬地表示:“主公思虑深远。”
---
另一边,在汉中的南郑,李存孝仰望天际的金榜,从三十名逐步攀升至自己上榜的过程,始终保持着平静如水的表情,让旁观的将领们钦佩不已。
即便获得“千古第一将”
的最高评价,他也未曾显露出半分波动。
此刻,当他得知自己位居第二时,不由感慨道:“看来榜首定是主公无疑。”
言语间满是对主公的高度赞赏,“主公当之无愧!”
李存孝直言,唯有主公林枫才能让他心服口服。
若换作他人,他恐怕早已按捺不住出手验证的实力了。
李存孝与李元霸皆为世间少有的猛将,但即便是他们,也无法与主公交锋,除非林枫主动提出。
此时,天空中的金榜突然发生变化,预示着榜首即将揭晓。
与此同时,天下诸侯对金榜第一充满期待,尤其曹操在兖州昌邑,密切关注着榜单的变化。
他屏气凝神,内心激动不已,渴望得知榜首是谁。
他不仅好奇这位顶级武者的身份,更希望能将其纳入麾下。
许褚突然大声说道:“主公!李存孝提到的五位英雄中,唯独西凉王未被列入榜单。”
他怀疑:“这榜首之人莫非就是西凉王?”
曹营中的众人瞬间愣住,曹操也是一脸震惊,一时难以回神。
这时,荀彧冷静地反驳:“许将军切勿妄言!我与主公早前便认为,西凉王绝非绝世武将,怎可能位列榜首?”
许褚坚定回应:“这一点自是明白。
但当时荀大人只是认为西凉王年轻,无法与吕布抗衡而已。”
荀彧反问:“那你为何仍对此存疑?”
许褚挠了挠头,憨态可掬地说:“孙策、马超这些青年将领都能上榜,裴元庆这样的少年也在吕布之上。
荀大人仅凭年龄就判定西凉王逊色于吕布,是否过于武断?也许西凉王是更惊人的武学奇才呢?”
荀彧听后愣住,意识到自己确实无法反驳。
面对许褚的直白,他竟找不到合适的回应。
他反思后意识到自己的推论的确欠妥。
原本或许还能以“世上没有那样的妖孽之人”
来反驳许褚,但自金榜发布后,这一论点已不再成立。
无论是超一流的孙策、马超,还是绝世境界的裴元庆,他们无一不是少年成名。
若以孙策和马超的实力与吕布相比尚有差距为由,认为年轻时的西凉王无法超越吕布,那裴元庆又如何解释?裴元庆位列金榜第八,排名高于吕布,同样年轻有为且实力非凡。
既然裴元庆能做到的事,身为他主公的西凉王为何不能?荀彧对此无言以对,毕竟他找不出合理依据来否定这一点。
尽管他知道裴元庆这样的天才百年难得一遇,但他的成就只是个例,不具备普遍性。
然而,荀彧仍希望正面论证自己的观点。
他在思考是否有确凿证据支持他的主张,可惜苦思无果。
戏志才见状主动提出,要证明西凉王武力不及吕布其实很简单。
此话一出,不仅许褚和荀彧,连曹操也投来了关注的目光,期待听他说出具体理由。
戏志才被众人注视后,轻咳一声,开口说道:“许将军说得不错,若西凉王真是金榜第一武将。”
他稍作停顿,“可为何他要让徐晓担任亲卫统领?要知道,徐晓位列金榜第四,被誉为‘在世人屠’,其战斗力堪称世间顶级。”
戏志才话锋一转,“以西凉王的绝世武力,难道真会让这般人物仅负责护卫自身,而非领军冲锋陷阵?这实在令人费解。”
许褚听罢,直接回应:“这再正常不过。
身为将领,保障主公安全才是首要任务。
即便西凉王武艺盖世,让徐晓护主也是理所当然。”
戏志才微微一笑,转向曹操行礼后继续道:“主公,假设有位武力超群且战场经验丰富的将领,您会将其留在身边当亲卫,还是派往前线攻城略地?”
此问一出,全营文武都将目光投向曹操,包括许褚和默然的荀彧。
曹操面对众人的目光,一脸苦笑,心中却有自己的考量。
他内心更倾向于前者,毕竟自身安全最为重要。
正因如此,他才会迅速提拔武力超群的许褚担任亲卫军统领。
若换作是许褚,或许他会对带兵有所犹豫,但曹操认为这反而是一种幸运。
此刻,曹操在思索,假如自己有徐晓这样一位部下,他会如何安排?让他冲锋陷阵吗?曹操总觉得不太安心;留在身边呢?他又觉得有些可惜。
可一想到西凉王,他便会毫不犹豫地选择后者。
因为西凉王手握岳飞、薛礼、李存孝等绝世名将,根本无需担忧徐晓这样的猛将在战场上的位置。
然而,曹操不会直接承认这一点,他知道戏志才的问题旨在引导他认同“将徐晓派往战场”
的观点,以此反驳许褚的看法。
最终得出结论:西凉王任命徐晓为亲卫统领,仅仅是因为自身武力不足。
为了确保自身安全,“天下第四高手”
被安排贴身保护。
曹操了解戏志才的意图后,巧妙回应:“若是我,定会让徐晓在战场上施展才华,而非仅担任亲卫统领。”
戏志才满意地点头,进一步强调西凉王绝非庸主,徐晓的才能不容浪费。
听罢戏志才的话,荀彧立即表示赞同。
然而许褚却提出异议,指出西凉王麾下已有众多顶尖武将,无需徐晓出战,将其留在身边实属合理。
曹操闻言大惊,没想到一向直率的许褚竟有如此见解。
昔日憨厚的许褚仿佛焕然一新,展现出令人惊叹的智慧,让曹营上下无不震惊。
若非曹老板不懂“夺舍”
之说,定会怀疑这位忠心耿耿的猛将是否被人附身。
戏志才与荀彧被许褚一番话问得哑口无言,连一向足智多谋的戏志才也意识到自己先前的判断存在重大漏洞。
他忽略了一个关键点:曹营与西凉军在武将实力上的巨大鸿沟。
曹营之中,真正称得上顶尖武将的不过夏侯惇与许褚二人,而在西凉军中,从绝世武将到超一流高手比比皆是。
除了四位声名显赫的顶尖人物外,其余上榜者几乎全是西凉武将。
若将许褚放入西凉军中,最多也只能排在后段。
由此可见,两方实力差距何其悬殊!
戏志才猛然醒悟,自己之前的推断实属荒谬。
他甚至开始猜测,此次金榜榜首是否会落入西凉王手中。